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能源企業創新之路

2015-01-28 09:36:32 能源評論

近半個世紀,世界范圍內不止一次出現“能源危機”問題,并造成全球范圍內經濟混亂和社會動蕩。雖然不斷探明的新儲量一再增加常規能源的使用期限,但從長遠看,常規能源終究會有枯竭的一天,而各種形式的新能源雖早已被利用,但大規模開發的技術還不成熟。因此,無論是從提升常規能源的使用效率,還是從有效開發新能源的角度,能源企業的創新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態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在經過長期的兩位數高增長之后,我國經濟正在向較低的增長速度過渡。與前些年相比,我國經濟呈現出“低增長、低通脹”的雙低態勢。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基本處于這一階段指標的合理區間內。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正在積極推進。高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戰略性新興工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工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提高到46.1%。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

能源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基礎產業。“十二五”以來,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國際貿易環境趨緊,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能源企業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全行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行業經濟運行基本保持平穩,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出口保持增長,市場供需基本穩定,實現了“穩中求進”的總體目標。

能源行業經濟運行態勢

一方面,能源消費增幅放緩。“十二五”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的格局是能源消費量仍在增加,但其增長率已經降低。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的平穩增長。經濟增長推動了能源消費的繼續增加。201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已達34.8億噸標準煤,占世界能源消費的20.3%,超過了美國19%的占比。從另一方面看,我國企業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除2011年外,2012年、2013年,節能減排的年度目標均已完成。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2月24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經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7%,相比2012年、2011年的增長率,回落0.2、3.3個百分點,其中,煤炭消費量增長3.7%;原油消費量增長3.4%;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3.0%;電力消費量增長7.5%。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

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把新能源產業列入了國家重點支持的七大領域之一,不但國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新能源產業。2011年3月16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

我國在新能源發展上也邁出了較快步伐。目前,中國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翻番,總裝機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太陽能發電總量位居世界首位。據悉,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也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為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推廣利用奠定了基礎。國家能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到2050年,使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45%。在利好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大量民營資本的涌入,我國新能源產業有望繼續保持前期的良好發展態勢。

能源企業創新發展問題

“十二五”以來,我國能源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著力自主創新,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經營績效。當前,我國能源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的最大優勢就是企業的規模實力。由于成功地搭乘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列車,我國能源企業規模大增,如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三家巨型企業已經進入《財富》500強的前10名之內。這一切都為未來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國內廣闊的市場與新能源行業的崛起為能源企業通過創新轉型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成長空間。當然,透過成績,我們也應該看到能源企業發展中依然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與國際能源巨頭、世界500強相比,我國能源行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國際競爭力仍然有待提高,我國能源企業需要繼續加快追趕的步伐。

當前,從宏觀經濟環境看,我國能源企業發展中面臨以下不利環境。

首先,經濟增速下行影響企業的市場空間。當前我國能源企業面臨的最直接困難就是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市場需求減少,企業消耗能源數量減少,企業生產能力難以滿足,產能利用率不同程度下降。從需求端看,中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趨緩,尤須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趨勢確立,進而決定了對石油、化工、煤炭、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家電等產品需求增速不快,甚至局部時段負增長,維持時間也取向中長期化。以煤炭為例,GDP增速下降尤其是第二產業增速下降,必然導致重資產行業的需求端增速下滑。2001~2012年,國內原煤產量復合增速10%,2012年產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需求端萎縮導致煤炭企業不得不壓低產量。

其次,產能過剩未能緩解,部分企業盲目擴張。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投資高企,中國在新能源項目方面的投資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最明顯的例子出現在光伏產業。在政府的強力支持與推動下,銀行對光伏項目大開綠燈,據彭博社2012年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一直通過地方政府或者國家擔保機構提供的貸款來支持太陽能企業的發展,尚德電力、賽維LDK、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控股、韓華第一太陽能和晶科能源控股等12家行業公司,共計獲得了超過432億美元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承諾。由于產能大躍進和歐美“雙反”,供需嚴重失衡,自2011年起光伏行業遭遇近10年來最嚴重的困境,各太陽能光伏應用國家大幅下調政策補貼力度,導致市場出現了嚴重的供過于求,企業間競爭加劇,價格暴跌,全行業呈現虧損局面。2013年3月18日,曾向無錫尚德大開綠燈的債權銀行聯合遞交了破產重整申請,截至2月底,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在內的9家債權銀行對無錫尚德的本外幣授信余額,折合人民幣已達到71億元。無錫尚德的負債總額已達到23億美元,尚德電力的市值已從上市之初的49多億美元跌到約1.5億美元,市值縮水一度高達99%。

再次,企業效益下降,成本居高不下。近幾年,能源行業效益有所下降,有時候下降幅度還較大。例如,2011年5月,煉油業當月凈虧損30.90億元,是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虧損;8月份首現年內累計虧損,前11月煉油業累計虧損117.28億元。煉油效益惡化,最根本的因素是市場價格機制的問題。成本上升使市場價格倒掛。2012年1~11月,全行業利潤總額7111.2億元,同比下降3.3%,而全國規模工業利潤則是增長3.0%。其中,化學工業利潤總額同比降幅10%;煉油業虧損114.7億元,已連續16個月累計虧損。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和收入均實現了增長,而上年利潤則為負增長。同時,企業虧損狀況也有顯著好轉,盈利能力穩中回升,行業整體效益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行業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大幅增長。2012年1~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銷售成本9.08萬億元,同比增長12.0%,高于營業收入增幅1.6個百分點,每100元主營收入成本為83.03元,同比提高1.18元;全行業財務費用1224.1億元,同比增長32.9%;管理費用同比增長9.2%;資金周轉率2.37,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這一問題在化工行業表現尤為突出。盡管化工行業自身進步明顯,但與其它行業相比,成本管理差距較大。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化工行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87.0元,同比增加0.41元,高出全國規模工業100元主營收入成本1.73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顯低于全國規模工業平均水平。2013年,化工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5.32%,全國規模工業為6.11%,低了0.79個百分點。

最后,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創新能力較弱。從創新的要素、過程與機制考察,我國能源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兩點:

一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研發密度是衡量產業、企業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國能源企業的研發投入一直不足。如上所述,本刊調查樣本企業的平均研發密度為0.76%,低于國際上能源企業的平均水平。國內三家石油企業的研發密度分別是:中國石油1.01%、中國海油0.47%、中國石化0.30%。雖然巨大的規??梢砸欢ǔ潭壬辖忉屟邪l密度的下降,但中國石油以外,中國石化與中國海油的研發密度均低于國際石油巨頭的水平。由此可見,我國能源企業與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再以國內企業比較,從近三年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平均比例來看,軍工、信息技術類企業研發投入居首,制造、鋼鐵有色類企業次之,能源類企業為末。具體排名靠前的企業依次是:航天科技(15.10%)、華為技術(9.84%)、船舶重工(5.96%)。中國石油(1.01%)、神華集團(0.68%)、中國海油(0.48%)在能源企業排名靠前。

二是穩定的研發投入機制尚未形成,從深層次看,與世界一流大企業將創新作為企業長期戰略,尤其是作為應對危機和走出危機的重要手段相比,我國能源企業對創新的重視度還亟待提高,也缺乏長期創新戰略。從實際情況看,我國能源企業長期以來并沒有建立起確保研發投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大多數的企業都是根據自身盈利和資金狀況來安排研發支出;在一些戰略短視的大企業中,實際上是把研發投入作為企業的利潤調節器來使用,而不是把科技研發當作是打造技術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的長期戰略。

能源企業創新發展對策

近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不止一次出現了“能源危機”問題,并造成了世界范圍內經濟混亂和社會動蕩。雖然不斷探明的新儲量一再增加了常規能源的使用期限,但從長遠看,常規能源終究會有用完枯竭的一天,而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各種形式的新能源雖早已被利用,但大規模開發的技術還不成熟,應用還不廣泛。因此,無論是從提升常規能源的使用效率,還是從有效開發新能源的角度,能源企業的創新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央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面部署改革。在一系列領域又有了新的突破與創新,特別是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新提法對市場調節作用的表達更清楚、更有針對性。應該說,十八屆三中央全會為我國能源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創造了更好的政策制度環境。

“十二五”以來,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正在逐步下降,經濟將從過去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入平均7%左右的中速增長階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中國企業500強為代表的我國大企業(包括本刊調查涉及的能源企業)的營業收入與利潤增速也明顯放緩。面臨宏觀經濟增速趨緩、出口形勢短期難以根本好轉、產能嚴重過剩的嚴峻挑戰。為此,我國能源企業應當改變長期以來在高速增長條件下形成的企業發展理念和經營方式,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創新驅動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保完成邁向國際一流企業和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艱巨任務。

首先,需要確立中低速經濟增長下的企業戰略定位及經營模式。

一方面,要充分認識到經濟增速長期放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放棄等靠要思想。有關調研顯示,盡管許多企業相當理性,反對為了短期目標采取大規模刺激政策,但仍然有不少企業懷有“等靠要”心理,希望再次靠政府刺激政策走出困境。應該認識到,此次經濟增速下行是客觀和主觀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有2009~2011年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退出、世界經濟增長長期低迷的原因,也有中央宏觀和社會政策的主動調控、我國制定的“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7%的目標,目的是治理嚴重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為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創造一定空間。盡管政府投資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飽受詬病,但也必須承認,如果中央政府依靠自己龐大的財政收入能力,再次實施大規模刺激政策,也還有一定空間,至少短期內統計數據會比較好看,一些能源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會部分得到解決。但是,經濟的中低速增長是“調結構”的必要條件。目前的經濟減速恰恰是調結構的好機會,比如下決心淘汰落后的經濟成分如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鼓勵具有戰略價值和引領作用的產業板塊等等。新一屆中央政府對于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成本、收益是清楚的,對于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緊迫性是清醒的。因此對于“等靠要”的企業來說,應該克服等靠要心理,根據經濟中低速增長的現實,重新審視企業的增長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及時對企業戰略進行再定位。

另一方面,能源企業要認真審視經濟中低速增長條件下企業的戰略定位和生存模式。長期以來,我國能源企業一致受惠于經濟的高速增長。在經濟高速增長條件下,我國能源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發展理念和經營模式。絕大多數的能源企業都習慣于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依靠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市場容量的快速擴張來獲取利潤。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當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7%的時候,大部分企業是虧損的。而習慣于經濟增長只有1%~3%的歐美企業,卻能夠保持持續的增長和盈利。這樣的增長依靠的不是要素投入、也不是市場容量的擴張,而是企業內部的技術創新和生產效率、管理能力的提升。以能源行業來說,單純開采過程已不再產生更多的附加價值,研發、采購、儲存、物流、營銷、服務、融資和技術支持服務等,成為產品價值的重要來源。隨著服務與制造相互滲透和融合,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并促進開采、制造業加速服務化。而我國許多能源企業仍然處在開采與純產品生產加工上面,增加值較低。根據IBM商業研究院的數據,如今在一些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制造業中,兼有服務和制造業務的企業已達20%以上,其中美國高達58%,而97.8%的中國制造型企業仍停留在純產品生產加工階段,缺少服務業務。然而,過去幾年中國能源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正在受到產品同質化,利潤率不斷下降,經過數年來嚴峻行業競爭的洗禮,一些低端的能源企業已進入了微利時代。因此,經濟增速下行有助于倒逼中國能源企業思考戰略轉型,從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要素投入驅動到創新驅動轉變。

其次,需要構建符合能源企業特點的科技創新體系。

企業的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因此,對企業而言,構建符合能源企業特點的科技創新體系是有效開展科技創新重要支撐和基礎。

第一,完善創新組織架構。企業科技創新體系需要建立分工合理、定位清晰的創新組織架構。例如,國家電網通過科研機構的多次重組整合,不斷完善各創新主體的功能定位,改變了研究方向交叉、資源重復建設、研究工作各自為政的局面,逐步建立了以直屬科研單位為骨干、直屬產業單位為重點、省屬科研機構為依托的公司科技創新組織架構。

第二,建立健全的創新機制。要實現科技創新體系有效運轉,必須建立完善的創新機制。國家電網通過戰略統籌、架構重組和運行機制建設推動創新集團化運作,實現各創新主體在公司創新鏈條上合理布局,推動科技管理由條塊分割向協同統一、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將分散在各單位的科技經費資源、科技人力資源和實驗室資源進行集中管理和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發揮集團直屬科研單位、直屬產業單位和省屬科研機構的創新合力,推動個整體科技創新,進而推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第三,整合利用內外部創新資源。能源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既包括內部研發體系的組織,也包括外部創新資源的整合利用。以神華集團為例,其在內部分行業建設了技術分中心,其主要發揮技術管理職能,直接整合科技資源服務于現場建設、生產、運營、管理活動,并第一時間反饋現場重大技術問題。神華在總部設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從2002年開始,神華就加強與國內外各地區、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開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內容的戰略合作。其中,尤以神華與上海市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戰略合作最為典型。國家電網利用資本和技術優勢,充分發揮了牽引帶動作用,聯合設備制造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攻關,有效利用外部創新主體在相關領域的優勢資源,通過集成創新,為重大工程建設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第四,加強科技創新管理的保障。各項保障措施對科技創新管理的順利推進必不可少。以神華集團為例,神華集團在資金、考核、激勵與人才方面給與了充分的保障。其中,神華集團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沒有設比例,只要需要就投入,近年來每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投入規模均在幾十億元,累計投入科技創新資金遠遠超過100億元。同時,根據科技創新活動來源不同對資金投入進行分級管理,對于各下屬企業經由總部核準、認定的科技創新投入可直接充減當年的考核利潤。此外,神華集團每兩年開展科技進步獎、科技論文獎等評選工作,并定期召開科技大會交流成果和經驗,表彰、獎勵獲獎技術團隊和人員。

最后,需要抓住機遇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從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方略看,中速增長的宏觀經濟環境正在發揮倒逼經濟轉型發展的積極作用,調結構已經成為新一屆政府重要的、長期化的經濟目標。從能源行業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尤其需要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優化資源配置,應主動淘汰過剩產能,甚至戰略性退出某些過剩領域。應通過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與積極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在能源行業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提升中國能源企業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

加快推動能源行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解決產能過剩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對穩增長、調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我國能源行業擁有龐大的開采與加工基礎,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如何利用我們“低成本制造”和“低成本研發”的雙低優勢,繞開被鎖定低附加值環節的能力陷阱,向產業鏈上高附加值環節攀升,是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的緊迫現實議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對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改造,特別要推動傳統產業的自主創新,增強其在產業鏈上占據高端價值環節的能力和競爭力。

就目前情況而言,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以從3個方向入手:一是充分利用當前國際市場仍處于低迷狀態的倒逼機制,進一步強化需求導向,促使企業盡快轉變傳統增量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兼并重組,抓緊淘汰落后產能,有效整合內部資源。二是采取更加有利于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引導企業不斷強化技術創新能力和綜合服務能力,盡快從傳統產品制造商向綜合成套服務提供商轉變。三是鼓勵企業跨國發展,支持傳統產業集群式“走出去”。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能源企業要加大對信息化技術的戰略性利用。企業通過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可以提高傳統產業制造水平和管理決策效率,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推進傳統產業升級。制造型企業加大信息化技術的利用,有利于加大開采、制造過程中的服務比重,促進傳統能源產業的服務化,通過網絡通信技術改造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實現傳統能源產業的信息化、市場化、產業化和現代化。

新能源產業是能源行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新能源產業加快培育成為能源行業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是能源行業的轉變發展方式、搶占世界經濟戰略制高點的重大戰略部署。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能源行業掌握國際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支點;當今世界,科技進步與創新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因素,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制高點,就是爭奪未來發展的主動權。能源企業應把握政策導向,借助政策支持,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布局。相關的節能環保產業要突破能源高效與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與安全處置、資源回收與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裝備和新產品,推行清潔生產和低碳技術;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在當前環境日益惡化,中央高度重視環境治理問題的情形下,能源企業尤其要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和相關技術研發的投入,加快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時候,切忌盲目跟風投資一擁而上;能源企業必須結合現有產業特征、技術儲備情況及研發優勢、市場需求變化趨勢,科學做出產業進入決策。

(本文由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執筆)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能源企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