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近日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這一構想對中國和世界能源發展有何戰略意義?構建的基礎是什么?未來國家電網將如何推進?記者采訪了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
構想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倡議,是對傳統能源發展觀的歷史超越和重大創新,彰顯了對人類前途命運的深刻思考和強烈使命,開啟了世界能源發展的新格局。”劉振亞說。這一構想的提出,是基于化石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導致的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以及日益嚴峻的化石能源困局。
實質
推動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加快實現“兩個替代”
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實質是“特高壓電網+泛在智能電網+清潔能源”。
他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才能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配置和高效利用,從而加快“兩個替代”:即在能源開發上實施清潔替代,以水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為主向清潔能源為主轉變;
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發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這是解決世界能源安全、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治本之策。
成就
一大波“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目前,我國在特高壓、智能電網和促進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取得創新突破。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
1.建成一批智能電網重大創新項目。我國成為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光伏發電增長最快的電網,中國電網技術裝備和安全運行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已建成“三交六直”9項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三直”7項特高壓工程。2.中國特高壓和智能電網的成功實踐,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基礎。劉振亞表示,“我國已經成功掌握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距離達到1500公里,±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距離可達5000公里,全球各大清潔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之間的距離都在特高壓輸送范圍內。”
此外,全球電網互聯發展趨勢明顯。在北美、南美、歐洲、南部非洲、海灣國家已經形成一批跨國互聯電網,一些跨洲聯網方案也在推進中,將有力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構建。
挑戰
能源結構以煤為主 我國如何破解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大、增長快、峰值高,碳減排面臨巨大挑戰。
今年8月,美國發布《清潔電力計劃》,提出到2030年美國電力行業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實現二氧化碳減排32%。
這個計劃被視為美國應對氣候變化邁出的“最大最重要一步”,為美國氣候談判贏得了主動,同時也給我國帶來巨大壓力。
劉振亞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道路創新,也是我國破解減排困局的戰略選擇。
問題
清潔能源成本高 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全球能源互聯網構想的推進還面臨不少現實問題。
例如,短期內,風能、太陽能發電綜合成本仍然高于化石能源;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可行商業模式,涉及許多國家間合作等問題。劉振亞希望,通過搭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交流平臺,聯合國際有關組織,盡快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和國家間的深化交流合作,全球能源互聯網將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那一天早日到來。”(據新華社電)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