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互聯網+能源的大眾革命

2015-04-17 11:04:04 財新網   作者: 柴麒敏  

能源互聯網無疑是一個好故事。早在2008年的硅谷,ET+IT(能源技術+信息技術)的概念就已經在風險投資圈內傳得火熱,彼時產生的概念叫Smart Grid(智能電網),記得當時Palo Alto的市政廳廣場上放滿了分布式光伏、智能電表、電力交易軟件以及銀行推出的綠色金融套餐的宣傳海報。2012年以Jeremy Rifkin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為代表的一批未來學的著作,又為這個概念再添了一把火。這個世界是由能源驅動的,工業(yè)革命的核心就是能源革命。今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新書《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fā)布更使得這個名詞在國內能源“朋友圈”內廣受追捧,大會小會乃至商業(yè)地產項目都掛上了這樣的名頭。評論作者張樹偉在事后的《全球一張網是狂想還是構想》一文中指出,能源互聯網和“電線互聯網”還是有差別的。這兩個概念的比較就涉及到一個重要問題,能源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經濟形態(tài),其改造的邏輯是互聯網思維占主導,還是電網思維占主導。

電網思維VS互聯網思維

目前人們談及能源互聯網往往指的就是電力互聯網,這主要是因為電力部門具備互聯的基本條件,基礎設施網絡化架構相對完善,投資和市場規(guī)模空間大,特別是這些年來隨著能源生產端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增加且其轉化利用方式主要以發(fā)電為主,而在消費端隨著電動汽車、工業(yè)4.0、綠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新技術發(fā)展,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部門的電氣化程度越來越高,電力作為二次能源主力載體的地位更加鞏固。全球電能比在未來十年內預計超過50%,電力將成為真正占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能源品種,上世紀紅極一時的“氫能路線圖”現在已經很少被提到,能源互聯網某種意義上也就成為了電力的互聯互通和信息技術在電力領域應用的代名詞。

那么電網思維是指什么?如果用最新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fā)〔2015〕9號)》中的表述,那就是“自然壟斷環(huán)節(jié)”,其明確不是此輪電改“三放開、一獨立”的“兩頭”,而是屬于該管住的“中間”。在這樣的壟斷思維下,無論是歐洲的撒哈拉沙漠光伏計劃,還是如今提議的赤道與北極的大型能源基地構想,其所體現的仍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科學分工與規(guī)模效應的邏輯,參與的玩家仍然是能源寡頭,說不定會出一個全球“電網七姐妹”。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么,能源互聯網只是在器物層面的改良,不可能對整個經濟系統(tǒng)和發(fā)展模式產生革命性的再造。而互聯網思維所宣揚的是個體的自由接入和大眾的對等分享,比如淘寶和微信,產品、內容的生產和消費往往都是由微小而分散的單元所完成的,所謂“網”只是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需要完成的主要是“游戲”規(guī)則的設定,特別是信用體系的建設,走的是“依靠群眾的路線”,這顯然與大電網的思維有區(qū)別。

正如Rifkin先生所提到的“能源民主化”的概念,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的轉化利用方式中也存在某種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化石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式更在于集中化,形成的往往是大公司、大集團,國內的例子比如三桶油、五大電企、十四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等等,而新能源則更適合于小而散的分布式開發(fā),以戶為單位的原子形態(tài)更明顯。這不僅是可再生能源如此,甚至核能都擺出了“小型化”的姿態(tài),意欲與光伏、風電等搞組合,Google、IBM以及Bill Gates的Terra Power都曾推動過類似的念頭。應該說,綠色能源在“姿態(tài)”上跟互聯網思維更為接近,其在宏觀層面上所表現出來混沌和潮涌不穩(wěn)定性的解決方案也恰好需要發(fā)揮互聯網所擅長的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功能。誠然,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能源革命并非是越去中心化越好,但毫無疑問的是,此番浪潮下分散與集中需要尋找一個新的平衡。

誰是火種?誰是草原?

不可否認,能源系統(tǒng)突破性的再分散和再集中都是能源技術和體制的新革命,只是單純的集中不能稱之為能源互聯網,先打碎再重組重構才是。從人類刀耕火種以來的歷史來看,能源利用的“分”和“合”顯然是動態(tài)的,總的趨勢來說,“分”是為了更好地“合”。互聯網+能源與以前歷次革命不同之處就在于其先“分”后“合”,其生產“終端”將變得更為多元化、小型化和智能化,受傳統(tǒng)礦產資源分布和自然壟斷環(huán)節(jié)的約束更為弱化,交易主體數量更為龐大,競爭更為充分和透明,最終涓涓細流匯成的大能源市場則更為一體化。這樣的實現得益于底層的分布式能源和信息通訊技術的飛躍進步,但更在于上層架構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交易市場平臺的搭建和終端入口資源的搶占,才能形成能流如信息流那般順暢的自由配置。最終完成和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物聯網之間的大融合,實現應用的極大化。

如同這幾年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和互聯網金融的故事,互聯網+能源的革命火種可能并不在傳統(tǒng)能源企業(yè)手里,互聯網企業(yè)才是真正的燎原者。兩大電網和五大電力集團與BAT三巨頭在新能源市場的博弈必然是場好戲,雖然目前后者和前者比起來還是小個子。除智能手機外,智能建筑(不僅僅是屋頂光伏)、智能交通(不僅僅是電動汽車)將成為能源互聯網和“能源云”最重要的終端資源。實時海量的市場交易數據、終端運行和運營數據、氣候環(huán)境數據及智能技術的應用都會改寫“微能源”的生產、交易和消費模式,并完全有可能實現毫秒級或微秒級的“快能源”配置與精確管理。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在現有電網架構上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解決安全、效率、新能源接入等常規(guī)問題,而是采用互聯網理念、方法和技術實現能源基礎設施架構本身的重大變革。

互聯網對能源系統(tǒng)的改造首先從語言和邏輯開始,目前類似“能源路由器”、“能源緩存”等概念層出不窮,給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間。根據信息技術和能源技術融合的深度,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曹軍威及咨詢分析師曹寅、廖宇等將其分為了三個段位,分別是智能電網2.0(Internet of Energy,IoE)、能源廣域網(Energy Internet)和能源互聯網(Intenergy)。盡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以大電網為主的“主干網”仍是主體,但在“局域網”之間和內部,中小型乃至微型的分布式能源發(fā)電匯聚與分享、儲能或消納所形成“微網”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美國的FREEDM、Stem、Opower、德國的BDI(E-Energy)、Green Packet、新西蘭的Powershop、國內的遠景能源、華為等都已經在開展此類的探索,自下而上、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的試驗路線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能源革命中的“群眾路線”

互聯網的老人張亞勤這樣描述新時代的劃分:“從1980年到2010年的三十年期間,世界是從物理的到虛擬世界的轉移,而從2010年到2020年以后,則是從虛擬到物理世界的逆向改變。”互聯網的這種逆襲背后巨大的推動力量真實來源于大眾,這在阿里巴巴去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敲鐘時可見一斑,八位BABA生態(tài)的代表分別是:曾經的奧運冠軍、現在的淘寶店主勞麗詩,云客服、90后大學生黃碧姬,淘寶模特、自閉癥兒童教師何寧寧,農民店主王志強,海歸創(chuàng)業(yè)者王淑娟,“淘寶博物館”館主喬麗,快遞員竇立國和美國“店小二”農場主Peter Verbrugg,這就是能源革命“群眾路線”的標桿。如果我們閉上眼睛想到的是John Rockefeller、Mikhail Khodorkovsky這樣的能源大佬,那能源互聯網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

歸根結底,能源革命的大眾思維才有可能產生新的社會推動力量和普惠機制,同樣可能帶來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新契機。高比例低碳和零碳能源將隨著網絡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而成為可能,無線電力輸送技術的功率水平提升和商業(yè)化應用使得能源接入和互聯更為自由,能源的“即插拔”模式將大大改善能源結構的動態(tài)調整性能,每個人的消費行為都將可以根據空氣質量指數等實時環(huán)境數據即刻反饋,類似“全球一小時”的環(huán)境公益活動的傳播效果更為直接,能源交易平臺也能與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等生態(tài)產權市場直接掛鉤,真正實現生態(tài)資產的在“微領域”的跨界流通,這也為綠色金融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接入”的可能性。

當今世界,能源問題是很多經濟、環(huán)境、社會甚至政治問題的源頭和起因,推動能源的大眾化進程將有可能變革性地解開此類問題的癥結,諸如氣候變化等長期系統(tǒng)性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不難想象,在互聯網思維的作用下,能源免費時代也有可能隨之到來。技術賦能,很多原先是烏托邦的理想都在逐漸變?yōu)楝F實。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出這句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作者為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氣候戰(zhàn)略中心戰(zhàn)略規(guī)劃部副主任、清華大學現代管理中心兼職研究員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