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借助“政策底” 夯實“市場底”——2014中國煤炭經濟景氣報告

2015-02-09 08:46:44 中國煤炭報   作者: 岳福斌 吳璘  

年度景氣值

2014年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編制)較2013年微跌0.2點,景氣值為95.9,繼續維持低位運行,預警指數連續8個季度走平(63)。

經過2013年的持續低位調整,2014年一季度煤炭產業景氣度有所回升,景氣值上升0.9點,但這一趨勢沒有得到很好的延續,二季度和三季度煤炭市場在保持煤價短期穩定后繼續下探,煤炭產業困難進一步加劇,產業景氣度隨之下滑,但下降幅度呈逐步減小趨勢,二季度比一季度下滑0.5點,三季度比二季度下滑0.1點。雖然四季度景氣指數繼續下降0.5點,未能延續相對平穩的態勢,但重要指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銷售利潤率、實現利潤總額均環比增加(經季節調整數,已消除季節因素),說明在政府政策“組合拳”的支撐下,煤炭產業經濟運行呈穩定態勢,“政策底”已經形成,但仍處于“隆冬季”,有待進一步夯實“市場底”,從蕭條走向復蘇。

(一)煤炭供給

1.原煤生產

2014年,我國煤炭產量出現十幾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據測算,2014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6.3億噸,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為8.6億噸,二季度為9.35億噸,三季度為9.24億噸,四季度為9.12億噸(相關部門調整統計標準后,年度產量數超過40億噸)。

2.煤炭進出口

2014年,我國煤炭進口量結束了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并出現了大幅下滑。據統計,2014年我國累計進口煤炭2.91億噸,較2013年減少了3586萬噸,同比下降8.9%(調整數為10.9%);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23.3%,連續6個月同比明顯下降。但我國仍連續4年占據全球煤炭進口第一大國的位置。

2014年我國累計出口煤炭574萬噸,較2013年減少了177萬噸,同比下降23.6%,連續11年負增長。

2014年我國凈進口煤炭2.85億噸。我國連續第6年成為煤炭凈進口國。

3.煤炭庫存

2014年我國煤炭依舊呈高庫存狀態,產成品資金占用維持高位。煤炭企業庫存壓力增大,各大港口屢現緊逼強制疏港警戒線的情況。

截至2014年12月底,煤炭產業全社會庫存已連續37個月處于3億噸左右的高位;煤炭企業存煤達1億噸左右;全國重點電廠電煤庫存總量9454萬噸,較2013年底增加1229萬噸,可用24天,同比增加5天;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分別為:秦皇島港684萬噸、天津港201萬噸、京唐港520萬噸、曹妃甸港664萬噸,除天津港外,相比年初均有大幅增加。秦皇島港12月份的錨地船舶一直維持在20艘左右,與2013年底140余艘的最高值相差懸殊,每日經辦手續的船舶僅有3艘。

2014年底,煤炭產業產成品資金占用1001.4億元,比2013年增加123億元,同比上升14%,與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相比高出21個百分點。

(二)煤炭市場

1.煤炭價格

煤炭價格在經歷2013年四季度11周的非理性上漲后,又在2014年初出現11周的連續下跌,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在3月底重回530元/噸的低點。在維持了不到一個季度的相對穩定后,尤其是進入7月份之后,面對需求低迷的局面,主要煤炭企業在降價促銷未能收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一再加快降價速度,甚至出現罕見的幾乎“每周一次”,迫使煤炭價格加速下行,8月底,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跌至478元/噸,再創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進入四季度,受年度電煤合同談判等因素影響,煤炭企業持續抬價,煤價出現了類似上年同期的走勢,至年底環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回升到525/噸,這一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106元/噸,下跌16.8%;出廠價格總水平收至88.4(以上年同期為100),同比下跌11.6點。

2.銷售收入

2014年煤炭產業主營業務收入30971億元,較2013年減少2394億元,降幅為7.17%,連續2年出現負增長。其中,一季度為7798億元,二季度為8016億元,三季度為7518億元,四季度為7639億元。

3.應收賬款

2014年末煤炭產業應收賬款為3887億元,較2013年末增加441億元,增長12.8%。其中,一季度末為3170億元,二季度末為3546億元,三季度末為3654億元,四季度末為3887億元。在銷售收入連續負增長的情況下,應收賬款仍然保持了大幅度的增加。

2014年四季度煤炭產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44.4天,與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8.4天,煤炭產業回款壓力持續增加。

(三)經濟效益

1.利潤總額

2014年煤炭產業實現利潤總額為1273億元,較2013年減少1006億元,降幅為44.1%,降幅比上年擴大8.3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為392億元,二季度為294億元,三季度為203億元,四季度為384億元。受煤炭價格下跌并持續低迷影響,煤炭產業銷售利潤率繼續下降,全年平均銷售利潤率為4.11%,較上年下降2.71個百分點;產業利潤率持續低于全部工業平均利潤率水平,四季度利潤率為5.0%,比上年同期低2.7個百分點,比全部工業平均水平(6.2%)低1.2個百分點。

2.稅金總額

2014年煤炭產業稅金總額為2445億元,較2013年減少259億元,降幅為10.6%。2014年稅金占銷售收入的比率為7.89%,較上年同期擴大0.72個百分點,且比全部工業稅金總額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高出3.1個百分點,產業負擔重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四)投資與就業

1.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煤炭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447億元,較2013年減少387億元,降幅為8%,近年來首次出現投資負增長,尤其是四季度投資總額同比下降18.5%,為15年來最大降幅。其中,一季度為315億元,二季度為1145億元,三季度為1673億元,四季度為1314億元。繼2012年投資增速放緩、2013年增速大幅下滑后,2014年投資出現負增長。

2.從業情況

自2011年三季度開始,煤炭產業從業人員增速的下降趨勢一直沒有改變,2013年僅增長0.68%,2014年增速進一步降低至0.1%,2014年末煤炭產業從業人員為524.9萬人。

總結、預期和建議

(一)2014年總結

從總體上看,盡管當前煤炭產業仍處于“隆冬季”,但在政府政策“組合拳”的支撐下,煤炭產業狀況有所好轉。尤其從四季度相關指標看,煤炭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環比有所增加,煤價雖同比下跌11.6%,但環比有所上升;產業銷售利潤率達到5.0%,環比提高2.3個百分點,與全部工業平均利潤率的差距環比縮小了1.7個百分點(至1.2個百分點);產業實現利潤總額環比增加202.5億元。

需要強調的是,煤炭產業狀況的好轉,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正是由于“限產能、緊進口、控產量、減負擔”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臺,才使處在“隆冬季”的煤炭產業感到了絲絲暖意,才有了“著底”的感覺。我們認為目前出現的底僅僅是“政策底”,在煤炭產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沒有解決之前,還不能說“市場底”筑底成功。

首先,煤炭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截至四季度末,煤炭產業產成品資金占用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個季度雖然有所放緩,但與主營業務收入增速相比高出了24.1個百分點。其次,四季度煤炭產業應收賬款和回款天數比上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再其次,四季度煤炭產業稅金總額占銷售收入的比率,比全部工業稅金總額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高出3.1個百分點,而上個季度僅高出2.5個百分點,負擔重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最后,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下降嚴重,降幅比三季度擴大15.5個百分點,為15年以來的最大降幅,這對于煤炭產業的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二)2015年預期

盡管“飛流直下三千尺”式的“急速下跌”已經告一段落,而且持續了幾個季度的“基本走平”,但總體看,煤炭產業還沒有擺脫蕭條的狀況。展望2015年,世界經濟有望弱復蘇,但面對的發展壓力依然很大;發展中國家經濟有望增長回升,但我國經濟仍存下行壓力,特別是煤炭下游產業產能過剩,加之新的可替代能源發展提速,用煤量相對下降在所難免;煤炭進出口政策雖有較大變化,但因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作用有限;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較慢,煤炭消費新的增長點還沒有形成。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縱觀下游產業狀況,深刻剖析產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從目前情況看,煤炭產業經濟景氣值掉頭向上可能性不大,繼續維系上下兩難可能性較大,但也不排除再次出現慣性下跌。

(三)建議

新形勢下,尚需社會共同給力,助推煤炭產業借助“政策底”形成的有利條件,夯實“市場底”。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應認真總結2014年三季度以來推動煤炭產業出現積極變化的寶貴經驗,堅信市場并不是萬能的,堅持在市場失靈狀況下,繼續強化對煤炭產業發展的科學調控。

煤炭產業管理部門要加強總結研究,尤其要汲取前期“規劃欠科學、控制缺力度、釋放不合理”進而導致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教訓。一方面要嚴控已形成產能的集中過快釋放,另一方面,要在煤炭產業“十三五”產能規劃中注重結構規劃,做到有加有減,鼓勵先進與淘汰落后并舉,加快科學產能的形成。

煤炭企業要形成新常態下的新思維、創新發展新模式。經過“黃金期”的積累和“隆冬季”的鍛煉,具有實力的企業要抓住產業革命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依靠技術創新,加快拓展新產業,利用有利的市場條件和政策條件,加大兼并重組力度,使企業再上新臺階;一些實力相對較弱的企業要采取多種措施,學會過“緊日子”,度過“隆冬季”;缺乏競爭力的企業應通過兼并重組、轉產、破產,有序退出市場。

(本文數據由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采集,最終數據以國家統計局公告為準)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