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文版)(以下簡稱《年鑒》)7月7日在京發布。數據顯示,全球能源消費進一步放緩,能源結構正在向低碳轉型。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僅增長1%,遠低于10年期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尤其是中國正在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與此同時,化石能源價格下滑也促使能源結構進一步調整,石油和天然氣穩步增長,而煤炭需求量發生了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
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在解讀世界能源市場發展趨勢時表示:“2015年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能源供應不斷充裕和能源需求增速放緩兩大趨勢明顯,并將在未來繼續產生影響。”
技術浪潮席卷能源市場
戴思攀提到的第一大趨勢是,技術進步極大地促進了能源供應的充裕性。例如,美國通過頁巖革命獲取大量石油天然氣資源,也對傳統油氣造成巨大沖擊。《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天然氣產量繼續穩定增長,新增產量中美兩國占一半以上,且全部歸功于頁巖氣。
由于供應充裕而需求疲軟,全球能源價格急劇下跌。但歐佩克國家在低油價下持續增產,天然氣主要供應國俄羅斯同樣選擇降低價格保住市場。“這反映出上述國家都意識到這樣的沖擊可能是長期的。”戴思攀分析稱。
隨著天然氣價格持續走低,電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在美國,天然氣已經取代煤炭成為發電領域的第一大能源。“這意味著美國電力行業的能源組成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戴思攀說,“天然氣將是未來20年增長最快的化石能源,未來甚至會和石油平起平坐。”
BP的業務轉型也體現了這一點,2015年,BP集團的天然氣業務首次超越石油。據悉,預計未來5~10年,BP天然氣業務的比例將從40%提升到60%。“這體現出BP對天然氣的重視,也體現出今后20年亞太經濟對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的依賴。”戴思攀認為。
得益于技術的提升,可再生能源也進步巨大。《年鑒》顯示,全球范圍內太陽能供應量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60倍,每20個月太陽能產能就會增加1倍。可再生能源會比歷史上任何一種能源的發展都更迅猛。
《年鑒》同時認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供應中的比重不會超過10%。戴思攀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一種新能源滲透進能源市場并占據一定比重,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目前而言,可再生資源的發展趨勢和歷史上其他能源類似,真正要在全球能源中占有一席之地還需要很長時間。
全球進入低碳轉型
第二大趨勢是,全球能源需求放緩,進入低碳轉型。
戴思攀指出,全球過去15~20年能源需求的強勁增長主要是由中國驅動,而現在中國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發展模式也更加具有可持續性。
這在2015年已初現端倪。《年鑒》指出,2015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量增長僅為1%,增速放緩最明顯的國家是中國,增速只有1.5%,創過去20年來最低值。
同時,戴思攀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向服務業和消費領域轉型,能源強度也在不斷降低。“這意味著中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所消耗的能源越來越少,這的確讓人備受鼓舞。”戴思攀說。
雖然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疲軟,但《年鑒》顯示,2015年,石油需求在低價刺激下迅猛增長,天然氣需求正在復蘇,可再生能源也有強勁增長,唯一讓出市場份額的就是煤炭。
2015年,全球煤炭消費創歷史最大跌幅,下降1.8%,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重已降至29.2%,是2005年以來的最低份額。同時,煤炭消費的凈下降完全來自于美國和中國。
其中,美國貢獻最大——煤炭被擠出發電市場,使得煤炭消耗劇烈下降。中國的貢獻同樣不容忽視。數據顯示,中國煤炭消費已連續兩年下降,去年碳排放也有所下降,這是過去20年從沒出現過的情況。
那么,中國煤炭消費是否已經見頂?碳排放是否會持續下降?還是僅僅是短期周期性因素所致?
對于這個問題,戴思攀分析稱,中國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雖然去年產量下降,但未必會持續萎縮,因此在能源結構、提高能效、發展新能源等長期結構性因素之外,不排除有周期性因素。“今后是否會延續絕對下降值得關注。”
除了中國,全球碳排放也增長乏力。戴思攀認為,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提高能源效率也是一大原因。
《年鑒》顯示,2015年,全球能源消耗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增加了0.1%。除發生經濟衰退的2009年外,這是1992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這是令人鼓舞的進展。”戴思攀說。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