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環保部部長:環保與發展路徑上的中國步調

2010-04-26 13:20:08 《瞭望》

“中國同西方發達國家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目標任務和解決問題不同,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環保老路,已被歷史所詬病”,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前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指出,中國一直強調要推陳出新,獨辟蹊徑,探索走環境與經濟融合的環保新道路。“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們一直朝著這個目標摸索前行,不動搖不懈怠,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

環保絕不能有一絲一毫“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念頭

《瞭望》:從以前的環保總局升格為現在的環境保護部,進一步凸顯出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近年來環境保護部有哪些作為?

周生賢: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組建環境保護部,強化了統籌協調、宏觀調控、監督執法和公共服務等職能,為推進環境保護歷史性轉變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組織保障。

環保工作的開展既需要著眼于現實,又要立足長遠。通過全國環保系統的共同努力,我國在完善環保政策法規,加大環保執法監督力度,加強環境保護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環境監測的轉型,嚴把項目環評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從具體工作成效來看,一是污染減排取得明顯成效,部分環境質量指標持續好轉。2006~2009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十一五”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可以如期實現。減排工程建設和淘汰落后產能也取得新進展。

二是深入落實“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松花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中上游八個流域完成污染治理投資714.9億元,建成項目1270個,在建項目785個。

三是扎實開展環境執法與應急管理工作,著力解決重金屬污染等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集中力量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2009年,環境保護部聯合國務院八部門開展重金屬污染企業專項檢查,共檢查企業9123家,查處環境違法企業2183家,取締關閉231家,停產整治641家。

四是“以獎促治”推動農村環保工作廣泛開展,自然生態保護工作繼續加強。2009年中央財政投入農村環保專項資金10億元,支持1460多個村鎮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示范,900多萬群眾直接受益,帶動各地農村環保投資近15億元。

五是三大工程成果豐碩,“十二五”環保規劃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污染源普查、環境宏觀戰略研究、水專項是環境保護三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三年來,中央財政投入污染源普查經費8.62億元,地方財政安排資金31.16億元。全國共組織動員57萬多人,調查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4大類普查對象592萬多個。

六是政策法制和基礎能力建設深入推進,環保事業長遠發展的支撐更加牢靠。截至去年11月底,中央環保投入343億元,其中環境保護部直接參與安排的中央環保專項、農村環保專項、污染減排專項、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等能力建設和環境治理投入共計49.31億元。

七是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監督管理更加嚴格。去年共審查通過各類核與輻射安全國家標準、導則和技術文件25件,對200余項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標準進行清理。納入《國家監管能力建設“十一五”規劃》的9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項目,有6個已完成或正在實施。

《瞭望》:在環境保護方面,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是什么?

周生賢:我國環境問題具有“共同但又獨特”的特性。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30余年的快速發展中集中出現,呈現結構性、壓縮性、復合性、區域性和全球性五大基本特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越來越顯現出來,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環境壓力繼續加大。一是環境污染仍然較重。雖然局部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環境污染的趨勢總體上尚未得到根本扭轉。二是污染減排壓力有增無減。隨著經濟回升勢頭更加強勁,產能釋放更加明顯,污染物產生量會有增加,甚至一些已淘汰落后產能、設備和企業可能死灰復燃。三是潛在的環境問題不斷顯現。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開始暴露,大城市和城市群灰霾天氣等新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突發環境事件處于高發期,一些重特大環境事件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四是環保基礎能力建設相對滯后。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建設和運行有待繼續加強,環境監管等能力建設不能很好地滿足環保任務的需要。五是干部隊伍執行力亟須進一步提高。一些干部作風飄浮,敷衍應付,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狠抓落實本領。摸索出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路子,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現實的呼喚。

去年以來,我部接報了陜西鳳翔、湖南武岡、云南東川等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引發32起群體性事件,全社會高度關注。近期,中石油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的一處成品油輸油管道發生大量柴油泄漏流入渭河和黃河事故,中石油蘭州石化石油化工廠發生爆炸事故,廣東清遠、江蘇大豐發生鉛污染事件。如果處置不當,將產生難以估量的后果。環境執法與應急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針對此,未來我們將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緊扣重金屬污染等熱點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全力遏制環境事件高發勢頭;加大典型案件掛牌督辦、責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確保環境違法行為整改到位;充分發揮督查中心在區域環境監察執法中的作用,形成完整有序的國家監察體系;全面啟動環境執法稽查試點工作;健全跨省界環境執法及污染糾紛協調處理機制;積極推進企業監督員制度。

我們絕不能有一絲一毫“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念頭,一定要堅持到底,在充分消化今年新增排放量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減排工作,全面完成減排任務。我們強調,各地要切實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完不成任務的地區,嚴格追究有關領導責任,實行“區域限批”。各省(區、市)要將“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完成情況向國務院作出書面報告。今年的目標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力爭比2009年再削減40萬噸,化學需氧量減排在完成“十一五”目標的基礎上,力爭再削減20萬噸以上。

把環保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

《瞭望》:外界質疑,2009年,為了保經濟增長,部分地方出現了“兩高一資”的項目,一些項目的審批門檻也降低了,是否真的存在這種情況?

周生賢:2009年,我們加大了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力度,組織開展了2008年度和2009年上半年各省(區、市)和五大電力集團公司減排核查,經國務院批準向社會發布核查結果。對兩次核查中發現存在突出問題的河北滄州等8城市和天津陳塘熱電廠等5家企業公開通報,責令限期整改;對2009年上半年減排進度較慢的8省(區)發出減排預警,約談當地政府領導,進行督查指導。

嚴格的考核問責引起強烈反響。各地紛紛創新招數,河北出臺《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河南出臺《水污染防治條例》;貴州出臺《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攻堅工作行政問責辦法》,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嚴重落后的市(州、縣)政府領導進行誡勉談話;廣西對未按計劃完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47位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向全區發出通報;山東等省對未完成年度減排任務的市(縣)主管領導給予行政記過或撤職處分;安徽、福建、江西、黑龍江等省對減排進展較慢的市(縣)實行區域限批。

與此同時,我們嚴把項目環評關。出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環境保護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內部審查程序規定》,明確劃分中央和地方的審批權限,規范和簡化審批程序。對符合中央政策和環保準入要求的建設項目加快審批,去年,我部批復建設項目環評文件400個,總投資達2.7萬億元。對簡單低水平重復建設、“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項目設置“防火墻”,對總投資1904.8億元的49個項目環評文件作出退回報告書、不予批復或暫緩審批的決定。對環評違法違規問題突出的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山東省鋼鐵行業作出暫停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決定。

有序推進規劃環評。出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發布并實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組織開展遼寧沿海經濟帶“五點一線”、江蘇沿海地區及廣東橫琴重點開發區域規劃環評。推動上海等30個重點城市開展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環評,國家112個煤炭礦區中的66個已開展或正在開展規劃環評,沿海25個主要港口中的10個已完成規劃環評。涉及15個省(區、市)的環渤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成渝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重點產業發展戰略環評工作全面啟動。完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將區域規劃環評作為受理審批區域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環評文件的前提。

開展高污染行業執法檢查活動。對2008年7月以來開工建設或投運的項目、造紙行業進行專項執法檢查,查處未批先建項目1824個,沒有落實環保“三同時”項目3167個,依法責令停止建設或停止生產,限期落實整改措施。這一系列舉措為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瞭望》:如何做到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有機統一?

周生賢:在環境保護參與宏觀調控、為保增長調結構發揮重要作用中,我們按照中央要求,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環保事業的機遇,著力抓好三件事:一是全力為保增長大局服好務,二是高度重視鞏固環保成果防止污染反彈,三是從嚴控制“兩高一資”、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項目。

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抓手,要在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上發揮更加主動有效的作用。為此,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認真落實規劃環評條例。會同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專項規劃環評指導意見,以及關鍵領域、重點行業規劃環評規范性文件。重點抓好“兩高一資”行業、重點流域區域開發規劃環評。繼續推進環渤海、海峽西岸、北部灣、成渝和黃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區等五大區域戰略環評;

深化建設項目環評。堅持“疏”“堵”結合,實行分類審批,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疏”就是對符合中央政策和環保準入要求,有利于保民生、促轉型的項目,加快環評審批進度;對已開展規劃環評的項目,適當簡化環評程序。“堵”就是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對高耗能、高排放及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從嚴把關,堅決管住新上項目;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嚴肅查處,并公開曝光;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煤化工等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以及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凡未依法開展規劃環評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一律不予受理;

強化環保驗收管理。針對重點行業、敏感區域和敏感問題,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驗收的環境監管。積極推進施工期環境監理,建立健全環保驗收全過程管理制度,進一步理順驗收管理程序,從今年開始,將用2~3年時間抓好“三同時”驗收工作;

著力開展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以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支持的項目為重點,全面排查2008年以來規模以上投資項目環保要求落實情況及環保資金使用情況。分期分批清查“十五”以來審批的所有建設項目,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審批的產能過剩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執行情況,集中整改突出問題;

健全環境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環境標準管理體系建設,著重提高標準體系的協調性、完整性和適用性,努力構建新時期國家環境質量標準體系、污染源監控標準體系和清潔生產標準體系,引領技術升級,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瞭望》: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工作的重心和方向在哪些方面?在“十二五”期間會有哪些大的安排?

周生賢:從時代要求看,必須堅持環境與經濟相融合,大力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一部環境保護的歷史就是一部正確處理環境與經濟關系的歷史。環境問題究其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道路問題,離開經濟發展談環境保護必然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談經濟發展勢必是“無源之水”。我們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參與宏觀調控的先導作用和倒逼機制,緊緊圍繞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管理優化產業結構,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經濟質量、增強發展后勁,大力促進經濟轉型。

從核心任務看,必須堅持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快推進歷史性轉變。做好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關鍵是要加快實現“三個轉變”,即戰略性、方向性、歷史性的轉變。現實情況下,仍有大量艱巨工作任務需要盡快完成。

從價值取向看,必須堅持環保為民的根本宗旨,切實解決關系民生的突出環境問題。“國以民為上,民以生為先”。環境保護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關系群眾健康和福祉。我們必須堅持發展惠民、環保為民,切實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這是探索環保新道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實現途徑看,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以水為鑒,可正發展觀。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是綜合運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指導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體現,其核心是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目標是恢復生機、提升活力,前提是遵循規律、道法自然,方法是系統管理、綜合治理,關鍵是控源截污、轉型發展。這就要求給予江河湖泊以人文關懷,以環境容量和生態承載能力為依據,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綜合運用工程、技術和生態的方法,注意采取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揚湯止沸,又釜底抽薪,解決長期積累的水環境問題。同時,著手謀劃讓濕地、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態系統休養生息的政策措施。

從動力源泉看,必須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盡早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強大合力。體制機制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和有效性。探索環保新道路,既要抓緊解決影響環保事業發展的突出現實問題,又要鍥而不舍地解決深層次矛盾,創新體制、機制和制度,充分發揮地區、部門、單位、企業、家庭和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強大合力。

我們正抓緊編制污染防治、總量控制及能力建設、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爭取把一些主要指標和重點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形成完善的“十二五”環保規劃體系。積極協調,全力推進《青藏高原環境保護綜合規劃》獲得國家審批。盡快制訂環境功能區劃前期研究試點方案,探索“分區管理、分類指導”的環境管理新思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環保部 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