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能源行業呼吁供給側改革

2015-12-10 09:15:46 我的鋼鐵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傳統能源價格巨幅下挫,能源行業整體發展亦不可避免受到影響,投資效益持續下降,部分行業需求增速幾乎陷入停滯。

在此背景下,11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了“供給側改革”,指出要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在深化市場化改革的當下,能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需要著力解決哪些問題?能源企業應做何應對?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天然氣行業市場化發展大會上,與會專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答案。

經濟下行優化市場環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

“10月的PMI(采購經理指數)為49.8%,與9月持平,這預示未來2—3個月國內經濟增長態勢還會繼續下行。但就全年而言,目前看來,7%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是可以完成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說。

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明年有可能還會放緩,這符合趨勢性放緩的中長期發展規律。據測算,按今年經濟增速6.9%計,“十三五”年平均經濟增長速度達到6.5%就能實現國民經濟收入到2020年比2015年翻番的目標(若按7%計,相應為6.52%)。

“事實證明,長期靠高投資實現高經濟增速的方式不可持續。高經濟增速掩蓋了許多扭曲的非市場行為,使得落后產能得以喘息生存。而經濟增長逐步放緩必須更加依靠市場化,這恰是真正的優勝劣汰,鼓勵技術創新,加快結構調整,促進新能源發展,市場秩序必然越來越規范。”盧中原說。

產能過剩是“供給側”最大問題

在與會專家看來,國際經濟環境明年會否有大的改善現在很難預測,形勢也不容樂觀。而從近幾年“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的情況分析看,很難寄希望于外需,更要著眼于挖掘國內巨大的內需潛力。與此同時,還要借助于供給側改革增加經濟增長要素投入的積極性和效益。

“未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增長一定要經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內參處副處長景春梅說。

就油氣行業而言,當前我國油氣生產、使用成本偏高,石油資源、石油資本的利用效率亟待提升。近年來,國際油價大幅下滑,不僅嚴重制約了國有大型油氣公司的投資積極性,企業經營效益亦大幅下滑,油氣財富并沒有體現出全民共享,種種因素均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與此同時,目前傳統的煤炭、石化行業,乃至新興的光伏、風電產業產能均嚴重過剩,而產能過剩恰是中國“供給側”的最大問題。能否解決好產能過剩問題,將直接決定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能否成功。

海通證券在其近期推出的一份分析報告中認為,未來供給側改革將分別在四條主線上推進——勞動力、資本、創新、政府。

專家認為,推進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政府真正放權,通過減稅清費為企業減負,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競爭。要鼓勵創新,提升效率,化解產能過剩,鼓勵新能源發展等。還要通過國企改革,合并重組提升績效,為經濟提供動力。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陳衛東指出,從能源轉型的角度,中國需要減煤、增氣,需要新技術和新能源。“必須改變傳統的能源安全觀,重新審視資源稟賦、技術進步、能源供給保障與央企壟斷的關系,對石油政策乃至能源戰略、外交策略、國家安全觀作出積極、及時的調整。要回歸市場的本質,不要因為量而量。”

與此同時,有業內專家指出,能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需要“有質量的消費”拉動,關鍵在于對存量資源的有效利用。

“中國要走出節能減排困局,并實現能源獨立,確保能源安全,當務之急是要有改革創新的思維,如果不能出臺一系列重大技術攻關方案,我國能源安全和生態保護問題難有根本性改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亦楠說。

能源企業需積極應對

有業內專家直言,需求側管理決定企業的生存質量,而供給側管理則直接決定企業的生死。未來,中長期經濟增長態勢決定我國供給面的政策將越來越重,而供給側改革對企業絕對是利好消息,那些真正擁有技術、真正有競爭實力的企業將占據未來的市場。

“從現行采購經理指數和外部環境反映的情況看,明年國內經濟增長態勢并不很樂觀。企業需要特別關注供給面改革帶來的機遇,在此基礎上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盧中原說。

當前,國際油價、氣價低位徘徊,正是我國調整能源結構,提高天然氣占比,實現低碳、環保,改善環境的最佳時機。

海通證券分析認為,從生產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導致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占比上升,第二產業中傳統工業占比下降。而從收入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將引發經濟蛋糕的重新分配。

“能源企業,如燃氣企業一定不能放松供給側管理,應向天然氣業務鏈上游拓展,贏得企業發展的主動權,下游要加強需求側管理,把燃氣企業從銷售型轉型為提供綠色能源的能源服務商。”中國石油管道學院教授劉伏生說。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