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曾經有人將這三大經濟圈形象地比喻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其中,位于北方的京津冀地區有著獨特的資源結構特點和產業基礎優勢。
然而,伴隨經濟發展,京津冀地區面臨的環境問題和節能減排壓力同樣備受關注,如何改善能源結構,促進治污減排?
3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率領民革中央調研組一行來到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圍繞“京津冀能源結構調整”主題開展調研探討,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建言獻策。
“一煤獨大”,說明能源規劃調配有問題
伴隨著民革中央“京津冀能源結構調整”調研組一行,記者沿路看到,冒黑煙的大煙囪少了,路上跑的電動汽車多了,屋頂上常見熠熠生輝的光伏板,公路旁偶現隨風轉動的白色風機。
京津冀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的10%以上。那么,如何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民革中央今年度的重點調研課題便是“京津冀能源結構調整”。
調研組一行先后考察了北京市氣象局,北京科利源熱電有限公司熱力供應中心鍋爐車間、控制室及中國通號集團核心實驗室、中控室,以及河北大王店長城汽車產業園、大唐清苑熱電廠、天津中新生態城智能供電營業廳、大港龍源馬棚口風電廠等,詳細了解煤改電、煤改氣工作及綠色軌道交通發展等有關情況。
調研組認為,京津冀地區生態保障能力不足,是全國水資源最短缺的地區;環境污染非常嚴重,是全國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嚴重的地區;資源能源消費過度,是全國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為尖銳的地區。這些問題是當前及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優化產業結構勢在必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副主席謝克昌認為,提升存量,抓住“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重要戰略機遇,要用高端、高質、高新“三高”實現耗能、污染、排放“三降”,科學有序“去產能”。要注重新增產能上馬與落后產能淘汰的銜接,才能避免出現經濟基本面難以鞏固和環境污染難以治理的雙重危機,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格局。
“京津冀三地在能源需求上有共同之處:對外依存度都很高,都是能源輸入型地區。但三地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經濟實力都存在差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物理監測室主任溫香彩說,河北的環境壓力這么大,為什么還要“一煤獨大”?因為電、氣成本高,一方面用不起,另一方面即使想用也沒那么多供應。而在我國其他地方(如西北部)發的電送不出去,需要限制生產發電。這說明能源規劃、調配有問題。
民革黨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環境法研究所副所長侯佳儒觀點明確:從能源立法角度看,能源結構調整才能實現能源安全、能源清潔和低碳發展三個價值的統一。能源安全,為保障京津冀地區的協調、持續發展,必須保障能源充分供給;清潔能源,需要通過能源結構調整,減輕環境保護壓力,霧霾治理迫在眉睫;從國際大環境看,中國面臨氣候談判的壓力,需要承擔國際義務,做負責任的大國,低碳減排是時勢所趨。
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
大氣污染的根源在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因此解決大氣環境問題,能源行業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改變能源結構,當務之急是減少燃煤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推動新能源發展。
謝克昌分析指出,京津冀大氣污染嚴重,燃煤、機動車和工業是主要污染因素。其中,北京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影響較為明顯,天津大氣污染的“頭等”因素是工業污染,河北對大氣影響最嚴重的則是燃煤消費。2013年,河北煤炭消費量占其能源消費總量的88.67%,遠遠高于北京的21.45%和天津的47.84%,煤炭消費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對大氣環境造成很大影響。
為此,謝克昌建議,京津冀的能源生產和消費要以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大氣污染防治為先,樹立紅線(生態紅線)意識和底線(環境質量底線)思維。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煤炭革命的方向是實現煤炭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河北省應立足資源稟賦實際謀發展更謀生態,以治污減霾為突破口,以實現化石能源尤其煤炭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為主要抓手。
煤炭對霧霾的影響還在于散煤的問題。散煤是一個比較難的問題,因為它涉及千家萬戶。一噸散煤燃燒的排放相當于熱電廠五到十噸燃煤排放的污染物,而且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散煤的用量在增加。謝克昌建議,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散煤清潔化替代工程,統一散煤質量標準,強化各環節監管。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綜合能源服務體系建設,包括統計體系、技術培訓體系以及農村電網升級改造。
“京津冀地區霧霾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大量散燒煤,另一個是無治理設施、或有但不運行。”溫香彩告訴記者,以河北為例,煤的質量源頭控制不住,農村散煤底數不清。她建議,地方主要領導要有大局意識,地方利益要服從區域發展和國家整體利益。此外,加大宣傳,提高全體人民的節能意識。在建筑方面,在廣大的農村都要像北方城市那樣在墻體加保溫層。
萬鄂湘在聽取北京市氣象局局長姚學祥關于霧霾變化趨勢及成因等情況的匯報時指出,要利用現有的可行技術治理霧霾,解決關鍵問題。一要處理好冬季取暖和汽車尾氣共同造成的排放問題;二要推廣新技術,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節能是首要,系統節能是切入點
在中國通號軌道交通研發中心,中國通號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志亮向調研組介紹了中國通號深入貫徹落實創新、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綜合軌道交通體系的有關情況。
他介紹,軌道交通是世界公認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綠色交通”,是解決“城市病”的一把金鑰匙,對于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保障國家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行的核心企業,中國通號世界領先的列車控制系統技術全面覆蓋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地鐵、中低速磁懸浮、有軌電車、智能交通等各個領域,為快速發展的中國軌道交通提供安全、高效、低碳、環保的全新服務。
萬鄂湘在聽取情況介紹后表示,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的課題,也是關系千家萬戶的一件大事。民革中央此次調研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能源結構調整問題,期望以點帶面,梳理出能源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深層次關系,進一步推動京津冀能源結構轉型。
“治污減霾、優化能源結構首先要節能。以系統節能為切入點,以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和居民生活用能等關鍵環節為突破口。”謝克昌建議,通過提高工業能效標準,強化工業節能,實施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企業余熱余壓利用,大力強化廢棄資源循環利用,來提升終端用能產品能效和重用能行業能效水平。此外,制定嚴格的建筑節能標準,大力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嚴格監管建筑節能標準的有效落實。同時,完善交通運輸體系和能源規劃,充分挖掘交通部門節能潛力,持續提高公共出行和非機動車出行比例。
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貴州興貴恒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興貴則表示,希望有更多以低碳、節能、環保為主導的新型建材生產企業落戶河北,為河北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較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