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光伏人站到傳媒面前的時候總是稍嫌心虛了點:無他,產業新、規模小、影響有限、大眾認知度不高……雖然光伏的確對未來民生意義深遠,但是至少眼下幾乎仍是少數極客熱衷的事業。
然而,這一切有可能就從昨天--2016年7月19日--之后發生改變,因為就在昨天,習大大為我們光伏產業中的一個分支光伏扶貧項目站臺,說“這里的扶貧(光伏扶貧)做得扎實!”
昨天,正在寧夏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親往永寧縣閩寧鎮原隆移民村,現場觀摩了當地的農業光伏大棚。據了解,原隆村是永寧縣最大的生態移民村,安置了來自固原市的14個村組10515人。習近平參觀的是一座蔬菜香菇種植棚,一側是盆栽尖椒,一側是香菇菌棒,棚頂覆蓋著光伏板,是一座光伏業內頗為典型的農業光伏大棚。”
據小編進一步了解,原隆村的光伏大棚是由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支持當地產業扶貧的項目之一,銀川永寧的此光伏農業項目總裝機量30MW,投資4.5億元,占地面積1230畝,預計全生命周期將實現發電量10.13億度、利稅2.18億元。同時,該產業園結合當地優勢,目前已成功培植了光伏菌菇、黑枸杞、光伏茶等農業大棚農作物,有效帶動周邊百姓脫貧致富。在去年的11月份,還曾被國家能源局努爾白克力局長視察贊譽過。
農業光伏面臨嚴峻考驗
除了習大大和努爾局長都視察過的光伏農業大棚,其實農業光伏還有更多地表現形式:南方近年流行的漁光互補等水面光伏、云南普遍接受的菌菇光伏、蔬菜(瓜果)光伏、適合牧區的牧光互補、與林業結合的林光互補、藥材光伏等,形式多樣,宗旨都是在不增加土地消費的基礎上,減少碳排放,增加光伏發電收益。
按說,由于形式足夠靈活多樣,農業光伏基本是貫通東西都適用的光伏模式,尤其在西部大型地面電站普遍遭遇棄光、限電壓力的情況下,農業光伏是光伏產業向中東轉移的重要適用模式之一。
只是,農業光伏其實也收到很多限制。首先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適用農業光伏,據漢能公司知情人透露,目前比較成功的農業光伏作物種類有限,大多是一些喜陰的作物,比如菌菇、花卉、葉菜和蔬果,都是農業大棚的標配。其次特殊的環境和作業模式也對組件和設備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大多數光伏大棚對于組件的透光度要求比較高,水面光伏則要求設備有極強的抗PID屬性;此外,上個月鹽城龍卷風又為水面和光伏大棚提出更高的抗風及排澇要求,……這些無形中都會增加投資的成本。最后,農業光伏除了列入扶貧名錄的項目,其他剩余的都算在普通光伏電站中,而大家都知道,普通光伏電站建設都要受到指標限制,而前不久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表示2016年全年普通光伏電站指標只有12.6GW,也就是說2016年拿到備案的項目中,只有12.6GW可以進入補貼名錄,沒有進入補貼名錄的項目是沒有可能拿到補貼的,而我們都知道,至今光伏產業還是一個靠政府補貼才能運轉的產業。
在各省市的情況摸底中,小編也發現了大量的沒有進入指標就貿然開工、一直無法并網的項目,甚至有很多打著農業光伏的旗號,建設出很多既不能發電也不能種植的垃圾項目……混亂而沒有規劃的局面導致了農業光伏市場良莠不齊,很多省市都開始了警覺。有知情人透露,上海從7月份以后將停止農業光伏項目的備案和核準。
光伏扶貧給光伏農業帶來新市場
2016年3月29日以發改委為首的國家五部委聯合發文《關于光伏發電扶貧工作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之前光伏扶貧總規模為15GW,平均下來也就是每年有3-5GW光伏扶貧指標,要在未來的4年內,從3.5萬個貧困村試點,后續至200萬戶。
光伏扶貧有指標,但是沒有指定的模式,這其實給了陷入困局的農業光伏一個新的市場。都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的光伏模式,如果在合適的貧困地區,結合光伏發電和經濟作物種植,拉動當地的消費和用電,才能更大程度上提高農民收入,推進產業發展。
只是,這需要當地政府、當地農民與光伏企業共同投入更多地精力和思考。
責任編輯: 李穎