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濱,東亞能源人在這里互道安好,有力的握手交流著信心;椰林飄香,區域能源合作新模式從此處合力振翅,務實的倡議直面挑戰。從東盟能源部長級會議到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新的區域能源發展機遇承載著山水相連的深情走來。
在11月18日海南省海口市舉行的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上,域內國家的代表基于東亞地區清潔能源良好發展前景,提出了深化雙邊與多邊合作機制及共建綠色能源網絡的建議和設想,探討了金融對清潔能源項目建設的支持方式。滿滿當當的共識和承諾,實實在在的行動和倡議,令世界看到了東亞協同發展的承諾和行動,推動區域能源合作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域內清潔能源合作大有可為
我國與東亞國家陸海相連、比鄰而居,是天然的戰略合作伙伴。東亞峰會清潔能源論壇首次提出了東亞地區綠色能源網絡建設構想,以促進本地區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化解能源貧困。該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關注和認同。
“本次論壇主題設為‘共建綠色能源網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與東盟能源部長會議的主題是不謀而合的。”東盟能源中心主任SanjayanVelautham在致辭中表示,新的東盟能源發展計劃,需要域內各國的共同合作,包括政府部門,以及跨行業的合作,還有學術界的人員,我們需要為東盟的能源發展界定這樣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一個多月前的10月7日,在吉隆坡召開的第33屆東盟能源部長級會議上明確,到2025年,不包括傳統生物質能,東盟地區可再生能源將占到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23%,東盟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
“現在,已具備了選擇綠色能源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的條件。我們對未來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怎么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談到東亞地區清潔能源的合作機制時指出,首先各國應該有一個關于清潔能源發展的長期規劃,現在中國已經有這樣的目標。如果域內各國采取一致的行動,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成長就會加速。
記者從論壇現場獲悉,目前東盟地區可再生能源僅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9%,但是該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開發條件得天獨厚。據初步分析,東盟有超過2.4萬千瓦的水電有待開發,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蘊藏量也非常豐富。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不斷進步及應用規模的不斷擴大,發電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東盟各國有必要加強區域能源合作,通過區域綠色能源互通互聯,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優勢互補,促進東盟各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電力先行。我國在與東亞地區綠色電力合作方面,已開始取得實效。據南方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王久玲介紹,我國與周邊的越南、老撾、緬甸等國家已實現多電壓等級的電網互聯,有力支持了越南、緬甸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該公司還在毗鄰的越南、老撾、緬甸等國家開展了異地投資項目,投資總額已經突破100億。
金融整合與創新必不可少
論壇現場,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都談到了金融對清潔能源發展提供的支持和幫助。針對東盟地區各國社會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各異,資源、技術、資金、市場等各有所長的特點,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以金融整合方式高效整合各方優勢是保證東盟地區清潔能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重要手段。
“亞洲發展銀行融資總共65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投資占比為25億美元。大家可以看出來,亞洲發展銀行對清潔能源的重視程度。”亞洲開發銀行 首席能源專家PriyanthaWijayatunga表示,在推進東盟整個區域能源合作的時候,相比融資力量,我們更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有效加強合作。如何計劃、如何協調、如何合作,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據絲路基金董事、總經理劉爭鳴介紹,該基金作為一個中長期的投資基金,不追求短期貨幣。而作為清潔能源這種長期、中長期項目,絲路基金將作為國家的背景戰略專業投資提供資金支持,在能源開發中,為企業或者是項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增加企業的信用,促使項目成熟,完善融資方案,進一步優化項目架構,使其盡快落地。
“整個可再生能源行業要建立起成熟的金融生態系統,現在最緊缺的是對項目的風險評價機制。越公開越透明,標準統一,這樣才能形成標準化的金融產品。”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認為,金融機構和可再生能源界目前存在不對稱情況。應加快建立一套公開透明的評價體系,促進可再生能源融資的發展。
中國工商銀行副總經理沈敏在談到推動清潔能源項目走出去時,總結了六點建議:一是豐富走出去的模式,改變以往單個做項目融資方式;二是完善政府間的金融合作機制,建立常態化的多邊協商機制,減輕一些不應有的稅收負擔,提供便利的匯兌條件;三是堅持商業化的運作原則,首先要保證合理的經濟回報,也打消一些國家傾銷的疑慮;四是建立金融機構的合作平臺,促進銀行的信息交流;五是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作用;六是要創新產品的開發,要多建立和世行、亞行,包括絲路基金的合作,加強和東道國政策性銀行、商業性基礎設施基金。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