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提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并作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
李克強說,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任務,也是中國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把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動實施一系列舉措,取得明顯成效。2014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可以順利完成。我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李克強指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不僅是我國保障經濟、能源、生態、糧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同發展的責任擔當。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承擔與自身國情、發展階段和實際能力相符的國際義務,中國將按照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的目標,繼續積極主動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大幅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和森林蓄積量,不斷提高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為促進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與發展路徑創新做出自身最大努力。
李克強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面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挑戰,關鍵是要通過結構調整和提質升級發展,拓寬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的雙贏之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研究制定長期低碳發展路線圖。
必須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壯大節能環保產業,嚴控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擴張,形成節能低碳的產業體系,培育新的增長點,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提升傳統產業和社會生活的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必須加大政府對生態環保等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投入,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投融資新機制。必須在對接全球綠色低碳需求中擴大國際產能合作,倒逼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強說,中國致力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愿與各方一道攜手努力推動巴黎會議達成一個全面、平衡、有力度的協議。中國將積極開展多邊和雙邊國際磋商,特別是進一步加大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力度,建立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在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上為小島嶼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和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共同推動形成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共同建設人類美好家園。
汪洋、馬凱、楊晶、楊潔篪、王勇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