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15年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舉行。在“多邊經濟合作的新型模式與可持續發展”的分論壇上,清華大學歐亞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吳大輝表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建立能源共同體,或許能夠扭轉中國目前能源價格受制于美國的局面。
吳大輝表示,近日國際油價的下跌暴露了能源政治領域的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作為世界級能源生產和出口國的俄羅斯、中亞國家和伊朗,以及作為世界級能源進口和消費國的中國及印度缺乏話語權,能源價值仍受制于美國。
他認為,要想擺脫這種被動的局面,可以建立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在沿線國家已有的雙邊或多邊能源合作基礎上,建設中游、下游的雙邊合作機制,并在打造歐亞原油交易市場,推出歐亞原油或“絲綢之路”原油。
“在絲路經濟帶沿線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是能源大國,而中國和印度是世界級的能源消費大國,這些國家應該獲得能源消費的話語權,這是建立歐亞經濟帶的重要因素,需要各個國家的共同努力。”
吳大輝認為,伊朗由于受國際社會的經濟打壓,其能源開發并不順利,而在中亞地區,中國已經展開與當地國家的能源合作,如果將中亞天然氣管網向西進入伊朗,能夠和油氣田連接,這將形成完整的天然氣和石油網絡。從中國新疆到瓜達爾港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一定會建設成功,從瓜達爾港到中國也正在建立,這不僅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一條運輸管道,也是所有參與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共同使用的管線。”
不過,他同時表示,構建這樣一個能源共同體也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這一區域的國家在當前國際能源市場上沒有較大話語權;另外,來自于APEC國家和歐美的阻力非常大,一些國家對絲路經濟帶到底向何處發展,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還抱有懷疑的態度。“但是,只要克服這些障礙,我認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一定能夠建設成功,并為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帶來好處。”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