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近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互聯網+”智慧能源,其中能源互聯網是一個重要方向。那么,什么是能源互聯網?它又能給我們帶來什么?為此,本刊記者采訪了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部調研員劉建明和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峰。
半月談記者:現在“能源互聯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而我們對它的了解卻不多,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劉建明:我認為能源互聯網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能源互聯網涵蓋電力系統、油氣熱力管網、電動汽車充換電網絡、供水系統等網絡集合,是一個多種能源網絡協調互補理念下的未來能源系統。現在通常說的能源互聯網,是以智能電網為基礎,融入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連接各類發電設施、用電終端及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智能化、互動化的能源網絡。現在,國家電網公司也提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主要就是包括特高壓輸電、清潔能源接入和泛在的智能電網三個方面。
高峰:能源互聯網可以理解為:智能供能系統+智能電網(管網、路網)+智能用能系統+互聯網+人。它的特征則可以概括為“六化”:能源協同化,即最大限度地促進多類型能源的互聯、互通、互補;能源高效化,即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能力,明顯改善傳統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精細化程度;能源商品化,即帶動能源營銷電商化、交易金融化、投資市場化、融資網絡化等創新商業模式的形成;能源眾在化,即每一個能源的消費者,同時都可以是能源的生產者,各主體可以平等地參與能源的交易與創新;能源虛擬化,即通過網絡技術把物理上分散的能源進行集中管理,形成虛擬的發電廠或能源池,以實現能源共享和集中調配使用等;能源信息化,即能源生產、傳輸、交易、消費等數據能實時產生、記錄和分析,從而有效提升能源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半月談記者:我理解,能源互聯網就是在傳輸能源的同時,也傳輸關于能源的信息,并通過這種信息對能源網絡和能源使用等進行管理。那么,這種能源和信息的深度融合是怎樣實現的呢?
劉建明:能源互聯網包括家庭能源互聯網和區域能源互聯網,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未來的家庭能源互聯網,或者說家庭能源管理,即HEMS,是大家更容易了解的內容。這就是在各種電力設備、家用電器中植入智能芯片,采集用電設備的有關信息,如開關、功率、負荷、用電量等等,然后把這些信息通過電力光纖或其他通信手段傳送到互聯網上,使我們在任何一個地點都可以隨時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家用電器,達到節能的目的。
半月談記者:您剛才提到電力光纖,《指導意見》也明確要“推進電力光纖到戶工程”。能不能介紹一下什么是電力光纖,它對于能源互聯網建設的意義是什么?
劉建明:我們說能源互聯網是能源與信息的深度融合,那么電力光纖就是這種融合的物理載體。所謂電力光纖,簡單講就是把輸送電力的電力線和輸送信號的光纖集成在一根線纜中,我們稱之為光纖復合低壓電纜。這些光纖,可以傳輸互聯網信息,還可以傳電話信號和電視信號。數據傳輸速率比一般傳輸方式提高了100多倍。所謂“電力光纖到戶,能源信息同步”,不管是新建小區,還是改造老小區,只需一次施工,可避免重復建設,從而能以較低的成本提升能源互聯網的信息通信基礎。
半月談記者:為什么現在國家這么重視推動能源互聯網發展?
劉建明:我的理解,最直接的動因,應該還是節能減排,實現我國能源生產、消費等方面的變革。我國能源負荷中心主要在東部沿海,太陽能、風能主要集中在西部,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提升電網的智能化水平,將有助于新能源發電更好地接入電網,同時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和高效率。從消費方面來看,現在我們還很難對用電進行精細化的管理,而把能源接入互聯網之后,不管是家庭、商場還是工廠,都可以隨時掌握每一臺家電或設備的用電情況,并進行節電管理;尤其是實施了實時電價后,節電效果將更加明顯。所謂實時電價,即一個區域內的電價根據當時的負荷情況實時調整,該區域負荷高時,電價上漲,反之電價下降,以此鼓勵用戶在負荷低時用電,在負荷高時節電,從而達到最大限度節約能源的目的。當然,這只是舉例說明而已,能源互聯網能帶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實際上,全球能源互聯網也是希望利用全球時差和負荷變化,達到節能和降低能源成本的目的。
高峰:在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提出,要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而建設能源互聯網,無疑是推動這一偉大變革的重要抓手。通過廣泛采用新能源、新型電力電子器件、新型儲能材料、新一代互聯網技術等,可實現能源網絡與信息網絡的深度融合,提升能源供應、消費環節間的互動能力與靈活性,大幅提升能源資產的利用率,解決可再生能源在傳輸和利用中的瓶頸,服務于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需求,從而協同解決能源供應、能源消費、能源安全、污染治理、資源利用等關鍵問題。
半月談記者:有人認為,能源互聯網將掀起新的工業革命,是這樣嗎?
高峰:我認同這種看法。能源行業是工業的基礎,能源互聯網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支柱,歷史上的工業革命總離不開能源技術與信息技術的革命。能源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即形成了能源互聯網。近年來,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直流電網、儲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發展能源互聯網奠定了堅實基礎。而能源互聯網的發展,將對工業生產產生顛覆性的影響。當然,現在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半月談記者:對普通民眾來說,能源互聯網能帶來什么?
劉建明:目前我們能實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給居民生活帶來便利。只要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掌上電力”APP,用戶就能隨時查詢、繳存電費,如果家里用的是智能家電,那么在任何有網絡的地方,你還可以對家里的電器進行操作,或者檢查電器運行狀況,非常方便、安全。二是可以節約電費。居民可以用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終端,對能源使用效率進行分析、管理,選擇在電價低的時候啟動電器,既節約電費,又節能環保。三是可以接入新能源。有條件的用戶可以自己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甚至在一個樓宇或社區形成一個微電網,充分利用新能源,并與大電網相連接,參與到多元用戶互動中去,為環保作出貢獻。這幾個方面,從技術上來說,現在都已經不存在問題,我們已經在全國多個小區進行了試點。下一步主要是怎樣去提升社會對智能用電的認識,以及政府怎樣去推廣應用的問題。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