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京發布了"中國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項目成果。研究顯示:2050年可再生能源滿足我國一次能源供應60% 以及電力供應85%以上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經濟上是可承受的;屆時電力將占到整個終端能源消費的60%以上。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為研究報告作序,充分肯定了該研究為我國探索一條通往未來以可再生能源為核心的能源創新之路所作出的努力,并指出,要以堅定的信心走向未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之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能源基金會高級副總裁林江在大會致辭,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代表課題組介紹了研究成果,王鳳春、石定寰、白榮春、何建坤、余貽鑫、孔力等國內知名能源專家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點評并給予高度評價。來自國內外38家研究機構,15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發布會,對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關注和肯定。
當前,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導致全球能源資源約束和生態環境惡化,同時,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全球范圍導致嚴重的氣候災害,應對資源環境挑戰已成為全球共同的重大課題。逐步擺脫化石能源依賴是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可逆轉的前進方向,世界能源發展必須進入以無碳化為核心的第三次能源變革時代,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則是這一宏偉變革中的重要標志。"中國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正是為探索化石能源逐步退出中國能源發展的主導地位、可再生能源成為未來能源核心所進行的情景及路徑研究。該研究由能源基金會發起及支持,由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華北電力大學等十幾家單位100多位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歷時三年時間共同完成。該研究也得到了丹麥能源署和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的技術支持。
該研究以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為約束,倒逼我國能源發展路徑的清潔化,基于情景假設,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為目標,對電力技術經濟特性、電力系統運行、能源資源價格、宏觀經濟影響、環境外部性等進行了分析;研究了參考情景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情景下的電力和能源系統優化發展方案,并對方案的經濟、就業、環境等進行了影響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供選擇的發展路徑和行動計劃。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選擇的五大原則: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堅持市場化選擇,通過技術經濟分析和能源系統優化,提出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技術方案。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踐行經濟可承受,通過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進步,可以在較小成本或無增量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比基年水平大幅增加。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強化技術及制度支撐,通過新增靈活發電容量、提高火電廠的靈活性、使用儲能技術和需求響應機制、擴展輸電基礎設施以及建立靈活的電力市場,使系統能夠對高比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引起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進行適應性管理。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兼顧未來與當前發展需求,為適應中國未來的能源轉型形勢,將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定國家能源戰略的過程中,將可再生能源作為實現國家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和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核心手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之路實現全社會受益,風電、太陽能、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的拉動作用,并對機械制造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研發產業和服務業都有顯著拉動作用,優化了我國整體就業結構,同時使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大幅度降低,與1980年的排放水平持平,助力中國大地重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碧水藍天。
國家能源局劉琦副局長在課題發布會前一天的課題總結匯報會上表示:"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景暨路徑研究彌補了國內可再生能源研究的短板,具有長遠戰略性,是一個十分重要、有份量的研究,對今后的研究工作具有"拋玉引金"的作用,為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的制定起到了重要支撐。"據課題組介紹,今后幾年,能源研究所、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等單位還將在能源基金會的支持下,圍繞我國2050年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為目標的能源轉型戰略開展更加深入的后續研究。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