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的能源相關新聞,首先是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于11月30日開幕,中國國家主席出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了《我對巴黎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的期望》的署名文章,已經把氣候變化列為優先事項;二是媒體報道全球煤炭時代走向終結;三是國際能源署預計可再生能源15年后成最大電源,另有會計師事務所預測2020年太陽能電價將比煤電低;四是有組織稱未來6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增43%;五是11月25日公布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73元/噸,比前一報告期下降2元/噸。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認為必須采取緊急全球對策應對氣候變化,像任何一名祖父一樣,希望我的孫輩享受健康地球的美好和慷慨饋贈。作為聯合國秘書長已經把氣候變化列為優先事項,因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應對這一挑戰。氣候變化沒有國界,任何地方的排放都可隨時隨地引發問題,并對全球的生命和生計構成威脅,經濟穩定和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我們只有通過聯合國才能共同應對這一典型的全球問題。
針對聯合國的呼吁,超過166個國家已提交有具體目標的國家氣候計劃。這些國家的排放量加起來占全球總排放量的90%以上。如能順利實施,將使排放量曲線下降,進而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可控制在大約3攝氏度。進展雖然重大,但仍顯不足。目前的難題是如何更迅速地采取進一步行動,減少全球排放量,使全球氣溫升幅保持在2攝氏度以下。無論如何,氣候變化已經對我們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影響,我們必須支持各國適應這些影響。
20國集團領導人11月初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會晤,表示堅決致力于氣候行動。有120多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已確認,他們將參加巴黎會議。巴黎會議要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四個基本要素:持久性、靈活性、團結精神和可信性。首先是持久性。巴黎會議必須制定一個長期愿景,這一愿景必須與低于2攝氏度的軌跡一致,并向市場明確表明,全球經濟向低碳轉型不可避免,事實上這也正在進行。這種轉型必將惠及全球。第二,協定必須提供靈活性,無需不斷重新談判。協定必須能夠適應全球經濟的變化,并在發達國家的領導作用和發展中國家日益增加的責任二者間達到平衡。第三,協定必須展現團結精神,包括為此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轉讓技術。發達國家必須遵守其承諾,即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用于適應和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第四,協定必須在應對迅速增強的氣候變化影響方面具有可信性。協定必須規定以五年為一個經常周期,供各國政府根據科學要求評估和加強本國氣候計劃。巴黎協定還必須包括透明、穩健的機制,用于衡量、監測和報告進展情況。如果在巴黎達成一項有意義的氣候協定,我們就能夠擁有更美好的今天和明天。此類協定將有助于消除貧窮,保持空氣清潔,保護海洋,改善公共衛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并促進綠色創新。它將加快實現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向世界各國領導人發出明確的信息:巴黎會議的成功取決于你們。現在到了我們運用常識、做出讓步和達成共識的時候了,也到了放眼國家利益以外的天地和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的時候了。世界各國人民以及后代子孫期望你們擁有遠見和勇氣,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
中國代表解振華指出,中國不僅將應對氣候變化視為應盡的國際義務,更作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今年十八大五中全會確定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力推動巴黎大會達成一項有益于中華民族、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國氣候協議。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必須建立在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基礎上,中國需要進行能源革命才能保障中國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中國以消耗世界20%能源和50%以上煤炭、水泥、鋼鐵而只生產了全球10%左右GDP的發展模式已不可能持續,當年彌漫中國大地270萬平方公里的嚴重灰霾表明了這一點。而中國近年來煤炭消耗量下降和單位GDP下降是令人欣慰的好消息。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多年來煤炭行業及其政治上的支持者一直死守“一切如常”的預測。這種預測認為,煤炭需求未來幾十年將持續增長,并堅稱這種預測證明了煤炭的光明未來。但看到人們就煤炭消費達到峰值的觀點逐步形成共識,真正相信上述預測的人可能會大吃一驚。9月,高盛公司預測,全球煤炭消費將在2020年前達到峰值。但目前來看,這種估計顯得保守——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指出,全球煤炭消費很可能已在2013年達到峰值。特別是主要數據驚人。
今年以來,中國煤炭消費同比下降5.7%,美國煤炭消費下降11%,德國下降3%,英國下降16%,日本下降3%,加拿大下降5%,土耳其下降13%。隨著俄羅斯經濟陷入衰退,無法指望其煤炭消費會增加。此外,韓國的煤炭消費持平,印尼下降2%,墨西哥下降1%。只有兩個煤炭消費大國的煤炭消費出現增長:印度同比增長3%~6%,而澳大利亞在廢除碳稅后也小幅增長。
造成煤炭的前途快速轉換的因素有多種。對于已達到峰值的預測,關鍵影響因素是長期結構性趨勢。一個常見的因素就是各國競相轉向零排放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以及(尤其是在美國)低排放的天然氣發電。另一個因素是對煤炭消費的管控加強,監管者對二氧化碳和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實施了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各公司逐步內部消化其經營活動帶來的環境和社會成本。僅僅看看中國、美國和印度這三個最大的煤炭消費國的不同情況,這三個國家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70%以上。在中國,隨著建筑業和能源密集型制造業十年來的繁榮發展終結,中國的能源需求大大放緩,而2014年中國消費的煤炭占全球消費總量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公眾對空氣污染的極度擔憂正導致對煤炭消費更嚴格的政策限制,并促使中國轉而發展其他能源來源。
今年1-9月,中國的煤炭消費很可能同比下降約6%。就連國際能源署也承認其對中國煤炭需求增長的預測徹底過時,而且“中國煤炭需求迅速增長的局面已經終結”。在去年煤炭消費占全球11.7%的美國,天然氣價格創新低、可再生能源增長創紀錄以及電力需求持平導致煤炭消費同比下降11%。印度(2014年煤炭消費占全球9.3%)今年1-9月的電力增長只有3.1%,鋼材產量一直停滯不前。這種緩慢增長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印度的電力系統面臨的挑戰。煤炭消費前三位的國家(超過部消費量70%)和其他重要消費國消費下降,煤炭業競爭無疑將加劇,中國煤炭價格指數在寒冬時仍下跌表明中國煤炭產能過剩且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將面臨調整。
澳大利亞氣候委員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正處在戲劇性的能源變革之中。根據報告,未來6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將增43%,可再生能源工作數量將翻倍至770萬。氣候委員會首席顧問TimFlannery表示,可再生能源直線下滑的成本和創造就業意味著有對擴張可再生能源的強勁經濟條件。盡管過去認為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道德要求,如今隨著各國承諾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就是一個巨大的經濟機會,可再生能源已超越礦物燃料成為發電的最佳選擇。過去兩年,清潔能源占全球新增發電容量的一半多。特別全球前10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的8個,包括印度、美國和巴西已承諾加倍綠色能源供應。發電站的數量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容量急速增加的重要因素。報告指出,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時,每年的新增礦物燃料發電超過可再生能源。如今即將到來的巴黎峰會,可再生能源每年的新增容量比礦物燃料多出40%。特別是冰島和挪威幾乎實現100%清潔能源電力,其次是新西蘭可再生能源達比重80%,澳大利亞達68%,瑞典62%,丹麥43%。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已擴大可再生能源比重至30%。
國際能源署預計可再生能源15年后成最大電源,據報道煤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但這種狀況不會維持很長時間。國際能源署在一份有關能源未來的綜合性報告中稱,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生產中所占比重列第二位。到本世紀30年代,將成為最主要的電力來源。中國下降的煤炭需求和美國市場出現的供應過剩推動煤炭價格在近年出現下跌。此外,煤炭使用還將受到政策的制約,例如歐盟正在關閉燃煤電廠以實現其排放目標。一個近幾十年來最大的能源需求增長故事正在接近終點。近年來全球煤炭需求增長明顯放慢,其中最明顯的便是中國”,預計中國的煤炭消耗量差不多已進入穩定狀態。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全世界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最多的國家。國際能源署稱,發展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各國政府補貼的支持,全球范圍內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高達1350億美元。但是,化石燃料———如污染嚴重的煤炭和開采成本正在上升的石油———得到的補貼卻仍然遠高于這個數字:2014年的補貼額達到驚人的4900億美元。隨著近年來中國煤電利用小時持續下降,專家曾呼吁立即停建組建燃燒煤電廠,以避免投資損失。
綜上所述,中國能源界應當認識到,發展清潔能源已成未來均勢,中國應當及時加大發展清潔能源力度。同時應查明中國是否能存在對化石能源特別是對煤炭的補貼,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秦京午:資深能源評論員,原人民日報高級編輯。1951年出生,1977年冬參加高考,次年春入南京師范學院(現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專業學習,1982年獲得文學學士,同年進入人民日報,并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1985年獲得法學碩士,參與創辦人民日報海外版,負責地礦、能源、機械、環保、海洋、國土等領域報道。2011年底進入中國能源網。)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