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火如荼,一方面受到傳統化石能源產能過剩、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國家在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能源行業中,去產能、調結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當前重點推進的工作。
然而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黃金時期,卻被爆出可再能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創下新高、補貼拖欠等問題。據有關數據顯示,去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缺口累計約300億元。補貼資金缺口的增大,既有主管機構的責任,相互推諉加劇欠發,也因審批、申報流程繁瑣,延長補貼拖欠周期。
補貼拖欠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發電企業資金流轉不暢,增加了財務成本,影響了企業的政策運營。建議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調整補貼期限,調整補貼資金管理機制,簡化補貼資金征收和撥付程序,才能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的合法利益。
財政補貼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是重要的資金來源,因為在可再生能源融資資金來源上,一般分為財政資金、社會資金和國外資金,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以2013年為例,三者的比列分別為1.9%、96.8%和1.2%。盡管社會資金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但一些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對政府資金和風險投資相當依賴,如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情況不盡相同,融資現狀也有所差異,如上述提到的生物質發電和光伏發電。其中生物質發電因其設備需要資金量大,發電技術要求高,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因此資本市場和銀行信貸對此相當謹慎,這時不得不依靠政府資金來發展。光伏產業同樣如此,也是技術、資金雙密集型行業。
與生物質、光伏發電不同,水電、風電等融資高度依賴銀行貸款,如水電項目,銀行貸款和自籌資金占到八成,債券等融資方式則利用得少。處于發展期的風電,同樣如此,融資過于依賴銀行貸款。
綠色發展是“十三五”規劃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對綠色崛起有著重要作用。國家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大力支持,但需要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融資的問題,才能有大規模的資金支持。
因此,現階段,需要完善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開放金融保險市場,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多類型、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并積極穩妥發展債券市場,促進公司資本機構優化,逐步引進外資。通過改善金融環境,為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空間。
可再生能源的優勢很多,對環境危害極小,資源分布廣并能循環利用,是當前環境壓力與經濟發展矛盾下的最優選擇,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潛力巨大,在融資問題解決好后,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