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5年主要礦產品價格震蕩下跌,并于年底處于相對新底部的基礎上,2016年一季度主要礦產品價格整體呈現反彈上揚態勢,但是受世界經濟深度轉型調整和實際需求低迷等因素影響,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和金融市場仍然波動不定,且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有增無減,使得全球礦業復蘇任務艱巨。我國一季度經濟運行中出現了許多亮點,但是產業分化嚴重;采礦業和傳統制造業發展仍然比較困難,礦業重歸輝煌風貌仍需時日。
全球礦業作出新調整
其一,世界經濟在分化中復蘇,全球大宗礦產品需求進入新的平臺區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16年美國、歐元區、日本GDP增速將分別回升至2.6%、1.7%和1%左右。預計2016年中國、印度和南非的增長速度分別為6.3%、7.5%和0.7%,俄羅斯和巴西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0%和-3.5%。
美國、歐洲發達國家、日本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和產業轉型升級任務,大宗礦產品需求基本呈現穩定狀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且面臨化解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和加強供給側改革等任務,資源產業鏈將發生結構性變化,使得煤炭、鐵等大宗礦產品消費基本步入了峰值區間。預計未來印度、東盟地區國家經濟發展也難以替代我國過去10年黃金期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導致全球大宗礦產品需求基本穩定,個別時段甚至可能出現需求回落。
其二,主要金屬礦產逆勢擴產動力衰減,能源礦產產量持續擴張。2016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雖然整體反彈,但主要金屬礦產生產規模擴張動力衰減。
一是鐵礦石巨頭于2015年底開始將產量增速放緩,并集體調整2016年礦山產量預期。其中,力拓2016年產量將增加約7%,必和必拓預計在澳大利亞的產量將增加6%,分別較2015年11%和13%的增幅有所下降。淡水河谷宣布2016年鐵礦石產量將從原先預計的3.76億噸下調為3.4億~3.5億噸。
二是全球銅礦山在經歷2010年~2014年投資持續升溫后,2015年生產相對比較穩定,供應約過剩25萬噸。2016年一季度全球未發較大的礦山停產或突發事件,預計全球銅精礦供應依舊延續小幅過剩態勢。
三是鉛鋅礦山產量呈現絕對減產態勢。2015年全球鉛精礦產量預計50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4%;鋅精礦產量預計131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1.2%。隨著大型鉛鋅礦山資源枯竭,礦山產量將進一步萎縮。
油氣方面,在歐佩克不減產、美國頁巖油氣產量迅猛增長等因素驅動下,2015年全球石油(含原油和凝析油)產量39.1億噸,較上年增長2.6%。與石油類似,澳洲貨幣貶值和生產率改進使其煤炭商更具成本優勢,導致煤炭商競相銷貨而不減產救市。預計2016年全球煤炭供給過剩將達到4年來最高水平。
其三,主要礦產品價格在相對新的底部基礎上整體反彈,市面出現向好現象并不代表礦業開始邁向復蘇。在市場資金配置等因素的驅動下,2016年一季度主要礦產品價格呈現整體反彈態勢,但是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等諸多不確定性和可能波動性因素使得主要礦產品價格將繼續承壓。
一是主要礦產品價格整體反彈回暖。截至3月22日,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鐵礦石(遷安66%干基鐵精粉)價格比年初最低價分別回升了54.7%、29.6%,LME錫、鋅、銅、鉛、鎳現貨結算價格分別比年初最低價回升29.2%、28%、17.6%、13.3%、12.2%,澳大利亞BJ動力煤現貨價格較年初最低價回升9.9%。
二是有色金屬產品去庫存取得階段成效。3月24日,銅、鋁、鋅、鉛、錫、鎳LME期貨總庫存量分別為15.1萬噸、282.1萬噸、43.8萬噸、15.8萬噸、4415噸、43.3萬噸,較1月2日分別減少了35.8%、2.36%、5.3%、17.35%、28.09%、1.96%。
三是全球地質勘查活動指數、勘查融資、礦業并購、礦業金融等領域,市面出現向好現象。全球地質勘查活動指數從1月份的43.8輕微漲到2月份的43.9,新增資源公告數從1月份的1項上漲到2月份的3項,固體礦產勘查融資從1月份的0.26億美元上漲到2月份的0.91億美元,多倫多證券交易所110家礦業上市公司所代表的全球礦業指數有所上漲(3月24日該指數為50.28,比1月2日上漲了12.81%)。與此同時,礦業并購活動延續了2015年的積極勢頭,如:完成了中廣核向加拿大裂變鈾礦公司注資、澳大利亞Beach能源和Drillsearch能源公司合并等事項,雪佛龍、埃尼公司、道達爾和BP等國際石油巨頭2016年將繼續剝離非核心油氣資產。
四是主要礦產品價格反彈并未從深層次上改善礦業公司的經營環境。
我國礦業市場繼續清淡
其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變,防范經濟繼續下行面臨嚴峻困難。我國總體上仍然處于一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發展的韌性、空間、動力在客觀上仍然具有支撐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的基本潛力和條件。一是我國經濟一季度在投資反彈、房地產回暖、用電量回升等方面出現許多亮點。1~2月,全國投資增長10.2%,其中新開工投資增長41.1%;房地產市場活躍,投資增長3%,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8.2%;全國用電量增長2%,財政收入增長6.3%,其中企業所得稅增長22.2%。二是產業分化明顯。一方面積極發展新經濟,大力培育新動能,高新技術產業增長較快,其中1~2月電動汽車產量增長1.7倍;另一方面,采礦業、傳統制造業比較困難,1~2月國內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5.4%,但采礦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僅增長1.5%,明顯低于過去3年4.41%的平均水平。三是我國經濟運行中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行業去產能減虧損、部分企業去庫存增投資等方面的任務依然艱巨。
其二,主要礦產品生產規模普遍回落,進口貿易分化突出。主要礦產品價格反彈并沒有改變底部區間運行狀況,與此同時清潔能源、二次資源供應增長較快,促使主要礦產品生產規模總體回落。一是煤炭、原油、粗鋼、主要有色金屬礦產品產量減少(原鋁除外)。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煤炭產量5.1億噸,同比減少6.4%;原油產量3411萬噸,同比減少0.6%;粗鋼產量1.21億噸,同比減少5.7%;10種有色金屬產量761萬噸,同比減少4.3%。二是主要非金屬礦產品產量減少或基本持平。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石墨、螢石、鎂質材料預計產量分別為10萬噸、60萬噸、310萬噸,同比分別減少16.67%、7.6%、5.9%;高嶺土產量90萬噸(精礦),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三是清潔能源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天然氣產量25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7%。四是錫精礦、銅精礦和鋁土礦進口量大幅增長,原油和鐵礦石進口量小幅增長,其他主要礦產品進口量下降。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2月全國錫精礦、銅精礦、鋁土礦進口量分別為8.11萬噸、262.9萬噸、852.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6.37%、55.94%、51.89%;原油、鐵礦石進口量分別為5849萬噸、1.56億噸,同比分別增長9.26%、6.12%;煤炭、鎳精礦、鉛精礦、鋅精礦進口量分別為2084萬噸、167.1萬噸、22.5萬噸、45.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16.92%、20.46%、10.74%、6.97%。
其三,礦業效益持續下滑,礦業熱繼續回落。一是采礦和原材料行業利潤大幅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采礦業虧損81.4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85.8億元),同比下降121.1%,相對制造等行業明顯處于劣勢狀態。二是效益下滑促使礦業熱全面降溫,有效探礦權、采礦權數量持續下降,礦業市場進一步清冷。截止到2月底,全國有效探礦權和登記面積同比分別下降6.9%和10%;有效采礦權和登記面積同比分別下降9.7%、1%;出讓采礦權和出讓價款同比分別下降9.6%、16.8%。三是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全國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90億元,同比減少29.56%。其中油氣開采業、煤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投資額回落較大,1~2月投資額同比分別減少59.08%、30.48%、31.92%。
礦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艱巨
2015年礦業市場不振造成了投資者信心不振。出讓資產“打折甩賣”、破產重組是許多中小礦山面臨的選擇,但是這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礦業發展的自身問題。未來,隨著我國資源的消費結構、空間利用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并配合實質性消減過剩產能的需要,礦業公司間的兼并重組(包括境外并購)將不可避免。中冶集團并入中國五礦只是國內大型礦業公司兼并重組的一個開端。
近期礦業界出現的新動向是:聯合減產應對冶煉產能過剩,化解過剩產能工作全面展開。
一是有色金屬行業陸續開展了聯合減產行動。2016年,鋅行業計劃聯合減產精鋅產量50萬噸;銅行業計劃聯合減產精銅產量35萬噸,并決定未來幾年不再擴大產能;鋁行業計劃聯合減產氧化鋁生產規模700萬噸/年,建成產能至少在1年內暫不投運;錫行業計劃聯合減產精錫產量1.7萬噸。
二是以煤炭為先鋒的化解產能過剩攻堅戰有序展開。2016年2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今后一個時期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推動煤炭企業實現脫困發展提出要求、明確任務、作出部署。1~3月,全國注銷煤炭采礦權130余個,注銷產能1100余萬噸。據測算,假如產能小于30萬噸/年的煤礦全部退出,預計可化解產能8.4億噸,基本可滿足化解煤炭過剩產能的要求。但化解過剩產能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就此,筆者建議:要積極通過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礦業供給側改革。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礦業供給側改革,必須做好“減法”,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化解過剩產能要分情況、分類別,進行針對性處理。
第一類是煤炭資源,重點是要優先化解資源劣、成本高、安保差的中小型煤礦產能,但是要與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產能的釋放速度銜接好,不能影響能源供應安全。第二類是鐵、銅、鋁、鎳等短缺金屬礦產資源,重點是化解冶煉環節的產能,正規合格礦山的產能非特殊原因力求不化解。第三類是鎢、鉬、稀土等傳統優勢礦產資源,各環節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對全產業鏈各環節做“減法”、去產能,但要保證對國際市場具有應有的調控能力。第四類是鉛等個別環境損害較大、且有替代資源的礦產,隨著二次資源的累積釋放,并配合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可以先重點化解發達地區及生態脆弱區的礦山產能;同時,其冶煉環節也是化解過剩產能的重點。此外,在供給側改革、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要嚴防部分鋼鐵、有色等產業資本在結構調整中轉投其他產能尚未過剩但產業規模較小的稀有稀散金屬或非金屬礦產行業,防止造成次生性產能過剩的被動局面。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