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改成了一個火爆的話題,隨著電改9號文的發布,市場進入了一個躁動期。只要能和電改沾上邊的企業,都在講電改的好處,然而很少看到有人去談電改后續應該怎么分步走?電改還面臨著哪些困難?
一、對于輸配分離的考慮
2014年底,社會上關于電力改革即將啟動的新聞很多,關于如何電改也成了大家熱議的內容,當有消息顯示電改只針對售電放開,將不做輸配分離時,引來了很多人的批評聲。筆者認為,輸配電如果分離,也只是形式上的,還是會帶來實際上的壟斷。就像早期電網公司改革時,將電力設計院等資產剝離,但實際運行中仍按照原有模式運轉。
當然也有人說,輸配分離后可以讓民資進入配電企業,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然而這個方式對于打破壟斷毫無意義,沒有競爭就談不上所謂的市場化。
而且對于配電體系來說,還沒有幾家民企有經驗和能力去經營好配電公司,這需要時間。而電改方案中的一句:配電網增量部分可以向民企放開。這已經足以為民企介入配網留下了一個伏筆,且顯示政府未來對于配電網放開的決心。
二、電改的路線圖以及民企的方向
電改在千呼萬喚中出來了,作為民企的我們該如何去介入呢?很多相關領域的企業其實是茫然的,因為此次電改的路線圖和電改后的運營模式規劃缺乏,導致企業無所適從。那么是等著政府出臺細則么?筆者認為光等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目前階段是電改的試點,所謂試點就是通過這些嘗試去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方法,由大量企業去嘗試,通過不斷地試錯來找到適應電改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去把握具體的方向呢?其實任何經濟改革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那么想要參與其中的企業其實要做的就是了解市場上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電改對于企業而言,只是政策面放寬而已,不要為了迎合電改而去規劃和自身業務完全不相關的內容來。
對于大型民營企業,具備一定的試錯能力,在自身業務能力有關聯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進入售電領域或售電的配套服務領域。通過實踐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服務流程和結算流程,以供國家后續規范市場。(當然提供規范的企業也不會吃虧的)
三、售電的關鍵點
對于售電業務來說,實際包含了從發電公司買電和向用戶賣電;并不是像之前的直購電模式,發電方直接向用電方賣電。因為對于發電企業和用電戶來說,彼此的了解并不多,同時在雙方對于電價期望上存在著矛盾,需要依賴專業的售電企業去平衡。
然而在現有條件下,新生售電公司想要介入市場卻很難,最大的問題在于計量的困局。目前所有用戶和發電廠(包括分布式光伏電站)安裝的計量電表產權都歸屬國家電網。而且計量統一由國家電網來進行,結算也由電網來負責。如果售電公司想要獲取計量數據,只能是從電網公司去獲取,能否獲得授權并不保證。
根據光伏第三方監控平臺——綠色電力網的相關工作人員了解,現有安裝的計量電表絕大多數是屬于智能電表,預留有數據采集端口,而且其預留的采集有2個獨立的485接口,就算國網公司使用其中一個端口做了遠程抄表,那么另一個端口還是可以利用的。筆者在一次國網公司組織的會議上,向相關工作人員咨詢可否開放那個485端口的問題,得到的回復是:這個端口我們不會對外開放。
對于電力市場化而言,今后計量和數據分析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其采集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如果不放開計量,單純地去談結算,似乎只能是一廂情愿。
市場是不斷演進的,需求也是隨著發展而不斷調整,如何挖掘出更有價值的需求點,也就會出現更有商業價值的模式。就像軟件行業一樣,未來各行各業都會需要需求分析師,他的能力是綜合性的,即懂客戶需求又能銜接技術或產品開發。電力改革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大量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實現我們共同的愿望——實現電力市場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