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盡管風電、光伏發展迅速,但棄風、棄光現象仍是困擾行業發展的難題。為促進清潔能源可持續健康發展,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的意見(暫行)》(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在內蒙古和甘肅開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
記者注意到,此次高層選擇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開展試點,可再生能源在局域電網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權;以及其他鼓勵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運行機制。這四項成為試點的內容。
中商產業研究院研究員羅熙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目前,一方面是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建設,另一方面卻是大量的棄風棄光現象,光伏與風能發電有較多無處可用的尷尬境地。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光伏發電在電力結構中比重占有7%,新增電力結構中比重占15%左右,在全國總發電量結構中占2.5%到3%。近日,能源局發布通知明確表示,增加光伏電站建設規模530萬千瓦。
而據國家能源局的統計,1-9月,全國棄光率為10%,而今年上半年棄風率為15.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其中甘肅棄光率達28%,居全國之首。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目前棄風限電主要在蒙西(棄風率20%)和甘肅(棄風率31%)等地。可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利用率不高,棄光棄風現象嚴重。
“為了解決新能源的消納問題,為后續的能源消費結構轉型提供經驗與參考案例,國家決定開展就近消納試點。”羅熙強調。
為何會出現這種棄風棄光這種尷尬的境地,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羅熙認為,目前有兩個主要問題不容忽視。一是新能源電力售電政策不齊全。一方面是部分地區阻礙風電光電進入電網銷售,一方面是各路資本及政府的大力投入。配套的基礎售電政策并不完善,只能是大片的新能源發電站建起來了,可是發出來的電無處可去。二是市場阻力。近年隨著制造業轉型去產能,工業用電量轉為負增長,電力市場需求顯著放緩,大量的新能源電力要進入市場,意味著原有火電水電的份額要減少,風電與光電各處受限。
通過上述業內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此次,在內蒙古和甘肅兩地開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納試點,可謂是意義重大。
羅熙認為,這個文件可以看做一個國家對于新能源電力入網的積極信號,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在十三五期間,能源結構的轉變將是一個比較重點的內容。
“推進電力體制改革,解決棄風棄光現象,為新能源發電的售電環節打開通道,為十三五期間將建成的大量新能源發電站售電問題提供先行經驗,在大規模新能源電力進網之前將大部分問題摸清楚,為后來掃平道路。”羅熙對記者說。
隨著政策的出臺,電力體制的改革,未來新能源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會將如何變化?
“考慮到國家最近的政策向新能源發電傾斜,提出淘汰落后火電機組的意見,并且習近平主席近期外出訪問他國時做出的節能減排承若,可預見的是中國在未來將會逐步減少火電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原先由火電占有的份額將會被新能源發電與核電所替代。”羅熙認為。
羅熙最后表示,可再生能源未來或許將向兩個方向齊頭并進,一個是小規模分布式的發電模式,另一類是大規模的集中發電模式。小規模發電模式主要傾向于解決偏遠地區的用電問題及家庭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大規模的集中發電模式則主要供應城市用電,改善城市用電結構。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