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是“一帶一路”戰略沿線重要國家,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戰略運輸通道。民主化進程開啟以來,緬甸國內政治局勢總體上趨于平穩,再工業化進程逐步開啟,經濟增長加速;2014年,緬甸GDP增長率達到8.5%。經濟增長加速將推動緬甸能源消費增加。緬甸天然氣及水利水電資源豐富,但能源基礎設施薄弱、資本匱乏、技術落后,難以滿足未來經濟需求。同時,雖然緬政府與“民地武”達成和平協議,但緬甸民族、民主、宗教問題交織,遠未得到根本解決。能源合作具有很強的戰略性,中緬能源項目亦有可能成為各方博弈的籌碼,影響項目進展。
綜合來看,中緬油氣管道安保、緬甸海上油氣田開發、水利水電開發、新能源開發可以成為中緬能源合作的重要生長點。中國全面參與緬甸工業化進程,也將極大地助力雙方能源合作。
第一個生長點:維護中緬油氣管道
維護中緬油氣管道運營安全對于雙方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是雙方能源合作的第一個生長點。當前,我國面臨嚴重的大氣環境挑戰,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巨大;巴黎氣候會議可能形成發展中國家約束性減排協議,以氣代煤將成為我華南經濟重鎮的必由之路。該管道也是我實現油氣進口通道多元化、確保我華南地區天然氣供應的重要戰略資產。隨著運量增加,中緬天然氣管道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天然氣消費中的占比將越來越高。緬甸長期受到制裁、經濟發展滯后,中緬油氣管道是其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確保其安全運營也是維護中緬互信的重要抓手。
共同維護中緬油氣管道安全運營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確保管道不因緬國內政治、安全形勢激變——尤其是緬政府與“民地武”發生沖突——出現大規模減供甚至斷供。二是保證油氣管道不承擔過度的增值稅、過境稅,維護合理的運行成本。三是保證管道起點皎漂港的正常營建不受到政治干預。
第二個生長點:推動海上油氣開發
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是中緬能源合作的第二個重要生長點。相對于自霍爾木茲海峽經印度洋至皎漂港,開采緬甸近海油氣資源直接供給中緬油氣管道顯然是更為經濟的選擇,也符合我國戰略利益。目前,緬甸海上天然氣探明儲量約4800億立方米,尚有勘探潛力。而緬方資本、技術匱乏,且受到西方的金融制裁,融資困難,難以承擔海上油氣勘探、開發的巨額投入。我國海上油氣開發經驗豐富、資本力量雄厚,技術優勢明顯,深度參與緬甸海上油氣資源開發前景可期。同時,通過相關項目,積極推動我國裝備、技術、標準走出去,在東南亞地區建立示范效應。
第三個生長點:深化電力合作
深度開展電力合作是中緬能源合作的第三個生長點。緬甸全國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約6000萬千瓦,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約40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東部山區的克倫邦和撣邦。緬甸河流大多發源于我國的青藏高原和緬北山區,呈北南走向,水能資源主要集中于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兩大江的干支流。盡管密松電站項目擱淺,但合作開發緬甸水利資源的潛力尚在。我國企業仍可積極參與相關項目,亦可在中小水電項目中取得早期成果。此外,緬甸電網基礎設施薄弱,經濟建設亟須科學完整的電力規劃。我國特高壓輸變電及電網規劃、建設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參與緬電力規劃擁有物質基礎。應推動雙邊戰略互信不斷深化,為我國電力、電網企業進入緬甸市場創造政治條件。
第四個生長點:打造全面能源合作
加強中緬風、光、核、煤等能源種類的合作,助緬甸打造合理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是中緬能源合作的第四個生長點。緬甸擁有較強的后發優勢,其一次能源消費機構可塑性很強。我國新能源、煤電技術占優,可建立中緬能源戰略合作平臺,推動中緬全領域能源合作。
能源合作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綜合性,全面能源合作需要統籌各類國內、國際因素。推動中緬全面能源合作,首先需要深化兩國戰略互信。緬甸是我國西南重要鄰國,其地緣戰略重要性已獲歷史證明。互信是互動的結果而非前提,應不斷密切兩國高層往來,多做實事、真誠相待,為兩國能源合作鋪平政治道路。其次,國之交,在民相親,官方、二軌、民間交流多管齊下,主動引導國際輿論對我國在緬能源項目做出客觀評價,維護中國國家形象,為能源合作夯實民意基礎。再次,緬甸國內民族、民主、宗教問題復雜,我國可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在維護緬國內政治、安全形勢方面扮演建設性角色。和平、穩定、安全的地區環境是開展重大能源合作項目的前提。最后,利用建設“鉆石十年”的有利時機,在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推動地區多邊能源合作,以地區合作帶動中緬雙邊合作,為深化中國—東盟關系助力。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