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產業就業崗位達160萬個
《報告》顯示,由于中國國內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部署和推進正持續不斷進行,且全球光伏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中國光伏產業就業崗位增長了4%,達到160萬個。據統計,2014年,中國生產的光伏組件容量高達34吉瓦,占全球的70%。光伏制造領域中,中國勞動力占全球的80%,安裝、運行和維護部門占比依次遞減。此外,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產地,不僅滿足了中國國內自身需求,還將設備出口到了國外。
據統計,由于2014年中國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安裝需求有所下降,盡管太陽能熱水器設備出口量有所增長(約2%),該領域制造業就業崗位仍然降低了20%,達到60萬人。太陽能熱水器產業鏈中,大約有220萬的崗位分布在銷售、安裝和售后服務上。然而,這些崗位多數是兼職工作,并且通常還與商業貿易和光伏發電有關。為了避免潛在的重復計算,這些崗位并沒有包含在統計的光伏就業人口中。此外,由于獲得強勁的國內市場支撐,中國風電行業就業形勢大好。據統計,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0吉瓦,并且仍有77吉瓦正在施工建設中。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估計,2014年,我國在風電領域就業的人口高達約50.24萬人,相比2013年35.6萬人的數字有了很大的增長,其中超過70%的崗位是在制造領域。
據了解,2014年,中國有52.1萬員工從事生物質能方面的工作。《報告》指出,生物燃料領域的就業崗位若想增加,可能需要更多的激勵政策來促使行業發展。
很顯然,中國在水電方面的開發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增加了約30吉瓦容量的大型水利發電裝機,同時計劃在2014到2017年,新建75吉瓦的新項目。從2013年的數據來看,中國水電行業就業崗位中有70%分布在施工和安裝領域。而在占全球約一半裝機容量的小型水電領域,中國共有高達12.6萬人就業。
可再生能源就業增長率約為18%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信息和系統分析中心主任劉建東在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部分的有關統計數字是由包括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在內的一些研究機構提供的,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根據其統計口徑做過小的改動。“我們是根據我們的一些研究系數對整個可再生能源行業就業人口測算出一個估值,嚴格意義上并不算是統計數據。”劉建東表示,雖然不是準確的統計數據,但從《報告》發布的數據可以看出,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這個領域的就業人數呈現大規模的增長是毋庸置疑的。
《報告》顯示,2014年,包括大型水電站在內,全球可再生能源行業共創造了大約770萬個就業崗位,就業增長率約為18%,且持續向亞洲傾斜,特別是制造業。
從地理范圍來看,可再生能源就業人數最多的前十個國家分別為中國、巴西、美國、印度、德國、印度尼西亞、日本、法國、孟加拉國和哥倫比亞。
從全球范圍的細分領域看,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創造了最多的工作崗位,其中大部分為安裝光伏發電系統這一類的“下游”工作。《報告》顯示,2014年,太陽能光伏產業共提供了250萬個就業崗位,其中近三分之二在中國。此外,該行業在日本的就業人數呈增長態勢,在歐盟的就業人數不斷減少。而在太陽熱能技術行業,雇傭人數為76.4萬,中國所占比例超過四分之三。其他重要市場為印度、巴西和歐盟。
生物燃料(180萬)、生物質能(82.2萬)、沼氣(38.1萬)這三個行業也是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方,工作集中在原料供應領域。巴西和美國在該行業繼續保持霸主地位,東南亞與之相關的就業也呈增長態勢。
風電行業的就業人數超過100萬,中國提供了超過一半的崗位。美國、巴西和歐盟也有所增長。小水電雇傭人數約為20.9萬人,中國所占比例超過一半,其次是歐盟、巴西和印度。大型水電站直接創造150萬個工作崗位,絕大部分在中國。
《報告》指出,一系列的工業和貿易政策持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但需要穩定、可預見的政策支持。研究顯示,可再生能源行業所創造的工作崗位是化石燃料行業的兩倍以上。因此,加大投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能為各國提供電力,還有助于政府、企業和社會解決諸多相互關聯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例如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其他形式的生態破壞及對自然資源的浪費。
可再生能源行業繼續鞏固其全球主要雇主地位,并在全球范圍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一點在中國尤其明顯。就業的增長一部分歸功于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的下降,由此在安裝、運行和維護部門創造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我們期望,隨著可再生能源商業案例的持續加強,這種漲勢能繼續下去。如果我們繼續投資于可再生能源及其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多重領域,那么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就業率仍將持續上升。我們的研究預計,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構成中的份額將在2030年翻番,在全世界將創造超過1600萬個工作崗位。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阿丹·阿明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