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170人的會場稀稀疏疏進了60人,與其他主題會場相比,這場聚焦于能源的分論壇入座率相對冷落,而這似乎也與這場論壇的主體契合——“低油價時代:新常態,還是常態”。
兩年之前的博鰲亞洲論壇上,能源的分論壇的議題還停留在“全球格局的變與不變”時,即使是最大膽的與會者也沒有想到國際原油價格“變”得如此之快。國際油價從2014年年中的120美元高位跌至50美元僅用了一年時間,其中甚至一度跌破30美元/桶。
為何沒有人能夠預料到油價下滑的趨勢呢?在美國Xcoal能源資源公司首席執行官ErnieTHRASHER看來,技術創新帶來的頁巖氣等能源以常人無法預測的速度大規模出現導致能源供應增加,與此同時,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保住市場份額,并沒有限產。
去年4月,中國石油進口量達740萬桶/日,超過了美國720萬桶/日的紀錄,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是否影響到了低油價的趨勢呢?對此,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在韓文科表示“中國的因素是不是最主要的也不好說”。
韓文科坦承,目前的低油價確實給經濟帶來很大壓力,“油價低和商品價格低同時發生的,經濟的活力不足,石油公司的利潤大幅度減少,成本比較高的油田關閉,這個涉及到下崗等問題”。
低油價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曾經無比輝煌的中國石油巨頭們不得不面對最為慘淡的業績,比如去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66.9%的中石油,中石化勝利油田巨虧92億,被迫關停旗下4家油田。
出人意料的是,哈薩克斯坦歐亞資源集團CEOBenediktSOBOTKA卻對低油價保持樂觀,“我們希望利用油價下滑的機會重新調整經濟結構,有機會去發展其他高端制造產業等,以此來改變國家經濟過于依賴石油的情況”。
低油價是否成為新常態,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高級顧問十市勉認為,至少五到十年會保持這樣的狀態,從經濟的角度來講,60到70美元一桶是一個合理的區間。
“我同意油價最好50美元以上,但是不要高得太多,不要超過100美元,或者不要超過80美元。”韓文科稱。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