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新興產業規劃調研結束地方融資大戰提前上演

新興產業規劃調研結束地方融資大戰提前上演

2010-04-19 08:13:11 舜網

據悉,新興產業規劃再次升溫。日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中國正在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考慮鼓勵外商投資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產業等領域。”

在最近一次國務院常務會上,溫家寶總理也曾表示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何時出臺,張曉強微笑作答:“年內應該會出臺。”

按照此前部署,日前由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起草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正在進行調研,力爭6月前遞交國務院。《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也正在編制當中,有望于9月份推出。

在新興戰略產業上,各地方正競相比拼。記者采訪發現,31個省、直轄市與自治區紛紛出臺“地方‘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規劃思路已上報至國家發改委。

部際協調小組結束調研

“在廣州調研,是此輪調研最后一站。”4月15日,國家發改委一位參與調研的人士這樣告訴記者。他表示,發改委多位領導非常重視調研,包括發改委主任張平、副主任張曉強等親歷多個地方,希望掌握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主動權。

4月初,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以下簡稱“部際協調小組”)就南下廣州調研,之前已完成湖南、浙江、遼寧等地的區域調研。該部際小組由發改委會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0個部門和單位成立。與此同時,新興產業規劃文件起草組也相應成立,由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任組長,負責研究起草《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對此,發改委高新司一位官員透露:“既定的調研時間為2月到4月,涉及區域調研、重點行業調研和政策問題專題調研等系列活動。”調研之前由發改委上報的《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有關意見的報告》,已獲得國務院領導人的批示。

在調研的同時,發改委還要求各地上報地方版的規劃。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曲木史哈就表示:“規劃思路已上報國家發改委。”

記者注意到,前不久張曉強在長沙召集中西部地區11個省市發改委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時,分別對四川、湖南、山西、安徽等省,就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作了發言和探討。當時,張曉強的觀點是:各地要因地制宜,兼顧當前和長遠。

地方暗戰融資

“新興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前期發展,需要國家資金的支持。”發改委投資研究所原所長張漢亞說,各地都在為其醞釀新的投融資系統。

記者從發改委獲悉,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去年10月,發改委、財政部啟動實施新興產業創投計劃,首批設立20只創業投資基金,參與者包括上海在內的7省市。”發改委上述人士說。

其中,發改委、財政部與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5只基金,國家和上海分別出資2.5億元,共吸引各類社會資金17億元。

“基金規模30億元,首期10億元已撥付到位。”某接近上海新能源基金的人士說,“目前生物醫藥、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3只基金正式運作,新能源、集成電路2只基金,盡管稍微慢一些,但已經簽訂發起出資協議。”

與上海相比,武漢更是狂飆突進。據悉,武漢醞釀的某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的新興戰略性產業方案中表述稱:“未來3年將設立大型產業投資基金1個,中等產業投資基金2個,基金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同時引進及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司15家,2015年規模要達到400億元以上。”4月15日,武漢市發改委綜合處一位人士更是放言:“金融控股集團,其資產過2000億元。”

記者還獲悉,“航天產業基金”已橫空出世。該基金成立于1月18日,“首期募集資金30.3億元。”在成立當日,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等多位高官捧場。該基金是國內首只專注于航天產業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基金投向涉及衛星、運載火箭、航天電子、航天育種等航天產品、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航天服務業及其相關領域,采用形式為“有限合伙制”。

隨著國家對新興產業戰略定位的確立,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正風生水起。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金額高達18.8億美元,涉及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

“既然是新興產業,原來的一些既有資金扶持渠道,就需要在一個新的層面上進行整合。”張漢亞說,現在各地都在關注新興產業的投融資和項目引進。

據接近發改委的一位專家分析,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家4萬億投資中,有相當部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大批重工業項目,使得鋼鐵、水泥等產能更加過剩,原有的經濟結構更加失衡。“目前轉變經濟結構,刻不容緩。”在國新辦會上,張曉強直言。“4萬億只解決當前問題,新興產業解決長遠問題。”張漢亞也認為,4萬億投資以及十大振興產業規劃未能完全實現結構調整的目標,中央只好推出新興戰略產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