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在自家屋頂建設的3千瓦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裝置并網發電成功后,梅縣區松源鎮寶坑村村民黃達光和他的家人在新裝好的電表面前合影留念,照片上的他得意地豎起了大拇指,這不僅有他對優質供電服務的點贊,更有他作為一名“供電人”的自豪,因為從自家的“光伏電站”并網一刻開始,他家的發電廠開始“賣”電給南方電網了。
“我向供電局收電費”
在自家的房頂鋪上太陽能電池板,電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產生的電能賣給國家,向國家“收電費”,這就是光伏發電系統。“我家的‘發電廠’就建在樓頂。”黃達光指著屋頂的光伏發電站告訴記者,因為有親人在廣州一家新能源公司工作,他與光伏發電結緣,跟親戚黃林發家一起建起了光伏電站。黃達光在自家屋頂的光伏電站是裝機容量為3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設備,共使用了23塊130W的光伏發電板,這些光伏發電板在屋頂呈45度固定,占地約20平方米。
對作為農民的投資業主來說,該項目的前期投入成本較大,但后期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建設這個項目花了3多萬元,雖然前期投資比較大,但我對它的經濟效益還是很有信心的。”據黃達光自己觀察總結,自家光伏電站日平均發電12度,按照光伏上網電價0.502元一度,加上國家發改委對新能源的補貼0.42元一度,他家的發電站每度電能帶來0.922元(含稅)的收益,一年就能創收4000多元。
光伏器件逆變器連接wifi,手機安裝app可以即時查看發電量,黃達光拿出手機向記者介紹“每天我都會查看發了多少電”,自家的發電廠從設想到運行,他都親歷親為,儼然成了一名光伏發電知識家。
為支持光伏發電并網,提高服務效率,供電企業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設立綠色通道,由各營業窗口統一受理并網申請,市民可到全市任一供電營業廳報裝辦理。
記者了解到,自2014年至2015年,我市已并網發電的光伏發電4家,裝機容量43千瓦,發電量5316千瓦時,上網電量3066千瓦時。目前梅縣還有8戶居民光伏發電正在申請辦理報裝之中,屆時將達到50個千瓦總裝機光伏發電能力。
從單一能源到多種能源發電
除了光伏發電,我市還有什么發電形式?
市供電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從1915年至2015年,梅州電力走過了100周年的歷程,這100年的歷程中,也經歷了單一發電到多種發電,從能源消耗型到新能源的轉變。
“1915年,興寧的劉像文與合伙人一起創辦了興光公司,安裝了木炭發電機組2臺,共120千瓦,拉開了梅州電力工業的序幕,梅州的第一盞燈由此亮起。這種木炭發電機組,顧名思義,就是用木炭燃燒發電的,也叫火力發電。這是梅州的第一種發電形式。隨后,柴油發電機也不少,但由于受柴油供應影響較大,發展較慢。”該負責人說。
1930年興寧華僑陳仁楷回鄉興辦興寧華僑同利水電公司,在新圩區徑下鄉響水徑興建水電站,安裝德國產115千瓦水輪發電機組1臺。這是廣東省第一座水電站。建國后,水、火電力資源發電得到開發。特別是煤炭資源的開采,燃煤火力發電得到長足發展。
1970年12月23日,豐順鄧屋角溫泉地熱試驗電站投產。時任地質部長李四光發來賀電。這是中國第一座地熱發電試驗站。
“除了上述發電外,我們梅州還有風力發電,以及目前興起的光伏發電,從之前的高能耗發展到現在的低污染,清潔能源。其中,水能發電最為豐富。”該負責人說。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