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底,我國運行核電機組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預計2020年之前,我國還要新建核電機組3500萬千瓦,平均每年新開工5至6臺、新增投資1000億元。”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21日表示。
隨著我國沿海核電全面重啟,未來核電項目密集上馬已為大勢所趨。而為何選擇此時加快核電發展,對我國能源及經濟帶來怎樣影響。新華社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數據顯示,我國在運、在建和擬建的核電機組共52臺,其中已投入運行23臺,總裝機規模為2140萬千瓦。我國核電機組分布在8各省區、13個核電基地。
根據我國《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目前,離這個目標還很遠,因此,未來我國核電產業將迎來大發展。預計2020年之前,我國至少還要新建3500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平均每年開工5至6臺,每年新增投資大概要1000億元左右。”徐玉明說。
徐玉明還表示,在2020-2030年期間,預計我國新開工核電機組數量將保持在6至8臺。到203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2億千瓦,在電力裝機中占比達到10%左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國政府承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以上,要滿足這一目標,核電發展至關重要,它可以同時滿足替代量和成本問題。目前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生物質、地熱等占我國一次能源的比例都很小,未來也難有較大提高,因此開發核電對中國是難以回避的選擇。
我國“富煤、缺油、乏氣”的資源稟賦條件決定了一次能源中以煤為主的狀況將長期存在。但是,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給生存環境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而未來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
“隨著中國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對電力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比現在增加一倍。而核電作為清潔高效的能源選擇,必將成為未來能源的重要支撐。”徐玉明說。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也表示,核電因為不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不會造成溫室效應和酸雨,從保護環境角度來看,發展核電應成為戰略選擇。
此外,有地方能源局負責人表示,核電建設的投資大、拉動強,對于地方經濟和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解決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于未來核電發展的方向,徐玉明表示,未來核電技術自主化是我國核電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一環,以華龍一號、AP1000和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我國未來核電規模化發展的主流。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