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低碳可不依賴智能電網

2010-04-12 10:59:12 互聯網

零碳中心執行總裁、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倫敦零碳館館長陳碩

4月11日訊,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2010中國低碳經濟論壇”今日繼續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次盛會金融界網站全程為您直播。在主題為“低碳-讓生活更美好”圓桌論壇上,零碳中心執行總裁、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倫敦零碳館館長陳碩表示,不依賴于電網,零碳也會變成可能。

陳碩解釋道,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訂,1999年上海開始在倫敦和全世界實現第一個零碳的社區,可以自己生產所需要的電力、水、食物,這樣一個城市節不依賴于電網,零碳就變成可能。

以下是陳碩的文字發言實錄:

陳碩:謝謝主持人,零碳中心建設了全世界零碳的社區,他希望用新的模型開發出交通、建筑城市的方式,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完全不消耗化石能源的模式。這次我們來到低碳經濟論壇,主要是因為我們這次在世博會建設了一個館,是零碳館,希望展示的是世界各地的低碳實踐,在座有這么多專家和研究成就,我們希望邀請大家到世博會里。這次世博會講的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而零碳館講述的理念是低碳讓生活更美好。我本人來到中國之前是在劍橋大學做二氧化碳的研究,來到中國我們幫助中國的大企業包括萬科地產等做低碳方面的工作,同時我們和北京環境交易所為中國建造一個二氧化碳的標準。

實際上我們說零碳的時候,實際上不是指我們呼吸的二氧化碳,而是生產工業中的二氧化碳,零碳中心主要的目標是從三個領域實現節能減排,一方面是城市,一方面是建筑,一方面是交通。那么在1997年,全世界簽署了京都議定書,99年我們開始在倫敦和全世界實現第一個零碳的社區,他可以自己生產所需要的電力、水、食物,這樣一個城市節不依賴于電網,零碳就變成可能。05年我們來到中國,為萬科實施中國第一套零碳的房子,這個房子不僅自己可以產生能源,而且還為所有來訪者進行低碳的推廣和介紹。

更加重要的是,今年上海世博會,我們有一個場館,展示低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場館,分為三個部分展示低碳的技術,其中一塊是低碳未來展,包括倫敦2012年零碳奧運會,包括了歐盟的低碳政策展,也包括國家發改委在過去三十年的節能減排展。第二個展向是零碳的食物展。第三個是我們通過能源、交通、城市、藝術尋找中國的低碳最佳實踐,交通方面我們尋找到北汽福田等為大家講述中國在低碳方面的實踐。建筑方面我們邀請萬科和朗詩作為代表。藝術方面我們用40多個年輕藝術家做藝術產品。這樣的建筑為什么叫做零碳館呢,這個建筑從整個技術和體系來說,不是一個傳統的建筑,傳統建筑比如我們現在所住的房子,是消耗能源的,我們的建筑利用太陽能、風能,雨水、生物能一整套體系,所以自己不僅僅是一個不消耗化石能源的機制,而且可以成為小的電場向外界輸出能源。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十年以前在英國,我們怎么做實踐的。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零碳的村鎮,不僅僅是自己的建筑和環境如何實現零碳、產生能源,還將周邊的農業、交通業、制造業連成一個體系,比如我們的牧場,產生的垃圾和糞便,又可以變成下一個發熱發電的能源。之后熱保溫,電輸入到電動汽車,剩下一部分成為肥料支持更多的農業。零碳中心在1999年以前是設計英國國會大樓的設計師,之后我們要建筑最大眾、最便宜的房子。這是我們的零碳村。最重要的是實現了零碳村之后,成本比普通的住房只增加了15%,但不用交水費、電費。這是零碳館,邏輯是在建筑里用植物綠化屋頂,利用要陽光收集太陽能,轉化成光合作用的養分。這個項目上隨著來自英國、歐洲,但所有產品已經國產化,希望可以征集到更多的案例。除了這些合作伙伴,還有一些藝術產品和有意思的實踐。比如我們的餐廳和青島啤酒聯合,喝完啤酒,啤酒瓶會在屋頂上變成裝飾。

這是萬科的研發中心,也是零碳排放的一個項目。同時我們為中國開發一系列的軟件,使得零碳成為可能。同時為一些城市制訂城市規劃的能源體系和低二氧化碳的政策,在江蘇、江西各個地方都有零碳的規劃和實踐。

最后介紹一下如果一個產品不是建筑、城市,如何實現二氧化碳定量,這是我們為中國一家餐飲公司做的羊角面包,一個羊角面包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首先從農業種植小麥角度開始,之后變成面粉,廢物的產生、消耗,做成了羊角面包烘培。一噸的羊角面包產生的二氧化碳大概是1013千克左右。同樣的邏輯可以用于建材、太陽能、電燈等等產品。我們希望在中國的這些實踐不僅僅讓中國實現低碳和零碳的未來,同時我們在全世界采購中國的產品,而中國的技術在不同的地方展示。我希望在這里提出兩個邀請,第一個邀請是邀請在座的低碳實踐者和先行者來到世博會零碳館。另一方面我們希望低碳的城市和低碳的建筑在中國可以吸取我們在過去實踐中的經驗、以及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失敗的例子,在這樣的過程中實現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電網 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