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0年來最強寒流來襲!相信大家都感受到它的威力了。
人類應當如何抵抗極端氣候?走向清潔能源之路可能是我們必須選擇的方向。
地球人口多達70多億,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對能源的需求勢必也日益增加,而人類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所導致溫室氣體增加,極端氣候增多,給地球環境帶來了嚴重威脅和危害。
這并不是說地球就沒有希望了。即使在人類給地球造成極大負面影響、警鐘時時響起的這樣一個時代,各國政府、個人和一些私營公司也都在為管理好這個地球而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是在世界能源領域內,科技進步正在不斷地改進我們對能源的獲取方式和使用方式,以及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通過這些進步來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科學家們指出,如果人類繼續以當前的速度燃燒化石燃料,地球大氣中迅速增多的二氧化碳會很快將地球溫度抬升到一個危險的水平。
“如果我們想要將地球溫度升高限制在2攝氏度之內,留給我們的時間大約只有30年了。”全球智庫之一的世界資源研究所(WRI)高級研究員凱利·萊文(KellyLevin)去年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如果突破這一溫度極限,世界森林火災的風險會增多,珊瑚白化會更快,海平面上升會加速,還會產生一些其他的環境影響和威脅。”
考慮到人類在可再生能源、電能存儲和政府相關法規制定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世界正在走向清潔能源之路。以下是充滿希望的五個跡象:
一、風能、太陽能發展勢頭良好
清潔能源正在全球迅速發展,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推動著以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型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結構轉向可再生能源的進程。今年是清潔能源發展勢頭最好的一年,尤其是在美國。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去年4月發布的一項分析顯示,與以往相比,2015年美國將安裝更多可再生能源設備,并入電網的發電量將再增加18千兆瓦(GW)。據BNEF預測,2015年美國新安裝的太陽能設施的發電量將達9.1千兆瓦,為歷史最高(其中一半建于加州)。風力發電總量達8.9千兆瓦,其中三分之一來自得克薩斯州。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LA)預測,雖然2016年太陽能提供的電力只占美國發電總量的0.7%,但其發電量在持續增長,許多家庭和企業都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自產電力。
二、更多城市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去年12月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氣候峰會上,在促進全球合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巴黎協議》帶給了我們更多希望。
“如今我們在60個國家里已有500條相關法令法規,覆蓋了全球80%的碳排放地區,8200個城市已采取了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聯合國最高氣候官員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Figueres)去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來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已承諾,到2025年,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26%~28%的碳排放量,奧巴馬總統希望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將促使印度和中國等其他主要碳排放大國發布同樣大膽的目標計劃。
三、提高能源效率成效顯著
世界各地生產的電力很多因效率低下而沒有充分利用。但在過去十年里,發達國家和其他一些國家在更有效利用能源方面已取得了長足進步。
國際能源署(IEA)2014年的分析報告稱,從2001年到2011年,包括美國、英國和法國在內的18個發達國家,通過采取各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措施,節省的能量或超過中國2011年的用電量。
“能源效率是無形的強國象征,是提高國家能源安全、降低能源成本、更接近我們的氣候目標的支持和保證。”國際能源機構執行干事瑪麗亞·范德胡文(MariavanderHoeven)在2014年公布的報告中說道。
提高效率可在多方面獲益,從生產更節電的家用電器,到高速公路降低車速限制等。
四、電池改變了電能儲存方式
風能和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但都有顯著的缺陷,因為不會每天都有明媚的陽光照耀,風也不能保證每天都刮。
在晚上或無風的日子里,太陽能和風能無法滿足電力用戶的能源需求,除非我們可以將風能和太陽能儲存起來以供備用。這就是電池儲能的魅力所在,這種電池可以將電能儲存后供隨時取用。
近年來電池發展很快,特別是電動汽車上的電池。事實上,據彭博資訊報道,從2007年到2011年,汽車電池成本已下降了14%。如今,其成本已經低至IEA預計的將于2020年達到的目標。
另有跡象表明,汽車電池取得突破的成果很快將進入家庭和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獲得和儲存電能的方式。
五、溫室氣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據國際能源機構稱,2014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增加,是40年來首次未因排放問題導致經濟衰退的一年。
“這給了我們更大的希望,人類能夠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最重大的威脅。”國際能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FatihBirol)說道。
據美國能源信息機構的報告稱,2014年,美國GDP增長了2.4%,碳排放只上升了0.7%。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