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煤炭和蒸汽動力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電力、石油和燃氣動力革命。那么,如今所面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則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與智能互聯網融合的革命,是對以化石能源消費為支撐的工業文明自身的革命。發達國家自工業革命以來無節制消耗化石能源,不僅造成資源日趨緊缺,而且導致了以全球變暖為代表的生態危機。
在面臨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形勢下,發展中國家不可能再沿襲發達國家以高能源消費為支撐的現代化道路,世界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向低碳化轉型。而新型能源體系革命不僅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人類社會形態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必由之路。
在這條道路上,推動能源體系的革命性變革和消費革命是我國順應世界潮流的戰略選擇,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低碳發展的根本途徑和關鍵著力點。縱觀歷史上的生產力革命都是由于能源的革命性變化,借機推動生產力水平提高。現在的機遇便是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在這樣的歷史轉折點上,誰抓住機遇,順應歷史潮流,誰擁有低碳技術,誰就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先機和優勢。
目前,發達國家具備低碳發展能力,能夠利用該機遇鞏固其優勢。發展中國家單純依賴要素投入、資源投入的增長機制已不再適合現在的發展潮流,唯一的選擇是在全球范圍內參與競爭、激勵創新。因此,在現在的情境之下,我國最關鍵的任務在于順勢發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轉型,掌握核心技術。
我國正處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新時期,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綠色低碳發展要有新思路和新舉措。各級領導要改變發展觀和政績觀,加快推動能源革命的制度建設和機制改革。由注重GDP增長的速度和數量轉向更加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放緩能源需求增速,提高清潔低碳能源的比例,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提高發展風電、核能、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產業化的能力,建立起高效、安全、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和消費體系。在轉型過程中,重要的是在制定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發展戰略時,需要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把握全球趨勢,以全球視野看待和研究中國問題,順應世界變革潮流,打造自身競爭優勢。
現在國際氣候談判過多關注各國責任義務的分攤,但更好的一種態度是將其看作是一種發展機會的共享,各國都要利用氣候變化的契機,轉變發展方式,轉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將其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框架,實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氣候談判不應是“零和博弈”,更不是“囚徒困境”,而是共同目標和共同利益下的合作博弈。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