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山西實施煤炭供應、消費及管理等多方面“煤炭革命”,努力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逐步實現從粗放“鍋爐房”到新型能源“助推器”轉變。
從“啃菜心”到“全循環”
近日,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乏風利用項目在山西潞安集團高河煤礦建成投產。潞安集團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說:“這個項目可把低濃度瓦斯轉化為2億千瓦時的電能,每年減少14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是高河礦“采煤生態鏈”的一個環節。煤和礦井水、瓦斯、煤矸石、發電余熱等附產品基本循環利用。賈劍介紹,今后煤礦的目標是實現礦井“零排放”。
60多年來,山西累計產煤140億噸,供應了全國四分之一的煤炭。長期以來,山西存在大小數千座煤礦,一些小煤窯挖煤“只啃菜心”,挖1噸浪費6噸,每年破壞資源20億噸。全省粗放開采每年造成環境損失300億元。
2011年,山西率先完成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并重組,關閉“小煤窯”進入“大礦時代”,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煤礦回采率從30%達到80%以上,百萬噸死亡率從2010年的0.187下降到去年的0.036,下降80%。
“把丟了的寶貝揀回來”,全循環“綠色采煤”成為煤礦新的生產方式。山西萬元GDP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和廢水處理回用率均達6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85%以上,煤炭行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煤電從“頂牛”到“聯姻”
“商場停電梯,路燈開一半。”2011年,全國煤電油運持續緊張,長三角地區“電荒”頻發。煤價高企,經營困難的一些電廠“聯名上書”求援。由于“市場煤、計劃電”等因素導致的煤電矛盾嚴重影響能源供給。
為長遠解決煤電矛盾。2012年,山西實施煤電協調發展戰略,按照“政策引導、資源合作、一廠一策”原則,推進以股權為紐帶的煤電聯營和以契約為紐帶的煤電長協合作。
山西大同煤礦集團成功重組中電投漳澤電力,成為山西首個煤電聯營成功范例。重組后,漳澤電力3個月內減虧2.6億元。在目前煤電市場“翻轉”的情況下,電力產業成為大同煤礦集團的有力支撐。
目前,山西省調20萬千瓦及以上主力火電企業中,有30戶實現以股權為紐帶的煤電聯營,裝機容量占比75%。未實現煤電聯營的企業全部與省內煤炭企業簽訂長期協作合同。山西省經信委副主任冀明德說,煤電協調發展使電企有了燃料保障、煤企有了穩定用戶,利于推進山西“輸煤輸電并舉”戰略,加快建設綜合能源基地。
為企業減負 向改革要活力
2011年初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為776元/噸。至今年10月,這一指數已跌去一半。到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行業連續12個月凈虧損,虧損額超過40億元。
煤價下跌,多年積累的矛盾“水落石出”,尤其是管理體制存在的審批復雜、政企不分、權力尋租等問題嚴重束縛了企業活力。
山西一位經濟專家說:“一些煤礦的審批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煤礦證照分屬多個部門管理,煤礦派專人長年“跑證”,但往往這個證跑下來,那個證又過期了。
山西改革煤炭行政審批制度,煤礦建設項目行政審批事項由63項精簡為38項,煤礦“六證”簡化為“三證”。審批清單向社會公布,終身追責。
為減少中間環節,提升交易效率,去年山西撤銷運行30多年的1400多座煤檢站,僅這一項為企業減負近百億元。一些煤礦企業負責人說,這項改革堪稱煤炭領域最大“改革紅利”。
2013年以來,山西先后實施“煤炭20條、17條”,清理整頓涉煤收費,規范行業管理,為煤礦企業減負170億元。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