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精準扶貧的創新應用模式,光伏扶貧未來五年或將迎來快速發展。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精準光伏扶貧工程,在現有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光伏扶貧的范圍。在光照條件良好的15個省(區)451個貧困縣的3.57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范圍內開展光伏扶貧工作。到2020年,完成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標。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截至目前,我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利用光伏發電來幫助貧困人口脫貧是非常有效的途徑之一。”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清平表示,光伏發電不僅能為用戶帶去清潔能源,同時還增加了收益。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光伏扶貧工作將會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
光伏發電助力精準扶貧
2015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能源開發建設在脫貧攻堅戰中的基礎性作用,國家能源局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對外公布了《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
與城市相比,我國很多農村地區處于電網末端,電力供應能力不足,一些地區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用電需求,對農村會經常實施一些斷電和限電行為。而實施光伏扶貧工程,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特別是對于擁有屋頂資源、空閑土地的貧困地區農民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用電問題,還可以增加額外收入,這將會成為很多貧困戶脫貧的生財之道。
據悉,光伏扶貧實施對象主要為兩類:一是無集體經濟收入或集體經濟薄弱、資源缺乏的貧困村;二是無勞動力、無資源、無穩定收入來源的貧困戶。貧困戶和貧困村在政府支持下,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后,可實現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穩定增收的扶貧效果。
在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方面,我國將加快孤網縣城的聯網進程,加快延伸電網到鄉、到村。西藏及青海藏區縣城全部聯網或建成可再生能源局域電網,農牧區電網基本全覆蓋,建成到鄉到村的完整區域農村電網。同時,加快西部地區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滇桂黔、大別山等集中連片特困片區農網改造升級,重點解決低電壓、網架不合理、動力電不足等問題。
在能源開發建設方面,《意見》要求,農網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傾斜。同時,煤炭、煤電、油氣、水電等資源開發利用類重大項目,跨區域重大能源輸送通道項目,以及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在貧困地區規劃布局建設。
“此輪扶貧將會研究建立針對貧困地區能源資源開發利益分配的特殊政策,讓當地和群眾從能源資源開發中更多受益。”在支持力度方面,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首先,將在現有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光伏扶貧的范圍。其次,繼續細化光伏扶貧項目清單和需求測算,多渠道爭取支持,擴大光伏扶貧項目資金來源。再次,組織各省(區)以縣為單位編制光伏扶貧實施方案,按程序報批后實施。
《意見》提出,鼓勵光伏發電與種植、養殖業結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魚塘、大棚等農業設施,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跨區域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輸送通道項目,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在貧困地區規劃布局建設。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光伏產業發展,但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分布式光伏進展緩慢。隨著我國光伏產業扶持政策的相繼出臺,有力推進了分布式光伏產業的發展。2013年,安徽省合肥市創造性地將農村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民增收與光伏應用有效結合,為我國探索出了一條脫貧解困與發展光伏兩全其美的好路子。
光伏扶貧既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也是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不僅有利于人民群眾增收就業,還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和社會效益。《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光伏扶貧工程總規模為15吉瓦。除了地面扶貧項目總規模為10吉瓦左右,分布式光伏扶貧規模也將達到5吉瓦;如果按平均每家庭3千瓦計算,將實現166萬個家庭屋頂分布式項目。
有專家認為,光伏扶貧就像是援建“綠色銀行”。棚里種菜,棚頂發電。種菜發電相得益彰,光伏大棚發的電除供棚內照明、灌溉、通風等使用外,多余的電還可以全部賣給電網。如廣東省豐順縣潘田鎮新聯村村委樓頂的光伏發電系統并網成功,每年可為該村帶來1萬多元的集體經濟收益。據悉,該項目是豐順首家非居民光伏發電系統,也是梅州市首個光伏扶貧電站。
“光伏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而且通過在很多邊遠的無電地區,通過分布式能源微電網,甚至把光伏跟光水相結合、光伏跟牧業相結合,有很多方式讓農村農民有更好的收益。”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與碳融資專家沈一揚表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