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wǎng)站地圖

行走旱區(qū)每一天都是感動 干旱壓不垮我們貴州人

2010-04-15 11:11:27 貴州都市報

行走旱區(qū) 每一天都是感動

干旱 壓不垮我們貴州人

干旱可以讓水源干枯,但不可以阻止春天的到來。

在旱區(qū),放眼望去,顏色斑駁的農(nóng)田已是一片枯黃,格外扎眼。隨處可以看到干旱留下的印記。可是在旱區(qū),隨處可以看到的還有生命的頑強。在公路兩旁坡上的樹正努力地長出葉片,烏江邊上龜裂的河床上倔強地長出一抹抹新綠。行走在旱區(qū)10來天,每天給我的都是感動,每天會見到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在這些渴望的眼神里,總能感受到旱區(qū)群眾的堅強和樂觀。


1.有一種感動叫堅強

3月下旬在貴州五六天的采訪,竟然讓杭州《青年時報》女記者于佳看不到貴州“災情”,只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和人民抗災的堅強。正如她稿件里寫的:“沒發(fā)現(xiàn)六盤水被煤礦污染的河流,沒找到撒拉溪的‘摩托車送水突擊隊’,沒采訪到‘遵義辣椒被搶購’,但在這些宏觀的數(shù)字與典型的事件之外,我記錄下了這個干旱春天里,生活在貴州的真實點滴……”貴州旱災給她的印象就是:貴州的山水經(jīng)歷了干旱仍然美麗,淳樸的貴州人在旱災中堅忍不拔。

當我深入災區(qū)采訪時,當?shù)卮迕癫粫p易說自己困難,他們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克服干旱中面臨的困難。

在畢節(jié)市撒拉溪鎮(zhèn),我因教師們的熱情款待吃下飲水困難的雄嘎小學的飯菜后而感到懊悔,因為他們每天定量用水,靠10立方米的水池蓄水已經(jīng)度過了一個多月。

在大方,當我看到帶著暖融融的地溫,穿越800多米的距離從地層深處流淌到地面時,心靈是無比的震撼。800米的距離,在地表平面行走要不幾分鐘,可是在漆黑、陡峭溜滑的地下溶洞,其艱苦和危險性可想而知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里的群眾為了找水,用了整整13架樓梯才到達地下的水位。

在金沙,我看到當?shù)匕傩沼孟茨_水湊起來拌營養(yǎng)坨;在湄潭,我看到不少茶農(nóng)每天用臉盆端水救新栽的茶樹;在思南香壩鄉(xiāng),我看到腿腳不便的殘疾人梁國常堅持每天和當?shù)卮迕駛円黄鸫蚓宓牧褐緞偛抛鐾觋@尾炎手術不久,不顧休息就投身到打井的工地上。


2.有一種感動叫責任
在旱區(qū),有一個顯著的特征是,水利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地區(qū),旱情必然較輕。而真正困難的地方,都是離水源較遠且水利基礎設施又極度匱乏的地區(qū)。

我最為感動的是在大方縣和德江縣,這里有幾個曾經(jīng)缺水十分嚴重的地方,在這次干旱中卻不缺水。

這些“缺水鄉(xiāng)鎮(zhèn)”不缺水有個共性:每年都缺水,因此每年都在“抗旱”,當?shù)卣块T也把解決百姓的缺水難題作為首要責任,因此,不少缺水鄉(xiāng)鎮(zhèn)都出現(xiàn)了“提前抗旱”。

在旱區(qū)和一位常年缺水的鄉(xiāng)鎮(zhèn)的老人聊天,老人說在常年缺水的地方談抗旱沒有多大意義,就像沒人去討論沙漠中的干旱一樣。今年,一些常年缺水的地方反而不缺水,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這些地方把抗旱當成了一種“習慣”。他認為,抗旱對于缺水的地方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艱難困苦,但卻像生活,平淡無奇。

在德江和一名水利專家談起此事,專家說,老人的話中,有抗災的哲理,其實老人要說的是抗災的未雨綢繆。

在這些以前的缺水鄉(xiāng)鎮(zhèn)采訪,當?shù)厝罕娞岬秸乃こ蹋屑ぶ椴挥裳员恚數(shù)馗刹空J為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是政府的責任。應該說,從我所到達采訪的歷程來看,基層政府在面對旱情時,都做到了全力以赴。

在這次旱災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感動。其中,有撒拉溪鎮(zhèn)的鎮(zhèn)干部張軍負責每天的運水工作,從裝水到進村入寨送水,幾十公里的崎嶇山路他一送就是一個多月,水箱漏了,他立即脫下衣服去堵住,為的是讓老百姓多分得一點水。

我走過的八個縣市中,地方政府把主要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弱勢群體上,無論是生活用水的保證,還是在幫助灌溉農(nóng)田上,首先保證的是孤寡老人、學校、五保戶以及殘疾人等群體。

雖然旱魔讓黔山失色,秀水失容,但在災區(qū),每時每刻都感受到群眾的頑強和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在行走過程中,會時不時看見一輛輛送水車、一支支抗旱救災的車隊從身邊駛過。

3.有一種感動叫震撼

在旱區(qū)穿行,時常會了解到,當?shù)厝罕姙榱苏宜诘劂@縫,讓人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內(nèi)心無比震撼。

在思南縣香壩鄉(xiāng)流水村上寨組,幾十名群眾找水,掘井處原是一個深坑,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曾開挖過,但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挖開深坑后,發(fā)現(xiàn)下面有溶洞,洞內(nèi)很濕滑。吊村民下井的繩子已經(jīng)被泥水浸透,可是一名渾身是泥的村民仍然牢牢抓住,小心翼翼往下爬。為了不掉下去,他緊緊抓住繩子的結,手指被繩子擠成一團,有些變形。

幸運的是,經(jīng)過村民們的努力,將地下水引了上來。如今該組的85戶村民,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人畜飲水困難。

大方縣牛場鄉(xiāng)樂公村,面對旱災,村里幾十名村民開展生產(chǎn)自救。在尋找水源的過程中,村民們從前輩老人那里打聽到七組一個叫馬槽洞的地方過去曾經(jīng)有過水源。于是從那里開始挖井。挖下去十多米后,同樣遇到溶洞,可一塊巨大的石頭將尋水的路給堵了。當?shù)貨]有起重機或者其他先進的設備,硬是用幾根木棒搭在洞口,用鐵鏈條滑輪將數(shù)百斤的石頭拉了上來。經(jīng)過4天的全力奮戰(zhàn),挖到了20米深處時,他們終于找到了夢寐以求的地下水。

在金沙縣新化鄉(xiāng)聯(lián)合村,一個才9歲,叫唐萍的小女孩和大人們一樣在水井邊排隊挑水。小唐萍今年在新化小學讀四年級,她爸爸在幾年前去世,母親也改嫁了,她現(xiàn)在住在外婆家。在這里,還有不少和唐萍年齡相仿的小孩,在周末和放學的時間,他們就參加守水排隊。在這里的守水隊伍中,有一名89歲高齡的老人周貴珍還堅持要自己提水,哪怕是每次只提一水壺。

當你看到旱災中綠油油的大片蔬菜,當你看到從地下涌出的一股清泉,當你看到從龜裂的河床上長出一抹綠意,你對旱區(qū)人民不屈不撓的感動就會油然而生。其實,在旱區(qū)行走,除了看到嚴峻的災情外,更多可以看到的是,干旱可以肆虐土地、河流,卻不能消磨人們心中堅定的信念和絕處逢生的智慧。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旱區(qū) 貴州人 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