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綠色之都”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環保城市經驗

2015-09-23 09:11:08 固廢家園微信   作者: 張劍濤  

綠色環保是當今城市發展的重要主題,也是今后城市發展的方向。世界各地已經涌現出了許多綠色城市的實踐案例。現今80%的歐洲人生活在城鎮中,城市集中了絕大部分環境問題。今天固廢家園就帶大家走進瑞典斯德哥爾摩,看看“綠色之都”是如何做環保城市的!

歐盟設立了“歐洲綠色之都”的評選,以鼓勵歐洲城市在解決環境問題方面的責任、努力和創新。評選的主要標準視候選城市:

1、長期以來致力于提升環境質量

2、對于改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有長遠的目標

3、對于推動歐洲其他城市的環境改善具有示范作用

在2010年,瑞典的斯德哥爾摩被評選為第一個“歐洲綠色之都”。它為我們中國提供了如何將良好的環境、優質的生活和經濟增長成功經合在一起的經驗和啟示。

(一)歐洲綠色之都”的標準

歐盟為“歐洲綠色之都”的評選提出的標準涵蓋了六大主題:

(1)氣候與能源

(2)可持續的消費

(3)交通便利

(4)城市綠化和環境

(5)資源保護與經濟

(6)城市發展與生活

歐盟為此設立了專門的專家評估委員會(EvaluationPanel)負責對每個候選城市進行分析和評估,然后由歐盟特別設立的“歐洲綠色之都”的評審團(Jury)根據專家評估報告,評選出最終的獲獎城市。對于每個候選城市的具體分析、評價主要著眼于以下三個方面。

1真正“綠色”城市

當選城市必須是真正的“綠色”城市,是歐洲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城市環境各方面的指標都能夠在專家評審中滿足最高標準。這不僅需要所在城市地方政府的政策、財政、措施和執行力度,同時也要依托所在國家的宏觀政策、法規和發展規劃,私營企業和民間的資金、行動和配合,以及社會公眾的意識和支持。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城市有賴于全社會的關注、責任和資金。歐洲各城市的發展水平各不相同,發展重點因城而異。首先達到綠色城市標準的是那些社會、經濟、環境質量高的發達城市。

2最富創意和有效率

當選城市的“綠色”措施必須是最富創意和有效率的,而且必須保證這些措施能得到長久施行。當選城市的環境品質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如果一個城市通過富有創意和有效率的措施使環境品質得到持續提升,同時又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規劃,那么它也可能當選“歐洲綠色之都”。

3歐洲城市的“綠色”典范

當選城市必須成為其它歐洲城市的“綠色”典范,為其它城市提供最佳實踐的經驗并激勵它們為提升環境品質而努力。“歐洲綠色之都”的評選目的在于促進購洲城市之間的相互學習,提升它們的魅力,促進它們的發展。因此當選城市需要制定富有成效的交流溝通策略和措施,以向其它歐洲城市推廣其“綠色”實踐和經驗。

對“歐洲綠色之都”候選城市環境質量的具體技術評價標準包括:

(1)對于改善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

(2)交通運輸狀況

(3)公共開放空間

(4)空氣質量

(5)噪音污染

(6)廢棄物管理

(7)水資源消費

(8)污水處理

(9)地方政府的環境管理

(10)可持續的土地利用

(二)以“綠色、潔凈”打造城市環境核心競爭力

1全力保障高品質綠地塑造“綠色之城”

斯德哥爾摩多年不懈的努力使之成為世界上最清潔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斯德哥爾摩現有1000個公園、7個自然保護區(周邊地區共有200多個自然保護區)、1個文化保護區、1個國家公園、24塊公共海灘、世界最大的綠色制冷系統、2700多家清潔技術公司,人均每年可回收廢棄物95公斤。政府規劃到2050年城市不再使用石油和煤燃料。

目前斯德哥爾摩市內90%以上的居民的住宅離城市公共綠地的距離在300米之內。城市規劃的一項重點就是提升現有綠地的品質,同時為公眾創建新的綠地和海灘。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綠地楔入城市。當地政府專門制定法規以保護公共綠地上的生態多樣性和公眾自由進入的權利。這些綠地為提升居民的身心健康,減少噪音,凈化空氣和水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這些綠地作為生態基礎設施的一部分,為動植物的棲息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場所。如當地的橡樹林為1500多種不同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

當地政府專門制定了“斯德哥爾摩公園計劃”以發展當地的公園和公共綠地。該計劃中包括指導公園和公綠地規劃和管理的政策導引,明確表示享有綠地是公眾生活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市政當局作為城市主要綠地和水體的管理者,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廣泛的政策措施以保護公眾可以享受到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所帶來的益處。

2嚴格執行循環再生政策成就“潔凈之城”

斯德哥爾摩的水面占城市總體面積10%多。市政府下屬的食品管理部門(FoodAdministrationAuthority)負責監控和管理城市的水質。自然水體和飲用水都要受到嚴格的生化和微生物監控,以確保水質的潔凈。斯德哥爾摩和一些周邊地區的污水統一由兩個污水處理廠負責凈化處理;處理的標準和程序都高于歐盟的規定。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生化氣體經過再處理,被用做燃料供應公交車輛、出租車和私人車輛。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則被用于城市集中供暖系統。

斯德哥爾摩對于廢棄物處理的目標是盡最大可能的回收利用,再生成為有效資源。城市的廢棄物焚燒處理和回收利用已有百年歷史,利用廢棄物發電發熱,并利用可燃燒的廢棄物替代石油和煤,最大限度地減少垃圾填埋。發展至今,城市已經具有現代化功能完備的廢棄物收集和回收利用的整體系統。廢棄物運輸中的創新措施,如地下真空運輸系統等,使廢棄物特別是生化廢棄物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瑞典法律禁止任何有機廢棄物被直接掩埋處理。在斯德哥爾摩,所有的有機廢棄物被收集經過回收處理后再生為生化氣體和肥料。目前超過70%的城市居民使用城市集中供暖,而集中供暖系統相當一部分的能源來自對廢棄物的回收利用。

減少廢棄物的總量是斯德哥爾摩政府和社會公眾所面的環境問題中的一項重大挑戰。自1990年代起,市政府下屬的廢棄物管理部門(WasteManagementAdministration)一直致力于提升公眾關于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回收利用的重要性的意識。斯德哥爾摩最新的《2008-2012廢棄物管理戰略規劃》包含了針對廢棄物管理和處理的戰略目標、具體措施和目標。例如,其中提出了規劃期中實現至少35%的餐館和雜貨店廢棄物和至少10%的家庭廢棄物能夠通過生化處理后得到再生利用。而在2007年,只有9.5%的餐館和雜貨店廢棄物和至少2%的家庭廢棄物得到了生化處理。

(三)以先進科技實踐環境意識的先鋒城市

1、以高科技推動環保發展

斯德哥爾摩通過利用各種高新技術來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市政當局從1990年代開始就規劃建設新型的、更具效率的通訊方式如光纖等,以達到節能的目的。現在斯德哥爾摩已有120萬公里的光纖網絡,實現了有線和無線寬帶的100%覆蓋率。規劃到2012年,光纖能夠進入每家公司和每戶住宅。這項措施的節能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它直接減少了因為通訊設施更新而頻繁開挖道路。而通訊效率的提高,推動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和場所,減少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高科技也改變了能源使用和管理的模式。例如斯德哥爾摩的一所小學的地下室由于采用了地源熱泵系統,能節省100千瓦的能量,相當于它在寒冷冬季采暖所需能量的10%,或夏季空調所需的所有能量。據估算,斯德哥爾摩通過采用現代IT技術,每年節能價值超過7億歐元。因此2009年,市議會通過了“斯德哥爾摩綠色IT戰略”,提出“全市普及的標準化的現代IT設施是綠色IT的基礎”。

以減排為核心建設“氣候智慧型城市”

斯德哥爾摩環境理念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建設“氣候智慧型城市”。斯德哥爾摩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一直以來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09年人均排放3.4噸,而1990年時是人均5.4噸。這歸功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再生能源的利用,減少交通擁堵,等國的綠色清潔能源的應用,更多的清潔能源汽車等等。斯德哥爾摩的目標是到2015年,人均溫室氣體排放下降到3噸,而根據目前發展狀況估算,屆時實際排放可以下降到人均2.8噸。

斯德哥爾摩在交通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和手段以促進節能環保。越來越多的居民搭乘公共交通出行,在高峰期78%的出行是公共交通。約90%的居民在離家300米以內的范圍內就能達到公共交通站點。在市中心68%的出行是徒步或騎自行車。從2007年起,斯德哥爾摩針對所有在工作日(周一至周五)上午6:30到下午18:29進出市中心的瑞典牌照車輛征收“交通擁堵稅”。征稅過程完全電子化自動完成。這項措施使汽車交通量和廢氣排放量減少了10-15%。斯德哥爾摩的公共交通系統也大量的采用了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如所有的有軌電車采用的都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所有的公交巴士都使用再生能源。2009年斯德哥爾摩有129輛巴士使用生化氣體,2010年使用生化氣體的巴士到了500輛。公交系統中有400多輛使用乙醇燃料的巴士和大量使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巴士,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乙醇燃料車隊。至2011年,斯德哥爾摩一半的巴士使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所有公共交通將不再使用石油燃料。

斯德哥爾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勵人們使用自行車出行,在推進節能環保的同時也促進了人們的身體健康。過去十年中,使用自行車出行的居民數量增加了75%。政府修建了大量的自行車專用道,總長760公里;為城市道路設定了3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限制以保證自行車的騎行安全;人們可以從遍及城市的多個自行車租借點借到便宜的自行車,而且全市有9個公共自行車打氣點供免費使用;還有專門的網站為斯德哥爾摩以及周邊城市的自行車出行者提供旅游規劃。

從1994年起,斯德哥爾摩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汽車的普及并且修建了充足的設施為這些汽車添加能源。2009年所有的汽車中14%是使用乙醇、生化氣體、混合電動力或低排放的。現在銷售的汽車中40%是清潔能源汽車。50%的垃圾運輸車和40%的出租車使用生物燃料或是混合動力。斯德哥爾摩市政當局的車輛到2010年全部使用清潔能源。許多企業也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3大力推進“生態化能源”的城市應用

斯德哥爾摩的環境意識同樣還體現在集中采暖和制冷系統的應用上。城市的集中供暖系統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系統主要由再生能源驅動,供應給超過70%的居民使用。從1990年起,通過把傳統的家庭采暖改造為區域集中采暖,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因此減少了593000噸。具有先進的污染控制裝置和優化程序的區域集中采暖系統取代了大量小型、老舊的燃油采暖鍋爐。這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明顯地減少了二氧化硫等對空氣質量危害大的有害氣體和物質的排放。

斯德哥爾摩的大型的熱電聯供工廠大量使用城市的廢棄物生產再生能源。同時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熱能也被用于城市的集中采暖系統中。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天然水系的水體驅動城市集中制冷系統的運轉,每年為城市減少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斯德哥爾摩大量使用生態化的電力,目標是城市所有的電力都能符合生態環境標準。

(四)斯德哥爾摩的“2030環境保護規劃”

成為首個“歐洲綠色之都”并不意味著斯德哥爾摩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可以停止。它正全力創建一個城市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典范,提出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目標——《展望2030》。《展望2030》作為斯德哥爾摩的遠景環境保護規劃,行動方包括了政府、企業、教育科研機構和所有社會組織和公眾。規劃的目標是把城市建成一個真正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

到2030年,斯德哥爾摩的人口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0萬達到1百萬。因此需要更多的住房、工作崗位、學校、醫院、社會服務設施、市政設施、交通設施。規劃師從現在開始就需要研究、確認這些發展不會損害城市自然環境的質量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展望2030》聚焦于三個主要方面。

1新機遇和新經驗

斯德哥爾摩作為一個世界大都市,不斷的發展和建設造就了城市不同地區和社區各具特色。現代化的城市建筑和景觀,眾多的文化娛樂消費和體驗,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這些新機遇也為城市環境保護帶來了新經驗。如何在城市日新月異發展,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保持城市的綠色潔凈特征,使城市既具吸引力又可持續發展。政府和全社會正在探索這方面的經驗。

2創新中心

到2030年,斯德哥爾摩將成為歐洲領先的創新發展區域之一。這包括大量的創新成果、具有活力的創新環境、集聚的高科技公司和研發機構。這樣一個世界級的,依托于大量高科技人才的知識型綠色經濟中心正在規劃之中。

3宜居城市

在城市發展的同時,斯德哥爾摩必須將民眾的宜居和福利作為優先考慮。這需要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以及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些都是為了保證城市居民是斯德哥爾摩的城市形象的基礎。

(五)斯德哥爾摩對中國環保城市的啟示

1城市的發展與環保互動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及推進

斯德哥爾摩市政當局將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作為一個整體,目標明確:到2050年不再使用石油和煤燃料。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行了強有力的綠色環保計劃和措施,并且有充分的財政保證。環境問題是政府城市整體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融入了預算制定、日常管理、報告總結和審計評估各個環節中。

2以環境建設提高民眾生活品質

斯德哥爾摩的環境品質處于世界領先水準,自然生態體系完備。水質凈化、降低噪音、廢氣減排、提升生態多樣性等多方面措施為民眾創造了良好的生活品質。同時在現有基礎上,規劃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綠地、海灘,不斷提升城市的公共空間品質。

3建設完善的廢棄物管理體系可使城市環境建設事半功倍

斯德哥爾摩具有一套功能完備的廢棄物管理和處理系統。同時城市的廢棄物運送系統具有多種創新技術和設施,以便高效的回收利用廢棄物。廢棄物管理部門努力提升公眾的減少廢棄物、廢棄物分類和回收利用的意識。同時政府還持續評估各種相關活動的成效,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政策、規劃和措施。

4公共交通系統對節能環保功不可沒

過去十多年中,斯德哥爾摩的公共交通系統的改進是城市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方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減少車輛尾氣排放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如先進的車輛擁堵費的電子收費系統促使私家車輛的使用明顯減少。家園覺得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的公共交通系統,鼓勵和方便自行車出行,這些都有效地減少了汽車尾氣排放。直接成效就是現在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減少了25%。

5環保有效經驗的對外推廣至關重要

斯德哥爾摩通過一套行之有效的交流溝通策略,把自身的環境保護經驗推廣給了其它城市,以激勵它們朝相同方向推進。這套交流溝通策略包括完整明確的行動目標、執行規劃、實施成果、評估意見。同時注重吸引交流對象城市的積極參與和互動,以提升它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達到共同推進環境保護的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可回收廢棄物,廢棄物處理,垃圾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