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會召開在即,供給側改革或將成為最熱的討論主題,而能源則是重中之重。
移動能源有助于我國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新的動力。“鑒于我國移動能源產業正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階段,需要盡快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這需要國家更大力度的鼓勵和支持。”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對媒體表示:“希望國家可以通過專項基金等途徑加大對薄膜發電高端裝備國產化、先進薄膜電池基地建設、ICI等先進封裝技術的扶持力度,把我國移動能源產業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新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將引發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
當下,我們能源發展面臨著多種挑戰: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終端能源消費清潔替代任務艱巨等重大挑戰。移動能源有助于我國能源行業創新發展,為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新的動力。
“移動能源就是以可移動分布式發電技術為基礎,通過與儲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能源可移動、全天候、高效率的供應。”李河君介紹到。
這其實也是分布式發電進一步小型化、分散化的應用形式。移動能源使得能源無處不在,傳統的集中式發電、高電壓遠距離輸送模式,變成每一個個體都是發電主體,能源利用變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環保、更智能,將引發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一場革命。
移動能源的關鍵之處在于薄膜發電技術。得益于其輕柔薄等特質,薄膜芯片能夠被用在電動汽車、無人機、手機、戶外用品、航天器等領域,最終形成用電供電一體化的集成終端產品。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借助高效薄膜發電技術提供能源供給,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可以做到環境零污染、使用零排放。利用太陽能自充電,還可以減少電網改造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緩解充電高峰壓力。2009-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5%,2015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達到420萬-480萬輛,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市場前景廣闊。
同時,“移動能源+”將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充分體現了“移動能源+”產業所蘊含的開放經濟、共享經濟特性。據測算,到2020年,移動能源產品潛在市場總規模達6萬億元,可以成為“十三五”期間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移動能源技術已經成熟,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漢能先于全球同行做出了“移動能源是世界太陽能發展新趨勢”的戰略判斷,并通過全球技術整合和自主創新,推出了一批移動能源創新產品,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目前,漢能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已超過16.5%,砷化鎵(GaAs)電池的轉換效率已超過31.6%,均為全球第一。隨著大規模市場應用、技術工藝的提升優化和裝備國產化,移動能源產品成本將快速下降,走進千家萬戶。憑借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廣闊的市場,中國完全有可能成為全球移動能源產業的領導者。
同時,對于國家而言,移動能源也非常重要。移動能源具備“高科技+能源”雙重屬性,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五大項;在“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中涉及新材料、電力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三大項,產業帶動力強。移動能源產業的發展,將改變傳統能源的原料運輸和發、輸、變、配方式,促進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因此,國家已經出臺了“領跑者計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等政策支持移動能源的關鍵技術——薄膜發電技術。
但鑒于我國移動能源產業正處于大規模產業化的關鍵階段,需要在國家更大力度的支持和鼓勵。因此,李河君希望國家可以通過專項基金等途徑加大對薄膜發電高端裝備國產化、先進薄膜電池基地建設、ICI等先進封裝技術的扶持力度,把我國移動能源產業打造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