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方面,雖然美國不太可能轉變其全球石油生產守衛者或運輸線路保證者的角色,而中國現在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保護其在中東的石油運輸航道,還需依賴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和協調經驗。為此,美國會要求中國為中東問題做出更多的貢獻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其實,石油依賴程度的增加本身也將促使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
今年4月,中國石油進口量達740萬桶/日,超過了美國720萬桶/日的紀錄,創歷史新高,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
其實,2014年下半年油價下跌開始,中國趁低吸納原油儲備,而美國石油自給率因“頁巖氣革命”帶動有所提升,因此,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并非什么意外之事。再者,如果把石油產品的凈進口也算進去,中國早在2013年年底就已經成為世界石油進口第一大國,可見中國成為原油進口第一大國的事實并非一蹴而就,世界能源供需結構的轉變是新常態。那么,這種石油流動大轉變意味著什么呢?
中國在能源格局中的角色轉變
首先,這是一個信號,即中國將更加依賴目前以市場為導向的全球體系,從而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這增加了中國融入國際體系來保護其利益的必要性,并鼓勵目前的自由秩序進一步統一化,對樂于保持自由市場現狀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其次,中國對于不穩定地區,尤其是中東的持續且不斷加深的能源依賴,導致中國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存在能源安全上的弱點。盡管中國試圖實現其能源來源的多樣化,但在未來,任何令石油市場動蕩的因素都將對中國造成比對美國更多的損失。中國在2007年石油價格上升的時候就曾感受到石油恐慌,而以后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感受,地區沖突和主要石油供應國突然的動蕩很有可能導致石油界的震動。盡管中國政府一直視不斷增加的進口依賴度為戰略短板,但這也正是提升中國在全球領導地位的機會。
美國因素與中東局勢
美國的石油產量正不斷上升,使得美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度下降,這意味著這個超級大國不再像之前那樣需要中東石油。有專家擔心,當美國減少從中東進口石油后會對該地區穩定帶來不明朗因素,中國需小心應對。盡管中國努力通過來源多樣化遏制對中東石油依賴的增長,但中國石油進口不斷增加,長遠來說將保持對中東油氣的嚴重依賴。因此,兩者關系也將會有所改變,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亦會相對提升,例如與主要產油國沙特等加深外交關系。但即便中國沒有挑戰美國在中東的地位,美國也不愿意看到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難以避免。
在外交方面,雖然美國不太可能轉變其全球石油生產守衛者或運輸線路保證者的角色,而中國現在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去保護其在中東的石油運輸航道,還需依賴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和協調經驗。為此,美國會要求中國為中東問題做出更多的貢獻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其實,石油依賴程度的增加本身也將促使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將提升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度,保證全球穩定,例如多邊反恐倡議。這對急于逃離困境并完成重心東移的美國來說,可能是好消息。
石油市場以人民幣定價的可能性
石油一直都是以美元來定價的,不僅因為美元是全球的儲備貨幣,與美國一直是最大石油進口國也有很大關系。中國石油進口量超越美國,將影響全球能源市場運作,并改變中國目前的貨幣策略,以及外交行為。
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石油定價會轉向人民幣定價嗎?石油的確可以推動人民幣成為真正的全球貨幣,對中國來說也非常具有吸引力,但前提是人民幣完全可自由兌換。匯豐銀行曾經預測人民幣在2017年可以實現完全自由兌換,中國成為最大石油買家亦有推動作用。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一旦實現完全自由兌換,在全球貿易中的使用率將進一步提高,甚至成為儲備貨幣。假如中國同時又降低對匯率的控制,這將開創一個與單一的美元定價相對的人民幣石油定價新格局。
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對于中國以及世界來說,真正重要的不是中國的進口量,而是這些石油的來源。中國需要抓住新常態,做好能源外交對策,否則困擾中國20年的能源戰略之憂仍將持續。
(作者余家豪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