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能源資訊昨日發布報告稱,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最大貢獻國,中國的原油進口結構也將逐漸變化。
普氏能源資訊亞太原油和煉油產品管理總監Karen Chan認為:“中國正在推動著全球石油市場的需求增加,而且對成品油供應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投資者和石油公司非常有興趣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石油消費規律和煉制能力。”
近年來我國原油進口保持快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原油進口國。普氏認為,由于頁巖和其他非常規能源的開發仍然不見起色,中國未來將繼續依賴進口原油來滿足快速增加的沿海煉油基地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國正在努力提高高硫油加工能力,以增加原油原料選擇。預計到2017年年底時,大型國有石油公司48%的煉油產能將具備加工高硫原油的能力。而在10年前,這一比例還在15%以下。此外,煉油廠也在投入大量資金來對自己的設備進行現代化改造,以生產低硫燃料。
隨著原油進口多元化策略的推進,未來中國原油進口結構會發生改變:中東原油占比會下降,而俄羅斯和拉美原油占比會上升。
普氏預測,未來5年內,中東原油占中國進口原油比例將從現在的52%下降至50%以下。相比之下,俄羅斯正在把重心轉向亞洲消費者,預計未來將在中國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今年俄羅斯已經取代安哥拉成為中國第二大原油供應國。
另外,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國本土原油供應充裕,原來流向美國的原油轉向亞洲尋找出路。普氏認為,拉美原油生產者將更加積極地把原油推銷至亞洲。到2020年預計拉美原油將占中國原油進口量的15%左右,在2014年其占比為11%。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