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油氣改革六大“預言”

2015-09-23 08:44:46 財經國家周刊   作者: 范若虹  

“中國新一輪油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或在年底正式出臺。”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該方案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等司局具體負責,目前已有初步方案,正向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商務部、環境保護部等相關部門和業界征求意見。

2014年6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要求,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2015年2月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再次提出加快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5月,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在今年“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在全產業鏈各環節放寬準入”。

決策層定調之下,新一輪油氣改革開始拉開序幕。

“油氣改革與電改并稱為2015年能源領域的兩大改革。中央對改革方案非常重視,改革力度不會小。”參與本次改革方案討論的專家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該方案在向相關部門和業界內部征求意見后,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新一輪改革方案,將會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改變中國油氣行業的格局和前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為此走訪了多位參與方案起草和研討的人士,如無重大調整,以下幾個方向值得期待。

上游引入多元主體

“在全產業鏈各環節放寬準入”是決策層既定要求,首當其沖的便是上游勘探開發環節,未來有望在少數巨頭之外引入多元主體。

中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油氣行業資深專家曾興球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說:“上游是整個油氣產業鏈的核心,如果油源被幾家企業壟斷,也就談不上中下游的市場開放,因此上游實現主體多元化至關重要。”

據《財經國家周刊》了解,勘探開發領域或將包括4個方面的改革,即探礦權由登記制改為招標制、探礦權有效退出機制、勘探開發信息公開機制、建立采礦權市場交易中心。

探礦權由登記制改為招標制已在實踐中開始推進。今年7月,國土資源部發布《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招標出讓項目(2015)公告》,首次將中國的常規石油天然氣區塊拿出來公開招標,是為破冰之舉。

長期以來,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長石油4家企業具有在國內從事常規石油和天然氣勘查開發資質。按照《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探礦權申請主要以申請在先的原則進行登記;石油、天然氣勘查許可證有效期最長為7年,最多可延長至15年,每年勘查投入的最低金額為1萬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這些寬松的規定及探井成本的持續上漲,導致一些“圈而不探”的行為。

招標制和退出機制的目的是通過引入更多市場主體,打破這一困局。據了解,勘探開發期限有望被限定在3年左右,并大幅提高勘查投入的最低限額。

“‘三桶半油’在改革實施后一定會對各自區塊做一輪精選,將各自認為優質的區塊保留下來。”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張抗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比如,前述新疆公開招標的6個區塊,質量都不高。

不過,在探明儲量之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比如,新疆塔河油田曾被中石油認定為非優質區塊,其退出后,由原新星石油公司(后并入中石化)接手,結果在1997年探明發現了中國第一個億噸級大油田。

招標與退出機制的結合將給未來新進入的市場主體帶來巨大機遇,也有利于提高勘探開發工作量,進而提升油氣探明儲量和產量。

與之相關的還有油氣勘探信息公開化改革。長期以來,石油企業在退出區塊時,往往沒有將勘查數據交給相關部門,下一家進入的企業便不得不重新勘探,造成資源浪費。未來,政府有望對所有勘探信息實行強制收集和統一管理,這將極大提高勘探效率。

另據了解,本輪改革方案或將提出建立采礦權的二級市場,允許采礦權進行市場交易。這將改善“三桶半油”由于自身開發成本和精力限制導致部分采礦權閑置的現狀,激發油氣產業上游活力。

對于已經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本應全部投入開發,但是由于上述“三桶半油”的開發局限,截至2014年底,我國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中尚有超過82億噸未投入產能建設,占到全國累積探明儲量的約20%。

管網開放和獨立

一旦油氣上游開發實現主體多元化,隨之需要的是中游環節油氣管網的公平準入。油氣管網獨立,已是眾望所歸的大趨勢。

油氣管網屬于自然壟斷行業。據業內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油掌握國內一半左右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中石化掌握著接近一半的成品油管道。

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動作。2014年2月,國家能源局出臺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規定油氣管網設施開放的范圍為油氣管道干線和支線,以及與管道配套的相關設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況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

這被市場視為打破油氣管網僵局的利好政策,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實際效果欠佳,一方面是油氣管網的整體運輸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因石油央企的管網公司仍隸屬于集團所有,缺乏動力給競爭對手提供運輸通道。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對自然壟斷行業,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務,促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網運分開已經成為大趨勢。

新一輪油氣改革有望逐步落實網運分開的改革路徑,或將天然氣管網和原油、成品油管網區別對待。天然氣管網改革或依照產權獨立的大方向推進,對于原油和成品油管網來說,由于目前大部分是從油田鋪設到煉廠或從煉廠鋪設到銷售終端,第三方進入的需求并不大,因此這部分管網仍允許其留在原有集團企業中,暫不推進管網獨立。

天然氣管網獨立后,是否成立一個國家天然氣管網公司?這是業內爭論的熱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能源經濟系副教授宋楓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從經濟學原理上來講,對于管網這樣的自然壟斷行業,企業規模越大越能攤薄運營成本。天然氣管網的前期投資大,回收周期長,如果形成一張“大網”,從效率和成本上可做到最優。

業內人士認為,獨立的管網公司須由政府嚴格監控其成本和收益,并由政府定價,而目前的做法是依據掌握管網的油企上報的成本,再加上固定收益來核定管輸價格。如果日后建立獨立的管網公司,政府的監管能力又沒能有效跟上,容易滋生腐敗和尋租現象。

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多方了解,目前方案傾向于讓現有的天然氣管網脫離石油央企,但短期內是否整合成立為國家天然氣管網公司,還有待進一步的消息。

正文未完,請點擊分頁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油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