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國煤炭行業又出了一個新的排行榜:科學產能排行榜。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下稱煤科院)副院長申寶宏在北京宣布,2015年我國煤炭企業科學產能的排名已經產生:神華集團的布爾臺、大柳塔、哈拉溝煤礦名列本次科學產能測評總分的前三名。
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三個煤礦在哪都不清楚,也不會太關心榜單的排名。但業內人士卻對產生這個排行榜的評測體系伸出了大拇指。
為去產能提供客觀的決策參考
處于經濟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面臨著轉型升級去產能的艱巨任務。就產能過剩的煤炭行業來說,到底該“去”誰的產能?煤科院完成的《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測研究報告》及排行榜,為去產能提供了客觀的決策參考。可以說,科學產能評分低的煤企最可能先被關停。
申寶宏解釋說,科學產能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保證具有持續開發的儲量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環境友好的科學開采技術方法將煤炭資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產能力。它包括礦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保障、煤炭開發中對礦區生態資源的保護、生產中采用機械設備的比例等指標。課題組把這些指標定量為7個一級指標和14個二級指標。“根據這些指標,課題組采用問卷調查、現場調研等方式收集了200家煤礦的相關數據,選擇了其中填報數據資料較為齊全的105家礦井,首度進行了2015年煤炭科學產能的計算和排名分析,從而確定了排行榜。”
源于行業最紅火的時候
煤企科學產能榜單的出現,得益于科學家的超前研究。
2010年,我國煤炭產業處于大干快上、挖煤數錢的階段時,錢鳴高院士、謝和平院士等就提出煤炭行業要倡導科學產能。2011年謝和平、錢鳴高等人首次在論文中提出了煤炭科學產能的概念;之后在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等項目中,系統構筑了“中國煤炭科學產能”的創新性理論和實施戰略。煤科院具體承擔了中國煤炭科學產能評測的研究。
在煤炭行業最紅火的時候,科學家提出以科學產能管控煤炭行業的發展,并積極開展相關研究。
6年后,當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求關系失衡,企業效益普遍下滑之際,科學產能理論日臻完善,自成體系,量化指標,成為煤炭行業管理的重要參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劉虹研究員指出,相比以前定性化的研究,煤科院完成的科學產能研究,“給出了清晰化的定量界限”,“為有關部門提供了科學決策的依據”。
理論落地的實證研究
課題組的統計顯示,此次排行榜中的百家企業平均得分79.83分,而用此指標體系計算,美國是94分,澳大利亞是97分,即使中國最好的神華集團所屬企業平均也就85.48分。謝和平院士坦承:“我國煤炭行業的現代化水平與國際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以105家煤礦的調查數據做科學產能的評測統計分析,它有多大的代表性?專家指出,105家煤企雖然只占國內煤企的1%左右,但其產能卻占到了全國煤企總產能的10%。
而謝和平院士則更看重評測報告“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意義”,認為這個排行榜“是對科學產能由理論到實踐的有益探索,是理論落地的實證研究”。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