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一個時期以來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消納難,特別是“三北”地區限電棄風、限電棄光日益嚴峻等社會熱點,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今天在京表示,近兩年經濟增速放緩、用電需求增速減慢、消納市場總量不足的大背景,與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低,采暖期供熱機組比重大,以及電網發展滯后、新能源送出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今年新能源消納矛盾更加突出。
風電、光伏年發電量夠一個中等發達省份之用
張正陵表示,經過近十年發展,我國新能源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風電規模全球最大、光伏發電增長全球最快。2014年我國并網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全年發電量近18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省份的全年用電量。
他透露,截至2015年11月,國家電網調度范圍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合計達到14626萬千瓦,占總裝機的12.4%。1—11月,新能源累計發電量2317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5.6%。國家電網是目前全球接入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
在標志新能源開發利用水平的“全年發電小時數”上,張正陵介紹,今年1—11月,國網調度范圍風電累計發電小時數1583小時,預計全年1800小時。“十二五”期間,該數值在1800—2046之間波動,年均1905小時。今年前11個月,風電裝機量靠前的蒙東、蒙西、甘肅、冀北風電累計發電量占用電量比例分別達到36%、13%、12%、11%;風電瞬時出力占本地發電總出力比例的最大值分別為45%、28%、32%、35%。風電運行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基本相當。太陽能發電方面,今年前11個月,累計發電小時數1148小時,預計全年1226小時,“十二五”年均1295小時。寧夏、青海預計全年達到或超過1500小時。
發電小時數下降的不光是新能源
作為經濟態勢最直接的“晴雨表”,用電量指標是當下經濟新常態的最佳注腳。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國網調度范圍內用電量同比增長0.4%,增速比上年低2.6個百分點,其中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分別為-1.8%、-1.5%,2%。與此“一降”相對應的是,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各類電源裝機保持較快增長:截至11月底,國網調度范圍內電源總裝機同比增長9.9%,超過用電需求增速9.5個百分點。
這一升一降,使新增的用電市場已無法支撐各類電源的快速增長,導致新能源和火電、核電利用小時數均出現下降。張正陵透露,1—11月,國網調度范圍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利用小時數同比分別下降356、311、94、45小時。可見“新能源下降得算是少的”。
系統調峰能力嚴重不足是新能源消納難的重要疊加因素
談到公眾關注的棄風、棄光現象,張正陵表示,截至11月底,國網調度范圍內,19個省區基本不棄風,23個省區基本不棄光。棄風比例超過15%的省份4個,棄光比例超過15%的省份2個。只有新疆、甘肅、吉林棄風比例超過30%,甘肅棄光比例超過30%。
究其原因,張正陵分析,大規模新能源消納一直都是世界性難題,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新能源消納問題更為突出。表現在: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難以就地消納。另一方面,我國電源結構以火電為主,占比達到67%,特別是“三北”地區,占比達到70%;全國抽水蓄能、燃氣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僅為6%,“三北”地區不足4%。其中,東北、西北地區抽水蓄能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只有1.5%、0.8%。
影響系統調峰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供熱機組比重。“冬季采暖是重大民生問題,必須給予保證”,但由于供熱機組生產電能的同時又要滿足熱負荷需求,不能深度調峰,調峰能力下降較大,一般僅為20%左右。目前,“三北”地區火電機組中,供熱機組占有很大比重,7個省區超過40%,電網調峰更加困難,成為新能源消納難的重要疊加因素。
根本上還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消納
“破解棄風、棄光難題,根本上還得靠新能源送出和跨省跨區更大范圍內消納。”張正陵表示。但現實是,國家先后頒布了“十二五”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專項規劃,“十二五”電網規劃卻至今沒有出臺,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實:國家規劃了9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其中7個在“三北”地區,目前僅安排了哈密、酒泉、蒙西等3個基地的跨區輸電項目。
另一方面,電網項目核準滯后于新能源項目,新能源富集地區不同程度都存在跨省跨區通道能力不足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消納的剛性約束”。張正陵舉例說,甘肅酒泉風電基地裝機規模已超過12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近600萬千瓦,但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2015年5月核準建設,預計2017年才能投產,外送通道建設滯后2—3年。
由此他建議,當前正值國家“十三五”能源電力規劃編制的關鍵時期,要做到新能源與消納市場、新能源與其他電源、電源與電網“三個統籌”,改變過去各類電源各自為政,只發布專項規劃的做法,實現電力系統整體統一規劃。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