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春天還有多遠?

2015-09-29 15:54:19 中國能源網   作者: 陳明灼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提出能源革命,一場有關綠色能源的大討論在能源行業徐徐展開,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化,霧霾已成為威脅人們健康與幸福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年冬季的供暖時間,灰蒙蒙的天氣與能見度讓人幾欲瘋狂。而據專家稱,北方大面積的燃煤供熱是霧霾泛濫成災的一大原因。

目前,主流專家一致認為熱源的選擇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節能減排,另一個則是解決霧霾的問題。基于如上原因,熱源的選擇更多的以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以燃氣為主,這在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非常普遍。據《地源熱泵》雜志主編方肇洪教授在山東濟南召開的第七屆中國地源熱泵行業高層論壇的演講,他認為我們國家大范圍的以燃氣采暖并不現實,天然氣在中國并不富足,而且燃氣在中國的價格并不便宜。他以濟南為例,濟南燃氣價格每立方米2.7元,民用的話供熱燃氣成本是14.2元/平方米(非民用23.2元/平方米)。與此同時,他指出利用太陽能來解決供熱問題同樣也不現實,不管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面臨著很多問題。供熱的另一個方法是工業余熱,但這個方法同樣面臨諸多問題,一是溫度低,二是熱源與用戶的距離比較大,缺少經濟效益。正是幾個供熱方式的各種局限,使得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把目光投向了與太陽能、風能并重的另一種可再生能源——地熱能。事實上,正如方肇洪教授的計算,如果按照民用電算的話地熱供熱的成本大概是12.6元/平方米,比燃氣還要便宜一些。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表示,“地熱能源利用效率較高,地源熱泵依靠1kW的驅動能(電力)能帶出2.5kW的淺層地熱能。地熱發電平均利用效率達73%,為太陽光伏發電的5.4倍,風力發電的3.6倍。”

地熱作為一種可持續的清潔能源,囿于技術及政策,一直發展緩慢,然而隨著人們對環境與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技術的進步,地熱能的利用正越來越引起業內人士的注意。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投資也持續高漲。據國土部對地熱能的概念:按照埋藏深度,200米以內的稱為淺層地溫能,200米至3000米的稱為常規地熱能,3000米至10000米的稱為干熱巖。常規地熱能的高溫部分和干熱巖資源供地熱發電利用,常規地熱能的低溫部分和淺層地溫能用作供暖和其它熱利用。而淺層地熱能作為城市的供暖前景將具有極大的市場前景。

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鄭克棪介紹,未來一段時間,國家將從政策上進行鼓勵,“初步結論是,‘十三五’期間,新增完成地熱供暖面積9.5億平方米,其中地源熱泵新增7億平方米,常規地熱供暖新增2.5億平方米,至2020年可實現全國地熱供暖面積14.5億平方米。目前看來,‘十三五’規劃中,新增7億平方米的指標不會變,但常規地熱供暖和發電指標可能提高。”鄭克棪說,“如果政策落實,地熱開發者能像現在的光伏開發商一樣容易拿到補助,那地熱發展指標就能夠完成。”

如果,能在“十三五”制定上進行宏觀規劃,這對于淺層地熱能的利用與開發無疑是利好的。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往往很骨感,所謂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正如與會的專家一致認為,就目前而言地熱能的開發與利用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著問題:第一,地熱能開發與利用的行業標準與技術規范還比較欠缺,雖然國家有了一些標準,但是因為全國發展并不均勻,某些地方發展要淺一些,某些地方深一些,這實際涉及到一個統籌與兼顧的問題,地方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搞些地方標準。第二,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地熱能的利用與開采將會涉及到不同的行業,有機的融合各個行業,有序合理的配合,對地熱能的發展將顯得至關重要。第三,現有的政策還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地熱項目普遍周期較長,實際享受到政策的項目還不多。

一方面是現實的倒逼、政策的催促以及各種方式供熱利用的不足與局限,地熱能因其清潔、能量恒定、技術的進步等正受到行業的追捧,或許在“十三五”計劃期間有可能如前幾年的太陽能與風能一樣受到資本的熱衷而呈現井噴式發展,正如一些企業所憧憬的那樣,“號角已經吹響”,然而,另一方面,地熱能行業的發展還很初始,政策還未到位,無論是國家層面、企業層面,抑或是用戶層面都沒有作好充分發展的心理準備,也許離大家期望的局面還有不短的一段距離。

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對霧霾治理的決心越來越大,對節能減排的力度越來越大。就在2014年11月,中美兩國元首還在北京發表歷史性的《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共同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氣候行動目標,中方首次提到至2030年中國的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在世界形勢以及國內壓力雙重倒逼之下,盡管地熱能的發展還不成熟,但或許這股合力將極大的推動善不成熟的地熱能行業高速發展,如果這樣的話,或許地熱能行業的春天將不久遠。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