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于2015年3月21-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其中3月21日下午舉行的分組會(III)分會場一的主題是“大變動時代的世界能源格局”。主持人為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首席執行官范伯登,發言嘉賓包括: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玉卓、道達爾集團首席執行官潘彥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楊華、BP集團董事長思文凱和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安仕年。
范伯登表示,當前能源行業面臨著重要的變革,但是影響因素還是不變的,能源安全仍然是重要的話題。石油供需、地緣政治和氣候變化,這三個因素是能源行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過去幾個月,油價前所未有的下跌,總體價格水平仍然低迷。美國頁巖油產量的增加和OPEC的不減產,加上全球能源需求放緩,像中國這樣經濟增速較快的國家現在的能源增速趨緩等因素,導致現在原油供應過剩的局面。”范伯登表示。
另一方面,像海灣地區、俄羅斯、委內瑞拉等依賴于石油收入的出口國,陷入了財政收入緊張的局面。地緣政治因素,比如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的制裁、伊朗核問題談判、利比亞、也門和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政治動蕩、巴西和墨西哥等產油國能源市場的放開等,都對市場供給產生影響。
再一個就是能源行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在未來對能源行業的影響。國際能源署有預測,能源需求在2040年可能會減少1/3,這就使得能源企業需要探討如何提高效率,實現新的供求平衡。政府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能源結構的轉換,幫助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張玉卓則認為,目前超低的石油和煤炭價格是不可持續的,此外,從長遠來看,能源的清潔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到2030年煤炭仍將是中國的重要基礎能源,未來一段時期內煤炭基礎能源地位難以改變,非化石能源在一定時期內難以取代化石能源。因此,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成為必然趨勢,由相對粗放開發向集約綠色、由高排放向低排放、由單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轉變。
張玉卓指出,新常態下中國能源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即:能源生產革命,以新型、綠色和低碳為特點能源供應;消費方面,要控制消費總量和節能優先;能源體制方面,要還原能源本身的商品屬性;此外還要大力培育新興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的產業,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加強國際能源企業之間的合作。
潘彥磊的觀點與范伯登類似,能源行業的投資周期很長,所以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短期和長期的趨勢變化。從短期來看,現在能源行業正處于需求不振和供應過剩的周期,經濟增長放緩抑制了需求,但與此同時能源的產量還在增加。中國從2014年開始經濟增長放緩,是油價下跌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對于國際上的大型油氣公司而言,還需要繼續增加投資,提供可負擔得起的安全、清潔能源,2015年需求的增長可能還會增加35%-40%。
談及氣候變化問題,潘彥磊認為需要改變能源的結構為地球造福。對于石油公司來說,這意味著要更多開發天然氣,因為天然氣是化石燃料中最清潔的。可再生的能源是能源結構的一部分,但它只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道達爾也正在進行太陽能資源的開發。
楊華則從中國市場的角度發表了對能源格局的看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將推動全球石油供需和價格的不斷自我校正,在變化中形成新的平衡。他認為,在未來2-3年內,受供需基本面的寬松、美元走強的因素影響,可能會看到一個被市場校正過的相對低價運行的國際油價環境。
“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和產業結構變化,中國能源消費增速將有所放緩。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的能源消費的增長態勢不會太多的改變,對比發達國家,目前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量還處于一個相對低的水平,能源發展依然具有廣闊的前景。”楊華指出,中國2014年煤炭消費量占總體能源消費量66%左右,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大約16.9%,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能源結構相比,中國能源結構的優化還有很大的空間。
思文凱認為,未來石油供應仍然會很充足。“BP的2035年能源展望報告中提出,全球的GDP會翻一番,能源需求會增加40%,這個增速是比過去20年的增速(50%)要低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很重要的因素,GDP增長會回落到7%甚至更低的新常態水平。在資源供應方面,還是有足夠的資源用以滿足全球的需要。他指出,“目前的油氣探明儲量比十年前還要多,大概比二十年前要高50%,此外還有部分潛在的未探明儲量,它的量可能會更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會完全脫離油氣的時代,因為供應還是非常充分而足量的。”
安仕年指出了能源企業所面臨的挑戰。目前的供應格局發生了改變,新的供應方的加入,對價格也產生了影響。石油行業的投資回報率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比較低,這不一定是因為油價暴跌,而是說石油行業投資總體回報率是在下降的。石油行業的投資周期比較長,價格波動卻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