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煤礦生產難尋生命“避難所”

2010-04-19 09:05:19 瞭望新聞周刊   作者: 賈立君  

回顧“3·1”神華集團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3·28”華晉焦煤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規模宏大而又分外艱難的救援過程,不少民眾及專家呼吁,煤礦建設與生產中應備有“避難設施”。
  
在這兩起深深牽動國人之心的礦難救援過程中,井外的人急速進行鉆孔、排水、投遞食物、輸送空氣與信號等搶險救援措施;井內的人也在苦覓逃生路線、避難場所、保命器械、食物以及與外界聯絡的方式。礦工們為了躲避瘋狂的涌水,有的攀著錨桿將自己像蝙蝠似地掛在巷道壁上,有的打通巷壁轉移到高處,有的制作簡易木筏準備逃生,有的將漂來的礦車當作“諾亞方舟”。而且,他們都靠吃煤渣、裝炸藥的紙箱維系生命。
  
然而,遺憾的是,因缺乏相應的設備、設施,地面與井底僅僅幾百米的距離,竟被隔絕成“兩個世界”。礦井內外如果有相關的“避難設施”,人們就可以“里應外合”讓生命的接力棒跑得更快更好一些。
 
礦難救援,“是在與時間賽跑”。而一些所需的設施、設備,特別是鉆機與水泵都是大型機械,調運、安裝都需要很長時間,且打孔、抽水并不那么容易,往往會給救援速度造成巨大的障礙。駱駝山煤礦透水事故搶險救援中,打往400多米井下的第一個鉆孔用了4天時間;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中,打通第一個鉆孔用了17個小時。
  
因此,煤礦建設過程中,應當考慮設計一些避難設施。比如,連通地面與井下巷道的鉆孔、觀察井下情況的視頻監控系統,井下應備有防毒面具、救生衣物、食品藥品等。一旦發生事故,起碼能夠保障礦井內外的信息暢通和被困人員的基本生存。
  
當然,這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不過,對于采挖“黑金”的礦方而言,恐怕只是九牛一毛而已;關鍵的問題是,能否將安全責任真正放在心上,能否有視礦工兄弟“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識與善心;況且,即便是較為費勁的鉆孔也不會只是應急時才有用處,平時也可當作監控孔,還可兼作小型通風豎井,完全可作多種用途。再說,如果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建礦前做井下探水作業時,其巷道以上的鉆孔完全可保留備用。
  
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一采煤大國,一次次血淚的教訓之后,應當總結研究出一套煤礦避災和救援的有效方案,甚至可以嘗試借鑒國外一些煤礦設置井下“氣密型緊急避難所”的做法。
  
每一名礦工身后,都背負著一個家庭的命運。多少血淋淋的礦難告誡我們:與其事后勞師動眾“苦救援”,不如事前未雨綢繆“多投入”。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避難所 煤礦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