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阿里云要進軍能源領域的消息讓大家既激動又緊張,不過大家暫且可以松一口氣。昨天,阿里云相關負責人告訴無所不能(caixinenergy),這張所謂內部流傳的PPT,其實是阿里云領導在某個公開大會上的演講PPT,其次,這張PPT上的計劃只是說明,阿里云將面向這10個重點能源行業提供云計算、大數據支持,而非“進軍”能源領域。
當然,就算阿里想跨界進入能源行業,也不是件容易事。畢竟,能源行業根深葉茂,業務邏輯復雜到沒朋友。但是,在這個年代,無論BAT在跨界做什么,涉及到的行業都得抖三抖。如今,阿里計劃把所有的能源數據都集中到阿里云上,接下來的目的是什么?對于那些想跨界進入能源行業的公司,最大的難點會是什么?電力行業從業17年的無所不能專欄作家俞慶寫了這篇深度好文,可以給大家帶來許多思考。
據說這兩天能源朋友圈被一條“阿里能源云計劃,要全面攻占能源入口”的微博刷爆了,里面有張號稱內部流出的阿里能源云的戰略布局圖。搞能源創新的同學頗害怕,覺得阿里是個極難纏的競爭對手,一旦進來可能寸草不生;也有樂觀者說阿里進來,說不定讓一直不溫不火的能源互聯網領域能網紅一把,反正眾說紛紜。
作為一個嚴肅認真的二手電力科學家,我覺得有必要出來說一說我的看法了,也許不一定對,大家看個熱鬧就行了。
一、阿里能源云包括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代表了什么
根據這張圖片,阿里能源云包括十個領域,即:分布式發電、微電網、儲能、電動汽車、綠色能源交易、智能電網、特高壓、虛擬電廠、家庭能源管理、冷熱電三聯供。
應該說這十個領域包括了當下最熱的一些能源技術應用方向,而且好像都和云計算、大數據也能沾點邊,貌似是那么回事。但是從專業角度看,這些技術應用方向只能說是“毛”,真正要看明白這些方向,必須看皮,甚至看里,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毛看上去很熱鬧,一抓一大把,還能做出大波浪或者離子燙,但是皮膚好才是真的好呀,而內在調理才是美白關鍵。
所以這里就按照內在的業務邏輯對這些方向做個梳理,按照電力系統的業務邏輯,可以分為電源、輸電、配電、電力交易、用電這幾個環節,這是電力,或者也是能源產業鏈維度;而從另一個維度看,每個環節的解決方案,又分為一次(專業業務與專業設備)、二次(測量、控制與數據傳輸)、三次(數據、分析與APP)。如果說原來很多環節更側重于一次,比如大型的設備制造、專業的工程與運維服務,核心競爭力是專業設備研發、制造與工程服務;那未來在智慧能源時代,一二三次的融合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數據將成為核心競爭力,我想阿里正是看到了這個趨勢,才想把DT(數據技術)與能源融合起來,這也是阿里能源云的基本出發點吧。
這里對阿里號稱要進入的十個領域做個對應:
序號技術方向對應的領域環節
二、阿里想干啥,它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我想阿里打算從數據的角度出發,打造大數據和能源云,來支撐未來能源業務的發展,這個定位應該是相對清晰的。
對阿里來說,這里的機會在于,無論是現在的智能電網還是未來的智慧能源,的確在各個環節都有對數據的需求,這里畫一張簡單的圖說明阿里的定位。
阿里希望把所有的能源數據都集中到阿里云上,然后實現以下幾個目的:
首先是實現數據云上,能源數據與阿里其他的行業端數據和消費端數據的打通,這樣能源數據和其他數據就能相互支撐,實現價值增加,比如阿里和電網公司在電費支付、用電數據采集領域的合作,實際上就是獲取電力消費數據補強阿里數據云,然后實現數據增值,比如電費消費數據其實可以挖掘出很多用戶的生活特性,電費繳費的信息可以直接關聯到芝麻信用等等,可以說在消費端(C端)的能源數據方面,阿里還是可以玩的很順溜的;
其次是基于能源數據的集中獲取和整合,能夠為阿里旗下的其他業務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比如阿里同時獲取了發電側數據和用電側數據,未來自己做個場外電力市場,甚至引入旗下的恒生電子進行交易分析,開展電力金融。
當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阿里掌握了能源數據,能夠為進軍能源業務提供堅實的保障,能源行業其實已經是國外風投和互聯網非常關注的領域,但是和Solarcity或者蘋果投資光伏這類局限在清潔能源應用領域相比,如何整合信息資源、互聯網模式到能源行業核心業務領域中,形成智慧能源真正的商業模式,并激發出巨大的市場活力,這恐怕才是阿里們的胃口所在吧。
三、阿里切入這些領域的難度在哪?
不過,且慢喝彩,對于通過阿里云進入智慧能源領域,并且可能具有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間而言,看到不代表看清,看清不代表做到,做到不代表你就能發財,先驅和先烈其實都看到革命成功的美好,但是早走兩步可能就是先烈了,這里對阿里能源云當下的這些應用進行一個粗淺的分析。
第一,這些“毛”的應用方向必須依附于某一“皮”的環節,而“皮”之間必須由內在肌肉血管關聯,否則變成整容失敗了。這些技術應用方向,且不說這些概念內涵是否清晰,外延范圍是否準確(比如智能電網,其實是個非常泛化的概念,基本上可以等同于能源互聯網了),不少都是跨領域的應用,基本上這十個時髦的技術應用方向,涵蓋了電力全部的產業鏈,如果不去梳理這些方向背后的業務脈絡,而僅僅停留在把這些概念和阿里云關聯起來,只能說想的略微簡單了點,畢竟電力這個行業根深葉茂,不是阿里原來玩的電子商務、滴滴打車、快餐外賣,業務邏輯清晰直白。
第二,這十個方向所涉及的單個環節,大多有其內在的市場、業務、運營、技術規則和知識,這些都是電力行業幾十年探索和沉淀的東西,這不是靠建立一個C2C一個交易平臺,然后燒錢買流量就能簡單顛覆的領域。比如這些方向中最簡單的可能是家庭能源管理,好像把用電設備這些入口,通過智能插座、智能家居給占了,就能通過數據采集,然后賣電或者接入分布式光伏,似乎很Perfect。但是請不要忘了,商業投資是要根據市場規模排序的,在美國居民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差不多1/3,這個市場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美國很多居民住House,用電量是非常大的,有很強的節能和調控空間,而且美國電力市場相對成熟,市場化程度高,且部分地區有需求側響應電價政策,刺激節能減排和需求響應。但是在中國,居民用電量只占總用電量的20%不到,而且居住形態較為密集,平均單戶用電量較小,這就是為什么Nest做家庭能源管理在美國能大行其道,而在中國家庭市場上類似產品很難形成快速突破的根本原因。所以離開了對能源市場和能源產業鏈的冷靜分析和研判,光靠對能源互聯網的一腔熱血是不行的。
第三,某些應用方向是跨環節的,比如微電網,它是跨越了配電和用電兩個環節的,而且微網的價值就是串聯起用電負荷-配電網網絡-分布式能源-儲能這些部件,實現在市場環境下的經濟效益-系統可靠性-環境效益-用戶利益的最優平衡。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現有的非市場化的條件下,中小型的用戶側微網是看不到什么收益前景的,因為微網帶來的技術收益必須通過實時電價、需求側響應電價去變現,這也是為什么國內大部分微網項目僅僅停留在技術試驗的根本原因——經濟角度看都是賠錢貨。如果不去深度思考市場化進程、用戶利益、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技術方案實用性,并在多邊界、多條件下去思考,很難得到正確的結論和商業戰略選擇。
第四,數據的確是通向智慧能源的重要入口,但是數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數據和數據之間如何結合,數據和業務如何融合,如何在市場環境下實現數據價值最大化,云數據和端數據(智能終端的數據)如何交互,這種交互對云端的通信和控制又有哪些要求?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結合市場、客戶、技術等多方面的條件進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時髦的堆砌一些概念到云端,否則無法落地,落地了也無法帶來商業收益。這需要對能源現狀和未來有切實而深刻的洞見,可以說,為云而云、為數據而數據是要不得的,技術是為業務服務的,業務價值是要通過市場才能變現的。
第五,需要慎重思考能源行業傳統的高度管制的情況下,互聯網思維或者互聯網技術所受到的影響。阿里從電商起步,切入互聯網金融,再到餐飲外賣等消費領域,可以說始終選擇的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所以借助于平臺的低成本優勢可以很快打趴下原來依賴信息管制獲得市場優勢的企業,但是阿里在出租車這個相對管制的行業就遇到不小的麻煩,而能源行業雖然有電改、油改等去管制的利好,但是實際上目前的管制遠強于出租車行業,而且又是B端的領域,可以說到目前為止,BAT在B端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建樹,而某種程度上C端積累的很多技術和業務優勢在B端始終未能發揮作用。對于這點,我想創造了eBay,但是在航天領域這個極沉重的B端玩得差點破產的ElonMusk恐怕最有感觸吧,這還是Elon同學奮不顧身壓上自己全部家當,而且還集結了航太領域最優秀專家,苦干了十幾年的結果,所以可見B端的玩法之痛苦,能源又何嘗不是呢。
四、阿里來了,大家怎么辦?
首先我覺得是好事,阿里看上能源領域,說明能源行業的確具有突破的可能,不過是不是能顛覆性創新還兩說,至少這個行業被各路大佬看好。
其次,我個人覺得阿里可能從能源領域較為邊緣化的C端或者小B端開始做起,比如電費支付,光伏監控,電動汽車充電樁這種相對技術業務簡單的,開始積累一些數據經驗,如果你是做這些行業的,可能要顫抖一下吧,畢竟越靠近C端,阿里的優勢越明顯,比如用支付寶刷充電樁,享受隔壁電影票五折這種玩法,估計一般的樁聯網APP們會做噩夢。
第三,如果你是做能源行業應用的,如果僅僅是簡單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那阿里還是有點優勢的,畢竟阿里旗下可能也有關聯企業做這些,但是越深入到能源、電力行業的腹地,越是復雜的業務,阿里既有的優勢就越弱,所以行業知識經驗、行業數據分析能力、對電網和電力業務的理解越深入,研發能力越強的企業,反而越不用擔心,甚至可以成為阿里能源云生態圈里很好的合作伙伴,畢竟能源這個市場很大,阿里不可能全部吃下,而阿里能源云更傾向于做廣度而非深度,在縱深上阿里即使做幾個方向,也不會全部都做,各種層面的合作都是有可能的。
第四,如果你是想圍繞電力市場做應用的,那你要當心了,能源大數據未來在電力購售領域,阿里完全可以利用恒生電子在交易系統方面的強大優勢,發揮分析預測、交易策略、交易優化這些領域的強項,當然,電力市場目前還未完全啟動,交易規則和細節可能還要摸索,但是阿里系未來的確是很可怕的對手,唯一能做的就是比阿里跑得快,做得精深,與業務融合得越緊密,與用戶捆綁的更貼切吧。
總之,能源行業去管制化的過程,必然也是市場開放,各路豪強進入的過程,如何把握業務技術和市場的脈絡,實現技術與業務的深度融合,這是需要每個參與智慧能源的公司認真考慮的,機會與挑戰,合作與競爭同時存在,這個萬億級的巨大市場,總是留給那些擁有偉大的理想、良好的市場觸覺,并形成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和團隊的創新企業的。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