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煤炭經濟下行態勢已持續35個月,90家大型企業前2個月虧損了131億元,虧損面80%以上。轉型,成為“煤老板”們一個現實的選擇。(4月25日中國經濟網)
據悉,從2012年煤炭價格開始一路下挫、行業告別“黃金十年”之后,煤炭行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惡化:相比去年同期112億元的利潤,今年同期的虧損額驚人;且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的90家大型企業中,只有19家企業略有盈利,虧損面達80%以上。
在煤炭經濟低位運行態勢短期難以改變的預期下,很多審時度勢的媒老板選擇向影視、生態農業、林業種苗、餐飲、高科技等領域轉型,其中一些先行者獲得了初步的成功。如保榆煤焦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彪作為出品人投資的電視劇《邊關烽火情》,已在中央電視臺八套晚間黃金檔播出;太原東山煤電集團正在同山西廣播電視傳媒集團合作電視頻道項目,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食品安全檢測儀研發項目亦處于研發中;知名媒老板張海英籌備的“西安市曲江紅色記憶博物館”即將在5月18日掛牌,博物館的四萬多件文物也進入整理收尾階段。
目前,在民營煤老板紛紛轉型的同時,大型的煤炭集團也掀起了一波“轉型潮”。除了跨界經營外,以神華集團、陜煤集團、兗礦集團等企業為代表,都計劃在煤化工領域繼續發展,延伸產業鏈,打造清潔能源。據山西省統計局最近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山西已經有超過200家資源型企業投資開發旅游業,總投資高達320億元。
眾所周知,煤炭作為一種相當長時期內不可再生的資源,不具備可持續發展動力,且對環境的污染是呈毀滅性的。因此,作為拉動一些煤炭資源大省GDP的重要支撐點,煤炭行業的頹勢可能暫時對經濟增長有所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一方面有利于煤炭行業重組及產能平衡,另一方面借助其雄厚的轉移資金,可望在高科技、新材料、農業、旅游、影視、文化等領域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無論于國于民,都是一件幸事。
不過,與具有戰略眼光的主動轉型相比,煤炭行業出于壓力而為的被迫轉型,介入新行業、新領域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其轉型所需的巨額資金需求也是一個難點。故目前能成功轉型的媒企只是少數,更多的仍在行業內苦苦掙扎或尋找出路。因此,需要政府因勢利導,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的轉型起步。
首先,有關部門應該具備長遠目光,對煤炭企業成批轉型所帶來的短期GDP損失和成功轉型后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因素有正確的預期及估量。俗話說,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舍棄一些以環境污染及資源枯竭為代價換取的短期利益,而獲得有利于生態平衡及可持續性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又何樂而不為呢?何況,煤炭行業現今對經濟的影響亦遠非以前可比,據相關的數據顯示,2014年,陜西省煤炭行業對GDP的拉動率是1.2%,而在2011年這一數據為5.5%。可見,支持煤炭行業轉型,應該是遠見之舉。
其次,支持煤炭行業轉型,政府應該從全局著手,作通盤考量,在新行業的準入、舊址改造及新址建設、啟動資金借貸等諸方面出臺相應的系列優惠措施,設立綠色通道,從政策角度予以扶持,真正做到,對轉型企業“扶上馬,送一程”。
目前一些煤炭資源大省的媒企轉型,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經濟改革的必然趨勢,短時的“陣痛”換來的將是長遠的發展。期待這次眾多媒企的成功轉型,為煤炭資源大省的企業升級換代,注入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亦為治理環境污染、實現生態好轉目標,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鑒。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