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節能低碳
  • 綜合
  • 中國清潔能源“十二五”總結與“十三五”展望專題活動

中國清潔能源“十二五”總結與“十三五”展望專題活動

——暨第八屆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京開幕



2016-03-31 14:06:06 5e
  3月29日,由國家能源局指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主辦的中國清潔能源“十二五”總結與“十三五”展望專題活動暨第八屆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ChinaPowerConference&CleanEnergyExpoChina,以下簡稱“CEEC”)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隆重開幕,2016中國清潔電力峰會同期同地舉辦。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出席開幕式并致開幕詞。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于崇德主持開幕式。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王敏、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廷克、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王森、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楊清廷、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魏鎖、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畢亞雄、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樹民、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濟師趙孝、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厚貴、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松強、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孫忠權、臺灣旅沙電力協會秘書長陳永田、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會秘書長黃微等領導一同參觀了博覽會并出席開幕式暨峰會主論壇。
  
  中國清潔能源“十二五”成績斐然,“十三五”目標明確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持能源消費的適度增長,大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快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十二五”期間,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在本屆博覽會開幕式暨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指出,“十二五”期間,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從2.9億千瓦增加到5.3億千瓦,年均增長15.2%,占比從27%提高到35%;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從0.8萬億千瓦時增加到1.56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13.5%,占比從19%提高到27.8%。2015年底中國水電裝機3.2億千瓦,核電裝機2608萬千瓦,風電裝機1.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4200多萬千瓦,分別是2010年底的1.4倍、2.6倍、4倍和168倍。
  
  中國政府多次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習近平主席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提出,到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實現,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王曉林強調,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提高能源領域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和水平。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推進沿海核電建設,2020年核電裝機力爭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規模3000萬千瓦;加快西南水電基地建設,穩步建設西部風電、太陽能基地,大力發展中東部地區分布式可再生能源,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同時,加快清潔能源基地外送通道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消納市場,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優化電力系統運行,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利用。
  
  中電聯:搭建國內外清潔能源領域交流與合作平臺
  
  2009年,首屆CEEC成功舉辦,為各級政府、電力企業、研究機構、設備制造商搭建起廣泛交流的平臺。經過七年的不斷發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業內最新技術以及決策層人士,帶來了強大的采購群體、多樣的融資渠道與多方合作機會,已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得到清潔能源展覽會之一,為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大會上表示,中電聯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近幾年重點開展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入開展電力工業及清潔能源發展規劃、電力節能減排及低碳發展、清潔能源發展機制等方面的研究,積極推動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出臺;二是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編制發布了400多項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技術標準,并完成了水電、光伏發電等中國清潔能源標準英文版翻譯;三是與國際能源署、歐電聯、亞太電協等國際組織和美國、日本、歐洲、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電力企業保持了良好的交流互動,組織了包括中國國際清潔能源博覽會在內的一系列展覽和交流活動,組織中國電力企業參加了一系列國際活動,推動了清潔能源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在“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為我國新能源企業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前提下,我國新能源企業在“十三五”期間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面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問題,楊昆建議:一是要熟悉當地清潔能源投資相關的政策,了解當地的宗教、風俗等,可以考慮在當地尋找具有實力的合作伙伴。二是要了解國外相關標準,做到中外標準對接,這一方面,中電聯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還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幫助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三是加強國內企業間的溝通協調,避免惡性競爭,可以采取股份制、總承包等措施,抱團出海,分散單個企業的風險。
  
  CEEC2016以“中國清潔能源‘十二五’總結與‘十三五’展望”為主題,推出了一系列專題活動。圍繞國家政策推動、技術進步、裝備發展、清潔發展、節能減排以及社會責任等方面,全面展示我國清潔能源行業“十二五”發展的突出成就;從清潔能源的發展目標、機遇與挑戰以及我國能源體制改革、“一帶一路”清潔能源戰略規劃、構建能源互聯網等方面對“十三五”期間清潔能源發展進行了展望。
  
  本屆博覽會針對不同領域清潔能源劃分了專題展館,分為綜合展示館、太陽能光伏與光熱館、分布式天然氣與余熱館、智能電網與電動汽車充電館以及生物質能源館等7個專業館區,全面聚焦各種清潔能源發電及相關技術,包括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能、生物質能、天然氣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與電網接入技術及設備、儲能、充電設施等方面的新技術、新產品。匯集了來自美國、德國、日本、奧地利、芬蘭、加拿大、法國、意大利、俄羅斯、印度、臺灣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企業參展,參會人員達1000人,展示規模達25000多平米,專業觀展人數突破2萬人。
  
  作為CEEC的子品牌,在2016中國國際太陽能發電應用展覽會暨第八屆中國光伏四新展上,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新品展示,并與合作伙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在“光伏領跑者”示范基地交流會和“光伏發電標準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浙江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憑借強大的全產業鏈優勢、投融資優勢和光伏項目開發、建設、運營優勢,向觀眾展示了一站式電站解決方案;光伏逆變器銷售連續多年位居國內市場第一、全球世界第二的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產品有光伏逆變器、風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電動車電機控制器等,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光伏電站解決方案;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展示其先進的太陽能產品、解決方案及技術服務;智慧能源領域的開拓者——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向來賓展示其高品質的光伏組件給世界各地的并網和離網狀態下的民用、商用、公用以及大規模的公共設施帶來潔凈、可靠的太陽能;晶澳太陽能,攜帶常規單晶CYPRESS組件、常規多晶CYPRESS組件、高效單晶“博秀(PERCIUM)組件、高效多晶“潤秀”(RIECIUM)組件四款領跑者產品參展亮相;華為科技攜2016新推出的智能光伏解決方案3.0隆重參展,幫助合作伙伴打造可靠運營的智能光伏電站,構建全球智能光伏生態鏈。
  
  在分布式能源領域,GE、西門子、三菱等國際三巨頭齊聚CEEC,展示其在分布式能源領域的優勢與案例,并在中國國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高峰論壇上,針對分布式能源解決方案建言獻策,助力中國分布式能源系統的發展;華電集團、中能建浙江電力設計院、中建科技、大連派思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上海航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雙良節能、華航盛世、漢鐘精機等國內知名企業,在分布式能源、區域能源建設及投融資發展、余熱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和案例上進行了交流與分享。
  
  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方面,CEEC推出“2016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展覽會暨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交流會”。針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市場的政策和技術問題,中電聯標準化管理中心重點介紹了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法規標準;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介紹了市場政策;國家電網公司介紹了“七縱四橫兩網格”高速充電網發展規劃;南方電網介紹了“十三五”電動汽車重點工作介紹;以及還有廣州南方電力、青島華爍高科、北京華商三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電博域、致茂電子等公司一同對我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待完善的問題進行現場交流,為電動汽車行業出謀劃策。
  
  生物質能方面,江蘇牧羊集團、山東宇龍機械、江蘇金梧集團、山東恒美百特、宇冠機械、雙鶴機械、龍騰新能源等知名企業同臺展出,展示生物質成型燃料設備發展迅猛勢頭;同時,生物質發電和供熱、投資與項目推介等四場主題論壇為我國生物質能源應對“十三五”清潔能源發展建言獻策。
  
  作為承辦方之一,北京泰格爾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宏表示,CEEC2016將全面反映當今世界清潔能源發展的先進水平,促進中國清潔能源的健康發展,為國內外清潔能源設備制作企業開拓市場、獲取供求信息、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提供良好的契機,為中國清潔能源綠色發展添一把力。
  
  此次博覽會將于3月31日閉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