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使用手機登錄互聯網就可以提前安排好家里地暖、空調的啟動與預熱,到家時可以一直享受室內舒適的恒溫;在遇到電力緊張的季節時,也不必擔心拉閘限電的問題,家里的高科技智能終端機將會通過互聯網監控并合理安排好不同發電設備和用電設備的啟動與供受電,為實現“隨時有電用”的目標再添一份保障,這就是互聯網能源能為我們帶來的最真切、最實際的東西。
但互聯網能源產業的影響力遠不止于此。“有機構預計2020年輸配與用戶兩端市場規模可達到十萬億元規模。十萬億元是個什么概念?是中國2014年GDP的1/6;是中國2014年的稅收總額”,安信證券分析師黃守宏對《經濟》記者表示,政府近期宣布將售電領域放開是本次電力改革最重要的內容。售電電價和準入門檻向社會資本開放,將導致民營資本的大量涌入。售電領域目前的市場規模估計約為5.5萬億。“如此大的資金規模啟動一場能源經濟的革命足夠了。”
中國互聯網能源產業空間廣闊
互聯網能源產業與傳統的能源有何不同?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原國家發改委能源所所長周大地向《經濟》記者評論稱,我國對互聯網能源的定義還在形成之中。互聯網是大的概念,是新的信息平臺。“目前為止,互聯網能源概念范圍較廣,比如家庭或局部地區的互聯網能源管理就都是互聯網能源大概念中的成員。”例如,北京科技大學奧運場館外墻和屋頂的太陽能及復合材料,可以結合合理的智能互聯的分配系統,滿足全館的電力照明等需要,目前看就應屬于互聯網能源的范疇。
與此同時,我國力爭在2020年使非石化能源在總能耗中的占比從目前的10%提高到15%,但也說明屆時傳統石化能源占比仍將高達85%。既然比例難以壓縮,那就應該從如何高效利用能源上著手。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也恰恰包含在互聯網能源概念之中。加之近期國務院宣布要進一步推進“互聯網+”,力促“互聯網+智慧能源”更加扁平化,互聯網能源概念借此契機一炮走紅,備受關注。
“現在互聯網或O2O領域的創業公司特別多,資本估值都相當高。每個細分行業都有很多玩家,大多數是靠玩概念和行業補貼燒錢來取得較好的排名成績。但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將會有若干億人轉入城市用電模式,這在對電力行業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將會推動很多概念落到實地。”上海宥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欒玉成向《經濟》記者表示,由于發展空間巨大,互聯網能源的推行將使消費互聯全面進入產業互聯時代。
欒玉成表示,未來,智能電網、工業互聯網等各種生產和生活投資及應用將會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目前中央政府大力推動“互聯網+”,以完成產業升級,借此完成對傳統產業和生活方式的升級改造,能夠通過其在信息領域快、廣、省的特點,幫助我們獲得前所未有的能力。”
有機構測算,近期能源行業給售電領域松綁的舉動將極大刺激互聯網能源進一步發展的步伐。目前我國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的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若售電領域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蛋糕;若有20%的利潤,則可貢獻2200億元左右的利潤。
周大地對《經濟》記者強調稱,傳統行業是否必須使用互聯網尚無百分之百確定的答案,要分情況來討論,“新能源行業如果分布系統建設比較好的話,可以實現互聯網能源,傳統能源行業的企業當中,效率較高的也并不一定非要處處和互聯網掛鉤,但互聯網如何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節省資金是需要探索和實踐的,對于投資機構而言,前期也需要做下調研,確定好具體是要投資哪個領域”。
“對于居民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通信網絡向用戶家庭延伸,可在家中安裝用電終端,而這又必然可以帶動智能材料及終端產業。”欒玉成稱,如何讓行業熱,怎么讓投資人樂是門大學問,投資機構需要看對人,企業的關鍵則是搞好研發。”例如,終端可采用液晶屏顯示,直接連接到家庭電氣線路上,以采集器或者電能表為網關,通過電力載波通道,自動監測自家的電能表,提供實時用電信息,也可以接收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下發的各類信息。用戶還可以通過簡單操作,主動查詢歷史用電記錄、歷史交費記錄、歷史數據統計圖形等其他信息服務。用戶可以此及時獲得用電量、電價、預付電費、剩余電費等信息,也可通過手機等各類終端設備進行用電信息的查詢。這些產品和概念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都很大。
此外,由于未來我國傳統能源公司及新能源公司都可以通過與IT行業整合,從而快速進入并上手互聯網能源業務,所以能源產品的交易、能源資產的服務、能源的增值服務、能源互聯網解決方案4種商業概念也都存在著極大的價值空間。
互聯網能源是一場革命
互聯網能源在國外受政府關注也是在2000年之后的事情,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丹麥、瑞典、意大利等國相繼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從而使各國開始意識到,傳統能源的供應形式存在著技術缺陷,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無法繼續支撐發展的進程,必須加快信息時代的新型能源體系的建立。
全球再生能源聯網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巴克敏斯特·福樂提出的,他認為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是未來能源發展最好的選擇。2011年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一本書,預測了第三次工業革命,講述了互聯網能源這個新經濟模式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在國內外引起了空前關注,并引發了連鎖效應。
縱觀國際,目前德國和美國也在積極推進互聯網能源發展,且走在前列。德國已經布局了1100多家售電公司,并且已經圍繞光伏、儲能、電動汽車領域衍生出各種創業型公司。美國電氣巨頭GE則是將電力的發、輸、配、用等全過程物聯網化,撮合發電與用電交易,并開展維修、節能等增值服務,其能源管理收入規模已達440億元人民幣。Google則是2014年花費近200億元人民幣收購Nest并以此介入智能家居能源管理領域。
德國的“工業4.0”戰略受到了無數國家的推崇,2050年《能源方案》明確提出了德國能源轉型“行動路線”。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顯示,至2020年,德國工業企業每年將要投入800億歐元用于“工業4.0”研發應用。德國政府高調的能源轉型戰略將保障能源安全供給、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護氣候和環境等,通過“能源轉型”,德國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飛躍式發展。經過不懈努力,德國現已實行了廠網分開、輸配分開、配售分開和電力交易,實現了四位一體的100%的電力市場自由化,這為其產業今后的可持續融資打下了堅實基礎。
美國則是在2001年提出名為“智能電網”的專注新電力能源供應系統概念的。經過持續不斷的建設,2010年以來,美國公共和私營部門對智能電網的投資仍達90億美元。美國的智能電網方案要求采用先進的材料技術、高溫超導技術、儲能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微型燃氣輪機發電技術等,旨在構建一張全美骨干電網、區域性電網、地方電網和微型電網等多層次的電力網絡,以實現自動化、高效安全、穩定可靠、可靈活應變及品質有保障的電力供應。
中國的互聯網能源體系正在建設
我國的互聯網能源戰略已經開始,光大國際副總經理陳濤向《經濟》記者介紹稱,這塊骨頭雖然難啃,但卻是戰略制高點,應該盡快搶占,它能推動我國很多高科技企業在新的這次工業革命中成為國際頂尖參與者。”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越發注重環境的可持續性及產業的可升級性。在智能電網方面,傳統企業也在改革,中國國家電網宣布2015年年內將建成50座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安裝智能電表6060萬只,實現3.16億戶用電信息自動采集,其2015年電網投資或將達到4202億元。
中信證券分析師崔霖向《經濟》記者介紹,德國“工業4.0”的給我們帶來不少啟示,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嶄新的產業藍圖。比如互聯網能源系統涵蓋了各種電力來源,像集中式的火電、水電、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智能變壓器、電表、家庭智能網關、儲能電池、電動汽車等。其目的是建立一個智能互聯的分布式能源社區,在這樣的社區內,這個概念里不存在單純的消費者。家庭在消費能源的同時,也在利用自家的微型分布式能源電站生產電力,并在社區內銷售。
借鑒德國這張現有的發展藍圖可以想象,隨著我國互聯網能源的不斷推進,上述產業將會面臨井噴式發展。同時,其有益經驗也可以在我國建設互聯網能源時發揮很大作用。
互聯網能源體系如果能快速建成,還可以推動我國在能源獲取和使用上更加便捷與節約,欒玉成介紹稱,“據最新統計,英國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減少了8.7%,正是由于使用了智慧節能、高科技絕熱材料、互聯網等,各個家庭如果負責任地減少他們的碳足跡,住戶平均每年每戶可減少碳排放1000kg。也就是說,我國在推行互聯網能源之后的好處之一將是,完成各級政府節能目標的同時得到更藍的天空,消費者也愿意為更好的生活環境多付出一些。”
由于身處互聯網能源產業前端,以及隨著我國互聯網能源體系建設的起步,很多能源企業近期股價都持續上漲。陳濤表示,“能源互聯網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新機遇,幫助公司節能減排的同時,節省下了運營成本,也得到了股東們的認可,我們通過智能互聯的自動監測系統來控制垃圾發電的節奏,減少逸散性排放,并通過積極建設智能能源回路,在2014年公司全年耗能中使用了60%的自供可再生能源,如果未來再連接上互聯網,相信會做得更好。”
欒玉成還認為,隨著互聯網能源的建設,企業可以通過投資能源管理、產品應用等多個方面得到提升。納米技術是一個交叉學科,也是引領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新材料傳感器也可以通過監測傳輸獲得數據,并存入云數據庫,既可以讓用戶更精準地掌控能源消費量,也能令用戶更隨心地使用能源和節能設備,還可以讓企業實現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管理的轉變,新材料應該搭上我國互聯網能源建設這班車,幫助企業和整個產業降低成本。此外,以全球能源互聯網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新型能源體系革命為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難得機遇的這一事實,已經被我國的發改委等高層領導看在眼中,因此可以預計,中國的互聯網能源將會更加快速有序地建設起來。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