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全球能源格局迎來“供給側改革 ”?

2016-04-05 08:39:45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宦佳  

2016年,國際能源市場似乎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供需失衡已成難以改變的事實。隨著伊朗與伊拉克兩個老牌輸出國重新回到競技場,以及美國這樣“野心勃勃”的新選手的加入,世界能源版圖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新能源快速發展和核能復蘇,對石油消費也形成一定替代。而這一部分的“結構性因素”或許會比以往更多地決定著傳統能源還能上漲的空間和時間。

有分析認為,在能源行業,供給側改革所強調的結構優化,即應通過清晰、正確、有效、可行的結構優化措施,使能源供給體系更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那么,面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第四次工業革命越發聲勢浩大的時代背景,扮演著基礎角色的能源也迎來了格局上“供給側改革”的時代嗎?

恐怕還沒有那么簡單。

問題一:低油價時代會成為常態嗎?

盡管2月的多哈會議上,沙特、俄羅斯、委內瑞拉和卡塔爾曾就減產達成了一致,同意凍結各自的原油產量,將其保持在今年1月份的水平(前提是其他各產油國也須采取同樣的限產措施)。然而,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分析認為,由于大多數與會國的產量水平已經逼近極限,即便凍結石油產量,對國際原油市場也影響甚小。因此,卡塔爾邀請OPEC成員國和非成員產油國將于4月17日再次齊聚多哈,商議如何處理當前原油市場面臨的問題。

雖然市場預期,本次會議上多多少少會取得削產協議的一些進展,從而對油價有所提振。但OPEC成員國和非OPEC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時,伊朗也依舊明確地表示了不接受“凍產”協議的態度。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的觀點稱,伊朗表示將維持其原有政策,以奪回其在制裁期間失去的市場份額。

“從目前會議前各方的表態來看,俄羅斯表態相對積極,OPEC主要成員國減產的意愿似乎并不強。因此多哈會談即使如期召開,也不能使市場對全球石油減產的預期顯著增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分析稱,OPEC成員國內部利益訴求的差異本來就大,成員國之間的博弈,和對自身當前及遠期利益的平衡都使得達成產量、配額、價格等方面的協議難度較大。加上市場普遍預測,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的空間并不大,因而各成員國傾向于保持目前的產量,以獲得當期收益,而不是將石油留存在地下等待未來開發。

不幸的是,這還僅僅是供給過剩一個角度的問題。另一個造成今天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失衡的因素,是美國頁巖油的“強勢”加入。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結構上的改變可能會讓油價長期保持在較低的水平。”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稱,有充分的理由表明,游戲規則已經發生改變。10年前,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然而,如今頁巖油和天然氣已經讓美國可以在本世紀20年代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

黃曉勇分析,自從2008年開采頁巖油的水力壓裂技術被廣泛應用以來,美國目前已發展到30萬口采井、每天產量超過430萬桶,頁巖油產量占了美國原油總產量一半,并使美國石油產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位居全球第三。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中供大于求的狀況,對抑制油價上漲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在目前這種充斥著非理性行為的市場里,很難預測油價的“低位”到底會在什么位置。市場對產油國4月達成凍產協議的希望破滅后,預期也大體上悲觀。新加坡大華銀行稱,2016年原油均價可能維持在每桶30-35美元區域;英國《金融時報》刊文則提出,2016年油價可能將從當前不到40美元的水平上反彈,但問題在于,反彈的幅度將有多大?

“從中長期看,主要產油國仍將維持較高產量,石油需求較長時間內仍增長乏力。美元將保持相對堅挺,新能源的替代能力還將持續增強。這些因素在2016年不會顯著變化,總體看油價上漲依舊乏力。”黃曉勇表示。

問題二:化石能源主導地位會被挑戰嗎?

石油的疲軟,讓不少新能源的“擁躉”既看到了機遇,也感受到了風險。加上全球對碳排放、綠色經濟和清潔能源的集體重視,人們不禁提問,各國政府為了實現它們所設定的氣候變化目標,會不會越來越快地轉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能源渠道,比如電動汽車或太陽能等?

事情可能沒那么容易。

西班牙《起義報》刊文稱,盡管很多新能源的地位正在不斷鞏固,但石油的王者地位仍未被撼動,目前石油占全球能源結構的1/3,其經濟地位毋庸置疑。“如果確實存在其他可替代的能源,又為何如此強調石油的作用?問題根結在于,目前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僅有10%左右用于發電,其余90%都是用來運輸。而由于現代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只生產電力,因此還很難解決運輸能源問題。”

該媒體分析,以風能為例,和太陽能一樣都屬于基本的可再生能源。按照專家的計算,如果想讓風力發電徹底取代化石或核能發電,則必須將風力發電的生產能力提高到現在的50到100倍。即便如此,解決的問題也只是電力供給問題。如果主要目標是解決各個領域的化石能源供給問題,那么需要提高的幅度可能是無法實現的。其他如太陽能,2010年太陽能發電量占全球消費電量的比例僅為2.8%。年均不到20000兆瓦的發電量必須實現奇跡般的翻倍增長。寄希望于核能更是一種幻想,在實際擁有100座核電站之前,世界上的鈾儲量可能早已用完。

此外,石油價格的暴跌也會嚴重影響到替代能源的盈利能力。這也會影響到能源的轉型以及新型能源的競爭力。

“替代能源占領市場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目前看還不能說‘石油美元’時代很快就會過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魏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未來國際上貨幣的多元化、能源的多元化會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但至少從目前看,全球還在大量地開采油田、新建儲備庫,美國也還在努力搶回原先的市場。

據報道,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組合的占比提高一倍至36%,可為全球經濟每年節省多達4.2萬億美元。該組織認為,如果將可再生能源消費的當前占比提高一倍,可幫助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即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從長期看,能源結構的轉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人類對能源的利用必然朝著清潔化、高密度轉型。當然,這個轉型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黃曉勇指出,統計顯示,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球發電量的比重,從2009年的18%上升到了2014年的22.4%。雖然新能源發展增速較快,但它占總的能源供給和消費比重仍然有限。他表示,未來能源供給結構調整的進程,不僅取決于資源稟賦、能源的相對價格和能源投資,更取決于能源技術的革命。

問題三:全球能源格局會走向何方?

新秩序似乎正在混沌中誕生。

“如今能源世界被一分為二:一個涵蓋再生能源、客戶服務的新能源世界,以及一個包含水電、煤電、氣電與核電的舊能源世界。”世界能源委員會秘書長克里斯托弗·弗雷近日撰文稱。

無論如何,全球正處于朝著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道路上是個基本事實。但新、舊兩個能源世界目前依舊是缺一不可。

天然氣在能源格局中越發被重視就是對此的說明。由于現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發展起來,而人們又希望減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這就讓天然氣這種“21世紀的環境友好型能源”看上去像是處于中間位置的過渡帶。

“人們對天然氣抱有很高的期待。”日本《經濟學人》周刊刊文稱,自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以來,傳統的天然氣外,致密砂巖氣、煤層氣、頁巖氣的低成本開采也越來越容易,美國由此成為全球天然氣儲量第一大國。但是天然氣與石油這樣的液體燃料不同,貯藏和運輸起來都不方便。

“這也使得目前全球天然氣并未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黃曉勇稱,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有北美、歐洲和東北亞三大區域市場,三者之間定價機制差異顯著,不同市場的競爭和替代關系并不明顯。

能源格局的轉型調整,對全球經濟、地緣政治、生態、社會都無疑會帶來深刻變化,石油時代形成的地緣政治格局將發生深刻調整,這已經是遠比多哈會議能否達成“凍產”協議更值得全球各國政策制定者思考的問題。

比如,英國《金融時報》就注意到,中國和印度有可能成為更加重要的石油凈進口國。在未來20年里,全球石油需求的增加,很可能有60%是來自這兩個國家。從這個角度推斷,中東所代表的地緣利益對于美國來說可能會大大縮小,而對于中國和印度來說卻會大幅上升。這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可能非常深遠。

當然,能源格局的調整對全球財富的分配也將產生顯著影響。“當前國際油價下跌本質上就是一種財富的國際轉移,即從石油出口國向石油進口國轉移一部分經濟利益。未來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過程中,技術和資金實力強的大國有望主導這些產業的發展,并進行大量的技術和資本輸出,獲得相應的收益。而原來高度依靠能源資源出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因為資源等初級產品價格長期低迷而進一步相對貧困化。從這個角度看,新能源的發展可能加劇全球財富分配的不公。”黃曉勇分析。

這一局能源游戲會徹底“洗牌”嗎?或許,這要看發展中國家的動作有多快、眼光有多遠了。

OPEC近期大事

?2015年

7月4日,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達成核協議,意味著對伊朗持續數年制裁部分解除,將有大量伊朗原油進入國際市場。

9月8日,OPEC確認印尼將于12月恢復OPEC成員國身份。

12月4日,OPEC在維也納召開峰會,未規定“產油上限”,油價跌破40美元/桶。

12月18日,隨著頁巖革命的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解除了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油價持續低迷。

?2016年

1月25日,OPEC秘書長巴德里表示,全球原油庫存過剩主要原因由非OPEC國家引起。OPEC與非OPEC國家必須共同解決原油過剩問題。

1月27日,俄羅斯石油運輸公司總管暗示俄羅斯有可能與OPEC進行磋商,討論如何逆轉目前市場供過于求的狀況。

2月10日,OPEC公布市場月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原油市場供應過剩問題將比預期嚴重,因沙特和其他OPEC成員國產量居高不下,迅速彌補了油價暴跌造成的非OPEC產油國產量下降。

2月15日,產油大國沙特、委內瑞拉、卡塔爾、俄羅斯達成初步協議,同意將石油產量凍結在1月11日水平。

2月17日,伊朗駐OPEC代表接受采訪時稱,伊朗將會持續擴大原油產出,直至達到因核計劃問題而受國際制裁之前的水準。

3月14日,OPEC公布市場月度報告,報告對需求預期的下調加重了市場對油市基本面的擔憂。同時,美國原油庫存居高不下,伊朗2月產量創近20年最大增幅,因此很快達成全球范圍聯手穩產協議的希望破滅。

頁巖氣大事記

1821年,美國紐約的弗里多尼亞開鑿了第一口產自頁巖的商業天然氣井。

1914年,在阿巴拉契亞盆地泥盆系俄亥俄頁巖中,發現了世界第一個頁巖氣田。但當時人們尚未意識到它的潛力。

1947年,美國泛美石油股份公司在頁巖氣氣井中第一次使用壓裂法,這成為以后頁巖氣開采最常用的方法。

1976年,美國能源部正式啟動了東部頁巖氣項目,隨后頁巖氣開采技術取得進展。

1982年,發現巴尼特頁巖氣田,喬治米切爾成立的米切爾能源公司對巴尼特頁巖進行鉆探。

1998年,米切爾能源公司以水平鉆探結合壓裂的方法最終實現了巴尼特頁巖氣的規模商業開發。巴尼特頁巖氣開發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成為這場頁巖氣革命成功的標志。

2000到2010年間,頁巖氣占美國天然氣的總產量由最初的1.6%急速攀升到23.1%,被外界嘆其為革命。

進入21世紀后,頁巖氣革命開始向世界范圍內蔓延,中國、阿根廷、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都開始了對頁巖氣資源的開發利用。

●頁巖氣革命

頁巖氣革命始于美國,是開發頁巖層內非常規天然氣資源以替代煤、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的變革。其表面上是在全球掀起的頁巖氣開發大潮,實際上則是美國以一種經濟高效的方式實現對頁巖氣的大規模商業開發,從而改善美國能源供需結構、提高能源自給水平的過程。美國頁巖氣技術的成功開發和大規模應用不僅改變了美國國內能源結構,使美國逐步減少石油進口和對美洲之外的石油依存度,提高其在世界油氣領域的話語權,也在深刻影響著全球能源與地緣政治格局。




責任編輯: 曹吉生

標簽:能源格局,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