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能源與環境項目主任德博拉·戈登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受制裁解除進程難料、伊朗原油產能短期難以恢復影響,預計7月中旬伊核問題六國與伊朗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今明兩年內都不會對美國頁巖油產業造成大的影響。
戈登說,若美國頁巖油產業2015年遇到更多困難,其直接原因不可能是伊核協議,該產業2016年的前景將更多取決于全球經濟復蘇狀況。
近年來,受惠于技術突破和國際原油價格高企,美國頁巖油產業迅猛增長。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原油市場供大于求局面惡化,去年年中以來,國際油價慘遭腰斬。受此影響,美國頁巖油產業今年明顯降溫,鉆機數量、新增投資持續減少,行業就業狀況不斷惡化。
戈登認為,伊核協議短期內并不會加劇國際原油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因為從協議達成到制裁最終全部解除仍是一個充滿變數的過程。她說:“解除制裁很可能如核談判一樣有很多曲折,不是一個直線過程。沒有人能預測解除制裁的路線、節奏和終點。伊朗原油快速進入國際市場的大門不會自動打開。”
據美國能源信息局的數據,由于美國和歐盟的制裁,過去幾年,伊朗原油產量和出口量明顯減少。伊朗日均原油產量從2011年的406萬桶降至2014年的324萬桶;出口降幅更為明顯,從2011年的日均260萬桶降至2014年的140萬桶,降幅近一半。
戈登表示,考慮到伊朗目前的油田狀況、開采技術和資金投入情況,要快速恢復原油產能和出口絕非易事。她指出,伊朗油田生產的大部分原油屬于重質油,油田處于產能衰退期。由于遭受制裁,過去5年,伊朗的油田缺乏外國技術和資金的支持,如今需要采取更加先進且復雜的開采技術才能恢復和釋放產能。然而,當制裁最終解除時,低迷的油價又可能無法支撐新的大型投資項目。
此外,戈登認為,伊核協議不會對美國頁巖油產業在資本市場的吸引力造成大的影響,因為海外投資者不會因為該協議就立刻大量涌入伊朗。她表示,進入伊朗投資需要考慮很多“實實在在的風險”,如恢復伊朗油田產能需要大量技術投入,而原油出口則面臨當前國際市場油價低迷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他成員的激烈競爭。
“核協議簽署后,伊朗可能需要提供明顯的優惠措施,才能吸引跨國石油公司或其他投資者到該國投資,”戈登說,“市場很可能要到2016年才能確定伊朗是否具有提高產能的技術力量,是否擁有可靠的長期原油買家,以及是否有能力恢復已經損失的國際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