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霧霾從哪里來 怎么辦?看專家怎么解析

2016-02-29 13:26:22 中國環境新聞   作者: 郭薇 邢飛龍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和元宵節,北京的空氣質量好于往年。

北京市環保局2月23日通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除夕至正月十五,北京地區優良天數為11天,中重度污染天數為3天,PM10及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73微克/立方米和59微克/立方米,而2015年春節期間,PM10和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23微克/立方米和81微克/立方米,兩項污染物的降幅分別達41%和27%。

這樣的改變只是全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縮影。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來,全國74個重點城市2015年空氣質量相比2014年有了明顯改善:全國達標城市數量增加3個;平均達標天數比例提高5.2個百分點,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提高9.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下降14.1%,PM10平均濃度下降11.4%,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考核細顆粒物的六省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4年下降了10.4%。

治理霧霾取得明顯成效,但根治霧霾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面對仍未徹底消散的霧霾,人們仍不禁要問:霧霾究竟是從哪來的?怎么才能趕走霧霾?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參加了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尋找答案。

1霧霾從哪來?

去年入冬以來連續發生幾次重污染天氣,呈現出PM2.5濃度高,霧霾持續長、范圍廣的特點,這反映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緊迫性、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一是受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二是采取的大氣污染防控的措施在冬季采暖期表現出針對性不強、效果不理想;三是各地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存在經驗不足、技術支撐不夠的問題。”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趙英民在會上表示,此次成立的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與總體專家組集合了國內一流的大氣領域的專家學者,將集成目前大氣環境科學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為國家大氣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氣應對管理決策提供直接的科技支撐。“近年來,大氣環境容量呈下降趨勢,再加上冬季冷空氣偏少,強度偏弱,同時城市化發展也使地面風速減小,與重污染密切相關的靜穩天氣天數呈上升趨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士徐祥德認為,從氣象角度來看,近年來不斷增強的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不利氣象條件,對霧霾的形成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而對于京津冀重污染天氣的形成,經過綜合來源解析結果表明,今冬京津冀地區重污染的主要貢獻源依次為居民燃煤散燒、工業排放和機動車排放,“其中,居民燃煤散燒是近期北京及周邊地區重污染最主要的貢獻源,在一次排放和二次轉化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表示。

對于這個觀點,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給出了數據作為證明:“2015年11月~12月重污染期間,北京市PM2.5污染主要來自于燃煤、機動車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轉化,地理上呈現由南向北濃度逐漸降低的梯度分布規律,京西南區域站年均濃度最高,達到111.4微克/立方米;京東北區域站年均濃度最低,為53.2微克/立方米。同時,有機物和硫酸鹽組分多次出現快速躍增,為PM2.5污染升高的主要貢獻者;京津冀區域內各城市重污染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區域性污染特征明顯;重污染期間,北京市紅色預警措施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重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介紹,通過其“區域空氣質量調控關鍵技術系統”對污染物輸送進行的分析,發現有5條主要污染物輸送路徑影響北京。京津冀北部對本地污染的貢獻占64%,其他區域貢獻均不超過10%;京津冀中部對本地污染的貢獻占53%,另外還明顯受到北部的傳輸影響;而京津冀南部對本地污染的貢獻只有45%,受中部和山東的影響明顯。

2霧霾來了怎么辦?

“大氣污染原因和過程十分復雜,落實張高麗副總理講話要求,完成《大氣十條》空氣質量改善任務,要求我們必須要依靠科學、找準原因、強化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

趙英民表示,環境保護部針對去年入冬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重污染天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強化了科技支撐工作。

科技標準司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分析京津冀區域大氣(重)污染成因,及時開展污染防治與應急措施效果綜合評估,提出針對性強的控制措施,不斷提高京津冀區域大氣(重)污染防治與應急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經濟性,環境保護部整合京津冀區域內科研資源,建立了跨部門、跨單位與央地結合的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機制,并成立了聯合研究顧問組和總體專家組。

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是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的實施責任主體,負責優化設計京津冀區域大氣環境科學觀測網,開展大氣(重)污染過程跟蹤監測與觀測,全面掌握大氣(重)污染形成機制和傳輸規律,深入解析(重)污染來源和成因,開展減排措施的效果評估,提出針對性強的控制措施,向公眾解讀大氣污染成因和普及科學防護知識,為地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指導,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科學決策和精準施策提供科技支撐。

聯合研究顧問組由大氣領域知名院士學者組成,對總體專家組提出的工作計劃、實施方案、研究結論等重大事項提出咨詢論證意見,對總體專家組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議。

要解決霧霾問題,必須有的放矢。南開大學教授馮銀廠認為,顆粒物源解析工作在大氣污染防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國這幾年一直在推動源解析的工作,已經有了多種方法,都在實戰中發揮著作用。”據介紹,源解析目前總體分為三類:一是多重在線監測;二是單顆粒質譜類;三是源追蹤數值模擬。

“2015年3月,北京和張家口攜手申奧,恰好這幾天也是覆蓋京津冀重污染過程,我們小組在3月24日進入張家口,當天下午1點進行測量解析,發現黑色是燃煤,隨著入夜貢獻逐漸增加,到了晚上10點貢獻已經超過50%,我們推斷就是散煤燃燒,尤其是居民采暖。張家口政府非常有魄力,馬上組織更換清潔煤,優先換監測點周邊的,3月25日開始換煤之后,發現整個區域性污染過程還是在進行,但是燃煤的占比縮小45%左右,比前面有明顯降低。”中國環科院副研究員高健表示。

通過衛星技術進行反演判斷重污染過程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環境保護部衛星應用中心研究員厲青表示,衛星遙感技術可以快速獲取灰霾重污染的空間分布和變化趨勢,通過對霾光學厚度的反演,按能見度指標分成輕霾、中霾、重霾3個等級,其技術優勢在于大范圍、連續、動態、直觀。

3以后還會有霧霾嗎?

近年來,全國各地重視重污染應對工作,在重污染天氣檢測評估預報預警、應急管理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積累了實踐經驗。

此前,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也表示,將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推動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而在去年中旬,京津冀地區已統一了各地排放標準。《大氣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出臺,也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統計數據來看,從2013年~2015年,重污染的天數總體還是逐步減少的。重污染的程度也在變化,這個變化受其他條件的影響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總體來說,2015年最嚴重的污染也沒有達到2013年1月時的狀況。所以說,大氣污染防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柴發合表示。“作為重污染天氣應對重要手段之一,預測預警技術及應急措施的研發一直是我國政府與科研機構的工作重點。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看來,2015年冬季重污染預報預警情況,技術上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空氣質量預報業務化流程和平臺,基本能夠滿足當前重污染預報預警的需求,但重污染起止時間和污染程度與實況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影響目前預報結果的主要難點是排放清單及其時空變化的精準性不夠、氣象預報存在不確定性影響。”王自發說。“當前,京津冀地區城市重污染應急預案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重污染應急措施的科學性、針對性、靈活性和精細化程度不高,強制性措施減排力度不夠,各地應急措施協調聯動不足等。”中國環科院研究員胡京南表示,針對工業企業的應急調控,提高篩選參與應急響應的行業和企業的科學性,重點減排企業應制定“一廠一策”操作方案,對燃煤電廠應區別對待,通過建立經濟補償機制緩解重點減排企業的困難;針對機動車的應急調控,謹慎采取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重點針對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型柴油車和黃標車采取更為嚴格的限行措施;針對揚塵等面源的應急調控,重點加強建筑和施工揚塵、交通揚塵、露天焚燒和露天燒烤控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大氣污染防治, 空氣質量, 霧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