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IMF最新報告預測,在5年或更短時間內,中東部分產油國將用光現金,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國沙特、阿曼和巴林。
IMF估算,僅2015年,低油價就將令中東地區財富蒸發3600億美元。低油價“寒冬”來襲,中東國家將何去何從?本期圓桌會議,我們邀請到三位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全球經濟差 催生低油價
廣州日報:此輪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原因何在?造成中東國家目前窘境的還有其他原因嗎?
王勇:本輪油價下跌由多重原因造成,包括全球經濟增長整體下滑,對石油總需求下降;技術創新、頁巖油氣開發、新能源等技術;中東北非動亂、烏克蘭沖突等地區沖突導致有關經濟活動、人員往來減少等。美元上漲以及熱錢回流美國也是一個因素。除油價低迷外,造成中東國家目前窘境的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中東地區的動亂、難民潮、經濟結構單一等。
陳鳳英:一個現實的原因是全球經濟轉型,過去的高增長已不存在,發展模式不存在了,經濟發展由過去粗放型進入新常態。這樣,石油市場就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與此同時,美元也逐步開始升值,使得石油市場進入又一個低迷的周期。
與其他投資不同,石油投資有一個5年到7年的滯后期,人們在2007年高油價時期進行投資。例如,美國加大對頁巖油、油砂等的開采力度,最終導致原油產能在7年后過剩了。可以說,所有支撐油價上漲的因素都已經不存在。而為了爭奪客戶,石油出口國大打價格戰,必然影響石油收入。當然,中東困局也與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失誤分不開。英美推翻一些國家的原有政權,但這一行為卻給該地區帶來混亂。
馬博: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因素很多。國際原油價格曾在2003年時每桶20美元左右,當時英媒預測原油價格進入“10美元時代”,預測中東產油國的“石油經濟”時代將結束。隨后,國際石油價格卻一路走高,最高達2008年的每桶近150美元,隨后的全球金融危機也并未從根本上影響油價。
我認為,此輪油價下跌,并非完全歸結為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新能源的使用等幾個簡單因素;況且石油價格不僅由供需決定,同時還是全球金融領域最具有投機性的商品之一,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國際投資者對石油價值的預期,以及產油國和石油進口國之間通過金融工具對價格展開的博弈。
中東謀轉型 希望暫渺茫
廣州日報:油價的“寒冬”來臨,中東國家將如何應對?
王勇:中東產油國重要的是進行財政結構調整,減少開支、平衡財政;進行經濟結構轉型,推動產業多元化,包括發展制造業等,減少對石油產業的過度依賴。
同時,他們可以加大與新興經濟體合作,特別是與中印等國合作,有助于擺脫危機。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包括正在推動的“一帶一路”國際經濟合作倡議說,也許是機遇,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
陳鳳英:中東國家真沒有辦法應對目前困境,因為低油價將持續一個比較長的時期。中國經濟轉型決心很大,不會再走過去那種粗放增長的道路。
因此,中東國家石油的收入肯定會持續下降。但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些國家很難發展其他產業。當然,迪拜的轉型比較成功,為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迪拜一直實行開放多元的經濟政策,大力發展商貿、旅游、金融、會展等第三產業。目前,非石油經濟在迪拜GDP中的比重從1975年的46%升至目前的97%。然而,迪拜畢竟只有一個。
很多國家在高油價時期沒有轉型,到低油價時期轉型就更困難。首先,自己手里沒有錢;其次,外部資本也因這些國家經濟形勢差不敢進來。而且,中東很多國家的政權都不穩定,現在又出現難民問題,誰愿意去投資?
中東其實已經陷入一個“石油魔咒”,油價高經濟就好,油價低經濟就困難。可以說,中東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
馬博:近年來,中東油氣生產國一直在試圖發展多元化經濟,改善以往依靠石油的單一的經濟增長模式。拿阿聯酋為例,阿布扎比引進許多美國一流大學,為其提供資金、土地;迪拜大力發展旅游業和海洋、航空運輸業,目前已經打造成為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空港,試圖成為類似紐約、倫敦那樣的“全球城市”。
此外,阿聯酋還積極和世界主要國家開展商貿往來和對外投資。拿對中國的投資看,阿聯酋近幾年在寧夏的投資已經超過10億美元。此舉可以分散本國投資風險,多元化本國經濟。
能源波動影響地緣格局
王勇:油價下跌對于產油國以外的國家將產生正面影響,全球經濟從整體看受益。低油價將導致中東國家被迫進行財政、社會福利政策調整,同時也會影響到中東地緣格局,即產油國收入減少,對外援助、對外政策的力度都會降低,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有關國家對外干預的能力。中東北非動蕩與有關產油國的政策傾向性有關,加劇了有關沖突。
陳鳳英:可以說,石油供需格局目前已經發生變化。除中東石油供應源外,又出現美國為代表的北美油氣供應源以及俄羅斯、巴西等多油氣供應中心。此外,貨幣資本格局也發生變化。石油、美元多,發達國家的經常項目逆差就多,因為這些國家依賴石油進口。油價下跌之后,發達國家的經常項目逆差就下降。對石油出口國而言,其收入就減少。另一個方面是美元升值,原來流入新興市場的貨幣開始流出去。
馬博:低油價對整個中東地區產生的政治影響取決于眾多因素。首先,中東地區的穩定與否,同樣將決定未來石油價格的波動。其中存在著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亂局是否會繼續擴大的問題,如果影響到如伊朗、沙特等主要產油國,那么國際石油市場和價格必將重新洗牌。
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國際石油價格對全球經濟格局仍然有著牽一發而動全局的影響力。
廣州日報:中東出現的情況會否影響世界能源以及政治格局?
短期內對中國利大于弊
廣州日報:從短期、中長期來看,中東國家目前的窘境,對中國的發展有何影響?
王勇:中國作為石油凈進口國家總體受益,為中國經濟提供轉型、改革的好時機,也利于中國加強能源安全及戰略儲備的建設。但一個不利的影響是,由于低油價可能造成中國消費者對于石化能源的依賴,新能源、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可能受到沖擊。
陳鳳英:對中國來說,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后,全球貿易量下降,而中國是最大的貨物貿易出口國,自然受到極大的影響;但另一方面,中國可以用同樣的錢買到更多的商品,可以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國現在通貨膨脹壓力這么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宗商品價格便宜。
與此同時,國際合作也相對困難了,因為這些中東國家經濟面臨困難,發展需要資本,全球合作中矛盾會增加。但因為需要資本,這些國家對中國的需求也增加,中國到這些國家投資的門檻就相對低很多。此外,他們也很需要向中國出口商品。這樣,這些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就增強了。
總的來說,作為資源進口國,目前油價低位運行,對中國利大于弊。
馬博: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占60%,短期石油價格的低迷對這個世界原油進口第一大國顯然有利,但長遠則未必如此。
油價低迷會使國內大型油氣生產企業出現利潤下滑,并產生未來投資不足的問題,特別會對中國正在試圖大力發展的遠洋石油開采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同時,全球需求下降將進一步帶動國內化工企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此外,還會對當前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的新興能源產業帶來壓力。
專家觀點
油價下跌對于產油國以外的國家將產生正面影響,全球經濟從整體來看會受益。
中東其實已陷入一個“石油魔咒”,油價高經濟就好,油價低經濟就困難。可以說,中東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
短期油價的低迷對中國這個世界原油進口第一大國顯然有利,但長遠則未必如此。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