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的能源相關新聞較多:
一是為期5天的第26屆世界天然氣大會6月2日在法國巴黎開幕,外媒稱天然氣領域發生三大革命:美國頁巖氣引領繁榮、液態天然氣分量增加、遭遇煤炭等等能源競爭,并預計中國至2040年將吸納全球新增需求的三分之一。
二是6月3日公布的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415元/噸,本報告期(2015年5月27日至6月2日)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1元/噸。
三是6月3日發改委、能源局和煤礦安監局共同下發的《關于落實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相關治理措施的通知》,要求落實多項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的相關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電煤合同執行與發電量獎懲掛鉤制度,被媒體稱之為煤炭救市新政,但部分專家稱效果有限。
四是環境保護部今日向媒體通報了《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最受公眾關注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狀況依然令人憂慮。特別是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盡管中國政府在2014年安排了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但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并不理想。這對以煤為主的中國能源結構提出了嚴峻挑戰。
由國際天然氣聯盟舉辦的世界天然氣大會和展覽會是全球天然氣行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盛會,在國際能源署4年前預言天然氣迎來黃金時代之后,天然氣行業的革命正在進行。
一是美國引領頁巖油氣繁榮,該國在2010年一舉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2013年美國天然氣產量達到6900立方米,其中頁巖氣產量約為2700億立方米,美國將在2017年成為天然氣出口國,而在擁有巨大頁巖儲量的中國阿根廷或澳大利亞等等可能在中期內和美國比肩。中國能否做到這點?這需要中國加大改革力度亦即加速推進能源革命,引入民間資本加大投入。
二是液態天然氣分量增加,這一技術成熟導致天然氣可以無需管道就可以運輸,這導致液化天然氣交易量爆炸式增長,據統計液化天然氣市場規模2000年為1億噸,2014年則是2.44億噸,預計2020年將達到3.7億噸,而中國作為2013年位列美國與俄羅斯之后的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到2040年將吸納全球新增需求的三分之一。
三是天然氣遭遇煤炭等等能源競爭。據統計,2014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僅增長1.1%,2013年增長率相似,而2000年以來天然氣平均增長率是2.8%,它受到氣候變暖以及一些地區特別是中國、俄羅斯、歐洲經濟放緩的涉及。同時天然氣也遭遇煤炭的競爭,尤其在電力領域更是如此。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也影響了天然氣,歐洲2014年的天然氣消費下降了10%。天然氣廠商試圖放緩這一下降趨勢,強調天然氣優良品質,比石油和煤炭的污染更少,同時也是間歇性不穩定綠色能源的良好補充。中國能源能否從世界天然氣大會上傳出的三大革命中得到啟示,以推進屬于自己的頁巖油氣革命和能源革命?
中央政府煤炭救市再出新政,為制止煤礦違法違規建設生產,規范供應秩序,促進市場供需平衡和煤炭行業脫困,6月3日,發改委、能源局和煤礦安監局共同下發的《關于落實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相關治理措施的通知,要求落實多項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的相關治理措施,其中包括建立電煤合同執行與發電量獎懲掛鉤制度。
通知還提出幾項治理措施包括:全面核查煤礦建設生產情況、防范采購違法違規煤礦煤炭風險、審慎辦理違法違規煤礦煤炭運輸、建立電煤合同執行與發電量獎懲掛鉤制度以及推進煤電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等。
通知中第四條措施提到“對本通知下發后仍然采購使用違法違規煤礦煤炭的發電企業,相應扣減當年發電量計劃。2015年按使用違法違規煤礦煤炭數量對應的發電量1.2倍扣減計劃;2016年起,按使用違法違規煤礦煤炭量的1.5倍折算。隨時間推移,加大扣減力度。”
此外,為了鼓勵發電企業與合法合規生產的煤炭企業簽訂中長期電煤合同,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通知要求推進煤電雙方簽訂中長期合同。對發電企業與合法合規生產煤炭企業簽訂的量價齊全中長期合同,各地經濟運行部門在差別電量計劃安排上給予傾斜。
但多位煤炭專家擔憂,上述措施面臨著執行難的問題,對煤炭市場的影響有限。由于現時部門省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部分煤炭企業也在靠不斷生產來還貸款,有的省區要求區內的電廠和煤炭企業進行互保,不會輕易讓煤礦停止生產,否則很多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發改委早在4月9日召開的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決把不安全的產量、不經濟的(虧損煤礦的)產量、煤質差的產量減下來,力爭在2014年基礎上,今年煤炭產量同比減少5%。專家表示,相比去年行業各種稅費減免、改革,限制進口等重量級托底政策出臺,今年可利用的有效工具明顯不足。
煤炭供給側收縮已成常態,煤價下行逼迫虧損煤企退出市場,產業鏈上橫向、縱向整合將是必然趨勢。部分煤炭企業將從生產性企業轉型為生產服務型企業,同時向新能源方向轉型,從而推升企業的估值水平。
環境保護部6月4日發布《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以迎接中國環境日。環境保護部向媒體通報指出,2014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邁出新步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任務順利完成,環境保護優化發展的綜合作用繼續顯現,環境法制建設、執法監管和環境風險管理更加有力,生態環境保護穩步推進,核與輻射安全可控。
但空氣質量令人擔憂。公報顯示,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有16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盡管中國政府在2014年安排了10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各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但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并不理想。
2014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0億元,支持各地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的74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全國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的161個城市中,145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超標率達90%。全國有470個城市(區、縣)開展了降水監測,酸雨城市比例為29.8%,酸雨頻率平均為17.4%。
除了支持大氣污染防治,中央財政安排5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55個水質較好湖泊保護;安排42億元,支持重點省份重金屬污染治理。在土壤污染方面,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污染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頒布了新環保法,授權環保部門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行政拘留等權力。2014年,全國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3160件,下達行政處罰決定83195份,罰沒款數額總計31.7億元。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受理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180件。
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729個,總面積約14699萬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4243萬公頃,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4.84%。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28個,面積約9652萬公頃。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農用地64616.84萬公頃,年內凈增加耕地面積0.49萬公頃。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4.91萬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圍總面積的31.12%。全國現有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全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1.7%,是全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和生態安全屏障。
綜上所述,發展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以應對污染和氣候變化挑戰已是發展大趨勢,煤炭業必須面對更嚴格的環境標準挑戰,更需要加速轉型以增強自身競爭力。而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也要應對廉價煤炭的競爭。
(秦京午:資深能源評論員,原人民日報高級編輯。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參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師范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專業學習,1982年獲得文學學士,同年進入人民日報,并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5年獲得法學碩士,參與創辦人民日報海外版,負責地礦、能源、機械、環保、海洋、國土等領域報道。2011年底進入中國能源網。)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